詩賦取士背景下的詩國風貌

二、程式詩/71 三、應試詩限韻的操作及影響/102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叢書名: 高校社科文庫
平裝: 17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1203731
條形碼: 9787511203731
尺寸: 22.6 x 16.4 x 1.8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楊春俏,女,1972年生,河北盧龍人。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學士(1 995年)、碩士(2002年)和博士(2005年)學位。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講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研究,學術興趣兼及文學、史學、語言學多個領域,特別關注科舉制度對文學、文化所產生的影響。曾出版《中晚唐抒情詩選》(合著,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版),參與編纂《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清人別集叢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國家級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華大典·文獻目錄典·古籍目錄分典》子項目負責人。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詩賦取士背景下的詩國風貌》內容簡介:詩歌是最具魅力與影響力的文學形式,但是,中國詩歌史卻並非始終充滿詩意。詩在唐代被列為科考項目,官方力量以詩賦取士的形式介入藝術創作,干擾了詩歌藝術自身的發展軌跡,改變了詩歌創作者的思維方式。詩意隨著原創性的衰退而淡化消失,詩藝則因科場的程式化要求而過分凸顯。
傳統詩歌研究把重點放在熠熠生輝的著名作家、芬芳美麗的經典作品上,《詩賦取士背景下的詩國風貌》則關注名家名作脫穎而出的平庸環境,揭示“言志”的詩歌如何蛻變為應試、應制、應酬的工具,探討具有強烈官方意志與功利色彩的考試“指揮棒”如何影響文學創作與文人心態。最終決定詩歌發展方向乃至社會整體發展前景的,不是個別的天才奇才,而是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制度與文化心態。

目錄

緒論 “詩藝”重於“詩意”的泱泱詩國/1
上編 詩賦取士制度考
第一章 詩賦取士制度的歷史沿革/8
第一節 隋唐時期:從“以詩逞才”到“以詩選才”/8
一、隋代“選官試賦”:詩賦取士制度之濫觴/8
二、劉思立建言“進士試雜文”考辨/12
三、對詩賦在唐代科場中地位日益尊崇過程的分析/23
第二節 北宋和南宋:詩賦取士制度的激變與因循/38
一、熙寧變法前詩賦取士制度的沿革/38
二、北宋中晚期的詩賦、經義之爭/49
第三節 清代:試帖詩最後的輝煌/58
一、乾隆二十二年:試律詩的回歸/59
二、乾隆帝個人素質對詩歌成為考試內容的影響/61
三、乾隆二十二年之前各類考試中詩賦的蹤影/62
四、加試唐律制度的逐步推行與完善/65
第二章 應試詩:詩為“過橋術”/69
第一節 應試詩辨名/69
一、省試詩與省題詩/69
二、程式詩/71
三、試律(詩)/72
四、試帖(詩)/73
第二節 應試詩的命題/75
一、應試詩命題的基本要求/75
二、清代會試所用試帖詩命題分析/77
第三節 應試詩的限韻/87
一、唐代應試詩用韻分析/88
二、清代應試詩限韻分析/92
三、應試詩限韻的操作及影響/102
下編 古典詩歌創作論
第一章 官方化的詩韻系韻書/108
第一節 從永明文學傳統看《切韻》編纂目的/109
一、關於“欲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109
二、關於“顏外史、蕭國子多所決定”/111
第二節 《禮部韻略》:宋代科舉的考試大綱/115
一、《雍熙廣韻》與《雍熙韻略》/116
二、《大宋重修廣韻》與《景德韻略》/117
三、《集韻》與《景祜韻略》/119
四、北宋官修韻書造成的韻書職能分化/122
第三節 神秘的“平水韻”:金代官韻/124
一、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124
二、王文郁《平水新刊韻略》/125
第四節 《佩文韻府》:最後一部官韻/132
一、《佩文韻府》的成書與編撰體例/132
二、《佩文韻府》所體現的韻書職能的轉變/133
第二章 針對科場的詩藝訓練/134
第一節 試帖詩辨體:惟在頌揚,宜占身分/136
一、有褒無貶,有頌無刺/136
二、占身分之法/138
第二節 試帖詩審題:其義主於詁題,其體主於用法./140
一、審題貴精/141
二、作詩必此詩:字字打碎點出/142
三、試帖詩詮題的若干技法/146
四、顏色、數目、方向等字需運巧思/148
第三章 和韻的盛行/151
第一節 和韻的發展歷史及概念演變/151
第二節 和韻原因及心理分析/157
一、外部原因:創作環境一詩歌功能/158
二、內部原因:思維方式一詩歌傳統/162
主要參考文獻/170
後記/17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