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什麼是詩話體史書
詩話體史書是指在章節行文中含有大量原創近體詩、文字活潑的新型史書。
一、詩話體史書的三內涵1、相對於“詞話”之詞特指有格律韻味的“長短句”,“詩話”也特指標準意義上的近體詩,而不是指自由體詩,或是不符合格律的打油詩。
2、詩話體史書本質的東西是史學的真實、史學的判斷,是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不是文學作品。要求文本有系統性、有史料根據;要求作者有個人歷史眼光和判斷。
3、近體詩的加入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一個重要的象徵,要求史書的行文注重詩意,注重文學性,文風活潑不呆板。遠離專業史書過於嚴謹、枯燥難讀的特性。
1、詩話體史書的外延其實很廣,可以分為詩話體文學史、詩話體藝術史、詩話體建築史、詩話體貨幣史、詩話體天文學史、詩話體印刷史等詩話體專題史,還有就是詩話體歷史。
2、狹義上的詩話體史書是指後者,特指用詩話體來講述特定地區的民族 誕育和發展的歷史,重在記錄特定階段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3、狹義的詩話體史書又包括詩話體通史、詩話體斷代史、詩話體國別史、詩話體政治史等等。
舉例:詩話體史書的樣本
一、詩話體專題史非典型性代表作
1、 詩話體專題史書的代表為南宋時嚴羽所著的《滄浪詩話》,全書
其系統性、理論性較強,對詩歌的形象思維特徵和藝術性方面的探討,論
詩標榜盛唐,主張詩有別裁、別趣之說,重視詩歌的藝術特點,批評了當
時經文字、才學、議論為詩的弊病,對江西詩派尤表不滿。又以禪喻詩,強調“妙悟”。
2、 此書其實是一部詩論,裡面幾乎沒有原創的近體詩,全是引用他人的詩作。此書與明清的其他詩話有共性:即夾雜在說話中的詩詞,除引用前人的現成之作外,說話人自撰的詩詞,則多是平平應景之作。但嚴羽的詩論最大的妙處是觀點鮮明獨特,對後世的詩論標準和詩歌走向很有影響,王國維也是受其影響著成《人間詞話》。
3、摘其最顯詩意的《詩評》中的一段如下:
孟郊之詩憔悴枯槁,其氣侷促不伸,退之許之如此何耶?詩道本正大,孟郊自為之艱阻耳。孟浩然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灝黃鶴樓為第一。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一連六句皆用疊字,令人必以為句法重複之甚,古詩正不當以此論之也。二、詩話體通史的代表作——《台灣 台灣》
1、詩話體歷史的文本,在我們的三千年文學史上無先例可循。
2、詩話體通史的代表作為九州出版社於日前出版的《台灣 台灣》一書,是我國第一部史料翔實、詩文並茂的台灣通史。該書共分七章、130餘篇,利用兩岸考古最新成果、海外的相關著述及研究資料,以及鮮為人知的歷史檔案,介紹台灣遠古至今的最真實、最重要的人和事。(摘自《北京青年報》)3、該書是一部用詩話體風格介紹台灣古今歷史的開拓性著作;是一部力圖融知識性、藝術性和可讀性於一體的歷史著作。該書定位於首部史料翔實而又別開生面的台灣全史素描。既有史實的權威性,又有詩歌和詩意的表達,使得該書介於史書和故事書之間。
書中收入了作者以台灣歷史文化風物為題材,創作出的眾多近體格律詩,運用了五七言絕句、律詩、排律、詞等多種形式。著名詩人楊金亭評說:《台灣 台灣》書中的近體詩,“題材之大、時空之廣、聲韻之新,在當前的詩詞創作中,都是獨一無二的探索性的創新之作”。(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