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尺

詠尺

《詠尺》是一首按照我國傳統的詩詞格律創作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發表於2012年第9期《詞刊》雜誌。該詩將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一桿尺進行行為化、人格化,思想化,通過豐富的想像,新巧的構思,深化的意境,使藝術想像同作者的真情流露緊密地結合了起來,產生出強烈的藝術魅力。從而形象地表達了“尺”擬人的親身實踐、公正無私的品格及精神境界,意象表達和倡導了人們實事求是、公平正義,遵紀守法,不搞弄虛作假的行為標準,同時也流露出詩人的人生態度及寄寓的美好願望。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七絕·詠尺
左河水
量分論寸總親身,
法度清明信與人。
多少浮誇矇騙詐,
難逃一桿判虛真。
作品注釋:
(1)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三市尺等於一米。同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皮尺”、“鋼尺”、“電子尺”、“角度尺”等。
(2)量:音liáng,此處指用尺來確定、計測東西的大小、長短、高低、歪斜、深淺、遠近等數據。
(3)分:長度單位:1寸等於10分、1尺等於10寸。
(4)親身:[1]不離左右的親近。《楚辭·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親身兮,因縞素而哭之。”[2]親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既然謹謹相邀,我則索親身便往。”如:親身經歷。
(5)法度:《漢書·律曆志上》:“審法度。”顏師古註:“法度,丈尺也。”《秦並六國平話》卷下:“﹝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傑於鹹陽,約十三萬戶。”特指度量衡制度。現在也指法令、規範、規矩、法則、準則等。
(6)清明:指對事物明白無誤、不含混,了解透徹、有條理,認識得全面、知道得清楚。清:指公正、清晰、廉潔。明:指公開,不隱蔽。
(7)信與人:信是指誠實,不欺騙,不懷疑,認為可靠的意思。與人則指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韋昭註:“與人,取人之心也。”取得別人的信賴之意。
(8)浮誇:指虛浮、虛假,誇大,不切實際。
(9)矇騙:蒙:mēng指欺騙、矇騙、蒙哄、矇事,欺上蒙下。騙:指欺矇,騙取,詐取,用謊言、諾言或詭計使人上當。
(10)詐:欺騙、假裝;冒充、施詐。
(11)判:決定、判定;診斷、判斷、推斷。
(12)虛:一是指空,如:虛無、虛實、虛度、虛名。二是表示不真實,如:虛偽、虛假(jiǎ)、虛驚、虛誇、虛構。
創作背景與過程
2011年,詩人左河水面對當時的社會風氣,一方面在網上撰寫一些反腐倡廉的文章,另一方面創作了一批弘揚正氣,諷刺腐敗的詩詞和歌曲作品。詩詞方面不僅有喻指貪官虛偽的《偽和尚》等作品,也有《詠棉花》、《詠煤》、《思佳客·蒲公英》等一批托物言志、催人奮進的作品。歌曲方面,為一首教育黨員幹部不忘入黨誓言的歌詞《問問舉過的手》進行譜曲與錄製。此首《詠尺》詩,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之一,與《詠石》等詠物詩一同發表在《詞刊》2012年第9期。是詩人左河水面對當時社會中的幹群關係、社會治安、官員腐敗等問題,而通過移情於物,以尺喻人,對國家法制建設與依法治國進行的呼籲及吶喊。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反腐倡廉、富國強民的偉大旗幟,真抓實幹,使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滿懷信心地在工作之餘創作了《黃河》、《長城》、《鷓鴣天·復興路上》等詩詞作品,同時還創作了《海峽月》、《草原,我幸福的家園》(詞曲)等歌曲作品。
2013年,詩人準備將自己的詠物資類、詠工具用具類、詠動物類、詠植物類、詠花卉類詩詞合編出版一本《詠物言志》的個人詩詞集,在修改整理過程中,左河水覺得原來發表在《詞刊》2012年第9期的《詠尺》這首詩,需要進行適當的修善和提高,認為其中的第二句“大小長寬計數清”雖然完全符合題意,藝術上也沒有任何問題,但覺得主題思想不是太鮮明。全詩28個字,這一句占用的7個字,對詩意的作用不大,因為尺是人們的日常用品,對“大小長寬計數清”縱然在此詩中不提讀者也自然會想像到,因此,將其改成“法度清明信與人”之後,尺的價值作用及其思想內涵得到很大的拓展,整個詩意的思想空間得到放大,詩的立意同時也隨之得到升華。小小的一桿尺已經不單指一種度量衡的法定標準,而在意境上已進一步體現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法令、規範、規矩、法則、準則等廣泛的內涵,從而達到了倡導實事求是、公平正義,遵紀守法,反對弄虛作假的思想境界。

作品賞析

格律

格律詩是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的詩。它規定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它是根據漢語一字一音,音講聲調的特點和詩歌對音樂美、形式美、精煉美的特殊要求而產生的,所以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而流轉不息。
格律詩對聲律的要求極為嚴格。聲律包括壓韻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澤東在《給陳毅同志的一封信》中說:“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
格律詩中的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七言絕句在格律上有四式,此首《詠煤》詩是根據七言絕句詩“平起式”的平仄類型創作的。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註:
括弧內的字,一般來說可平,也可仄,平仄不限。

解讀

這首詩以“詠尺”為題,將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一桿平凡的“尺”進行行為化、思想化、人格化,通過含蓄、精煉而有聲有色地描寫,意象地表達了“尺”擬人的深入實際、公正無私的品格及精神境界,由此倡導人們實事求是、公平正義,遵紀守法,反對弄虛作假。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態度及寄寓的美好願望。短短的28字,意境深邃,成為了一首語言樸素無華,字句精短意廣,比興精妙自然,富有思想魅力的七言絕句,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用捲尺測量頭髮的長度用捲尺測量頭髮的長度
第一句:“量分論寸總親身”。作為詩的起句,先寫出了“尺”作為人們日常用於測量長度的工具及其日常的使用狀況。尺在中國叫“市尺”,不同於英國“英尺”的長度。中國一米等於三尺,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一寸等於十“分”。
尺,實際是一種法定的、標準的長度對照物,其他物品的長短,即丈、尺、寸、分的數量值為多少,是通過以尺的長度標準進行比量(liáng)而得出來的,因此,計量長度時“尺”必須“親身”而為。
第二句:“法度清明信與人”。尺,是一種長度單位,尺又是一種測量長度的工具。因此,尺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尺是國家法定的計量長度的標準單位,這個標準,中國最早在秦朝就有過統一,從此,尺成為全國統一的一種標準與法度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另一方面,尺又作為一種測量工具,人們按照法定的長度標準把它製作成“竹尺”,“鋼尺”、“捲尺”“電子尺”等,用於測量各種物品大小長短的數值,用這種合法、標準的尺具測量出的數量使人們信任不疑。
此首詠物詩中的尺,實際最為重要的思想意義是指一個國家的法令、規範、規矩、法則、準則等法度與道德尺度。其意象已上升為一種既定的法律制度及社會規範。因此,一方面它是一種清明的,即公正、清晰、廉潔、公開,不隱蔽的,既定的法律法令、制度法規、社會道德規範的本身,另一方面也是掌握和運用以上這些方面的法律尺度,實行公平公正、取信於民的執法者。
第三句:“多少浮誇矇騙詐”。這是下聯的出句,一個過渡句,也是這首七言絕句尾聯之啟句,是全詩的轉折點、發展句,為尾句起著鋪墊的作用;它似乎還是一個感嘆句,一個設問句。如果把尺作為一種價值尺度的大範圍進行考慮,那么我們就能看到在現代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時時有,處處在。有為官的為了升官欺上瞞下,“浮誇”自己的工作業績;有經商的為了金錢坑蒙拐騙,利令智昏,不惜以身試法;有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欺詐、坑騙、偷盜,成為為害社會和人民的罪犯。如此種種,形形色色,作為一種廣義上的法度及其執行者該當如何呢?
第四句,“難逃一桿判虛真。”此句是這首七言絕句的結束句,也是其下聯的對句,它承接並回答了出句的問題。作為一桿普通標準的測量工具,所度量的物品長度數據是準確無誤的,對前面所說的浮誇、矇騙數據的虛實、真假情況隨時都可得到驗證。人們只要一桿尺在手,任何矇騙、欺詐行為,不管其手段多么高明,都難逃暴露其真實的面目。
這一句中的“斷”字起著提興詩意的關鍵性作用,通常我們認為用尺量過的東西能辨明長短的虛真,而“斷”字之意,則是診斷、斷案,判定,決定、判斷之意。這就使尺擬人的意象空間得到極大的擴展。此句以尺喻人,將尺比擬成維護國家政策、法令尊嚴的斷案著,執法者,或者說能夠熟練掌握並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令、法律的尺度,並能夠公平公正、秉公執法的司法人員。他們對“浮誇矇騙詐”之人與事,通過科學的驗證,以事實為依據,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準繩進行斷案裁決。全詩至此結束,也完全流露出詩人的法制態度及寄寓的美好意願。

賞析

此首《詠尺》詩是一首以物象喻人事,托物言志七言絕句。詩人的取材,從日常的生活中信手拈來,而在作品的藝術表現上卻字句精短,詩境高遠,意味深長,既表現了尺的清明公正形象,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思想抱負與強烈追求。詩的一字一句,剛勁清新,比興精妙,樸實無華,興象深遠,構成了富有魅力的絢爛藝術色彩。
尺,在此詩中既是法律的本身及其承載者,也是法律的貫徹執行者。詩人左河水寄意於尺,將統一標準法度的尺具,比擬或象徵一種時代的法制精神、法制思想,同時注入人們的思想品格與思想感情。作品的主旨在於,寄望並讚頌我國的執法工作者精準掌握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能夠肩負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明的尺度”,公平公正,秉公執法,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使正義得到伸張。同時,對那些欺上瞞下,搞浮誇,做假大空,貪污腐敗的國家公職人員進行清除和處理;對社會生活及經濟活動中的坑蒙拐騙偷,依法給予打擊,建立一個安全、穩定、公平、和諧的幸福社會。
作品的取材新奇巧妙,選擇了“尺”這種少見被用過的詠物題材,而且用得非常貼切、生動。特別是通過不假雕飾,幾乎純用白描,採用洗盡鉛華的辦法,流利的語言,樸素的風格,意象表達了現代社會的法度問題,其獨創高妙的,也富於藝術匠心。
詩風方面格調雄渾,豪放新巧,想像豐富,意境出新,同時構思奇拔,畦徑獨辟,語言練達,清新自然,成為從詩人肺腑中傾瀉而出的思想激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