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師敬

許師敬(約1255—1340年),字敬臣,諡文穆,元朝河內李封村(今焦作市中站區李封村)人,是元朝思想家、教育家、天文曆法學家許衡的第四子。他一生仕元,自元世祖至元順帝,歷任河南府路府判、監察御史、治書侍御史、吏部尚書、中書參知政事、國子祭酒、太子詹事、中書左丞、中書右丞、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經筵事,西台中丞、光祿大夫。三居元仁宗、泰定兩代皇帝的宰相,主張以德為本,制定並推選科舉制度,重視保護土地林木,減輕徭役。


許師敬編著《皇圖大訓》,教授皇帝及皇太子;勤儉治國,使天災頻生的泰定時期呈現治平盛世,卓有政績;精通漢蒙兩種語言,尤精於書法藝術,留有墨寶傳世。
據《元史》、《蒙兀兒史記》、《許文正公遺書》、《許文正公世家譜》、 《許衎墓誌》、 《圭齋集》等史料記載, 1312年以前的元世祖及成宗、武宗時期,許師敬任御史台監察御史、河南府路府判。元貞元年(1295)年,許師敬在任承直郎、河南府路府判時,曾為位於焦作市博愛縣柏山鎮上屯村成湯廟內“創建成湯廟記”碑書丹。因許師敬恪盡職守,為元政府體察民情,懲惡揚善而“踐揚中外”,元朝廷詔其連升三級而任御史台正三品治書侍御史,後轉任掌全國官吏選拔任用的吏部尚書,成為元朝行政權力核心的政要。
(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八月,許師敬由吏部尚書升任中書省參知政事,始居相位,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實施。1313年六月又綱領國子學,兼任國子祭酒,在國子監修建崇文閣,並請元仁宗詔命以宋儒周敦頤等九人和元儒許衡從祀孔子廟廷。是年十月,許師敬與程鉅夫李孟等制定科舉法,主張“取士以德行為本, 試藝以經術為先”, 重經實學,舉賢任能,一洗隋唐以來為文浮華侈靡之弊,開創了嶄新的科舉取士新風,使科舉制真正成為國家培養選拔人才的有效途徑。同年十一月,元仁宗詔行科舉法,並於次年二月會試進士,三月廷試進士,賜護都沓兒、 張起岩等56人及第。(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五月,奏請仁宗批准在京兆(今西安市)為許衡修建魯齋書院,仁宗親筆題寫了院名。(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至(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年,許師敬一直綱領國子學從事教育,並擔任儲政院太子詹事,教授和輔佐皇太子,後出任山東廉訪使。
1325年二月,許師敬首次提出要珍惜保護土地,改革喪葬,頒行族葬制,禁用陰陽相地,肆意占用耕地埋葬的不良社會風俗,得到泰定帝的採納實施。是年三月任中書左丞,二居相位處理國家大政。七月與紐澤編著成《帝訓》一書,並在經筵上講誦,泰定帝認為該書有益於治國理政,詔命許師敬與阿憐貼木兒翻譯成蒙古文,並更名《皇圖大訓》,用於教授皇太子,並作為考試科目供在國子監的後備官員學習。許師敬尊崇文臣元老,是年大學者吳澄告老還鄉,許師敬設宴款待,並奏請泰定帝封以官爵銀兩予以褒獎。是年許師敬兼任御前經筵主講官,為泰定帝講解經史詩文,諸子百科。1326年,泰定帝巡察上都(舊名開平,元世祖即帝位處,故址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由許師敬與中書省諸官員留守大都北京,代皇帝處理國家政事並負責首都的安全。
1326年十月至(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年,許師敬由中書左丞轉任中書右丞,品階榮祿大夫,三居相位,官至一品。在此期間,許師敬與中書省諸官員悉心理政,施行以德為本、勤儉治國的方略,精兵簡政,懲治腐敗,節約用度。這時許師敬再次提出,為了黎民百姓,子孫後代,應當珍惜保護土地林木,減輕徭役,愛憐農民,制止大興土木、開山毀林、濫建寺廟,以免“損兵傷農”、 “繳福利以逞私欲”,得到泰定帝的肯定並得以實施 。 由於治國安邦有方 , 使天災頻生, “國用不繼”的泰定時期 , 呈現了“天下無事,號稱治平”的盛世。這時許師敬曾為其叔父許衎(許衡的胞弟)親自撰文並書寫了墓誌,於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二十三日立石。
(元明宗天曆二年)1329年至(元順帝元統二年)1334年,許師敬雖年事已高,仍兩次被詔命為翰林兼國史院從一品翰林學士承旨,西台中丞和御前主講官知經筵事。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元順帝即位,翰林承旨許師敬與馬祖常應召同赴上都共議新政。1334年四月,元順帝為表彰許衡,尤其是許師敬治國安邦之功,特別錄取任用許師敬的小兒子許從宗為章佩監異珍庫提點,後任至工部侍郎、集賢學士、河南按察使、禮部尚書等。(元統三年)1335年,許師敬又由西台中丞轉任御史中丞,品階光祿大夫(從一品)。是年,元順帝命翰林直學士、中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國子祭酒歐陽玄奉敕撰文,翰林侍講學士、通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知經筵事張起岩奉敕書丹,奎章閣學士院承制學士、中大夫兼經筵官尚師簡奉敕篆額為許師敬之父許衡撰寫神道碑並命許師敬刻碑立石,歐陽玄在文中談到許師敬時,說他熟知經文,注重實踐,學識淵博,氣節高尚,“肖父風”。此時許師敬的書法藝術達到顛峰,不斷有皇家貴族詔求墨寶,其中現存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並收入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碑帖菁華張氏先瑩碑”的碑額篆書“大元勅賜故榮祿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薊國公張氏先瑩碑”就是許師敬書寫,石碑的正文由奎章閣學士院供奉學士、朝散大夫尚師簡與中奉大夫、同修國史大臣張起岩同奉皇帝之命敕而撰,而碑文的書寫則是由元代著名的書法大師、奎章閣承制學士康里子山、又稱康里巎巎親筆撰書。康里子山為西域人,是有元一代最著名的西域人書法家,他所流傳世間的筆墨真跡甚少。除研究碑文的內容之外,僅以書法的藝術價值而言,此碑文在中國書法史上可堪稱為珍品。另外尚有“貢奎神道碑銘”,為馬祖常奉敕制文,張起岩書字,許師敬篆額。(《貢氏雲林集》)。1340年前後,許師敬病逝於官,為表彰他,元順帝謚封他為文穆公。後世史書《元史》、《蒙兀兒史記》等記述有許師敬的事跡和列傳。
許師敬一生為官數十年,歷任自元世祖末年至元順帝初年的歷代元政府行政權力核心的中書省及所屬吏部、御史台、儲政院、殿前經筵、國子監、翰林兼國史院等要職二、三十年,歷任一品官員十幾年, 三居相位,封公加爵,為穩定元朝統治起到了巨大作用,為一代名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