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記憶之塔》雖是散文集,也確實在文字背後穿起了台灣中國文學界1960~1990年代的面貌,因此有人評論這本書是台灣的“儒林外史”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在台灣動盪的時代里,周志文,一個從宜蘭鄉下考上東吳大學中文系的年輕人,懷抱著孟子一樣的浩然理想,卻發現大學裡充滿了荒唐的老師和荒誕的事情……他經歷了《自由中國》的年代,大學時遇上當年姓章的兩蔣兄弟,旁聽殷海光、齊邦媛等老師的課。後來任教桃園振聲中學、淡江大學和台大,記錄了形形色色的奇人與故事。在他筆下,我們看到了戒嚴時期被扭曲了的大學校園裡,龍蛇雜處的浮生百相。這本書幾乎就是台灣變動最劇烈的時代里,一名台北文化人的養成過程:胡適、殷海光、臺靜農、屈萬里、鄭騫,還有自由中國、存在主義、越戰的中山北路、書店的重慶南路、明星/田園咖啡廳、《現代文學》、《文學季刊》、《筆匯》、《暢流》、《拾穗》……可供老一輩中文人在裡頭尋找學界軼聞,年輕一輩當作天寶遺事,更多的路人甲,用來回味自己一生求取知識的路徑與坎坷。想想在知識的堂皇門面下,曾有多少卑弱的人物,冷血的心靈,崇高與腐朽和諧的並存著。
作者簡介
周志文,原籍浙江,1942年出生於湖南。1949年隨二姐夫軍隊撤退至台灣,此後在台受教、成長。畢業於台灣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獲碩士及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專長明清文學及思想史,有論文四十餘篇及《晚明學術及知識分子論叢》等專著。亦擅文學創作,有短篇小說集《日升之城》,評論集《在我們的時代》、《瞬間》,散文集《三個貝多芬》、《冷熱》、《布拉格黃金》、《尋找光源》、《風從樹林走過》、《時光倒影》、《同學少年》和《記憶之塔》等。
目錄
自序
第三號交響曲
外雙溪
孟子
台北
胡適
存在主義
蔣經國的後人
關於羅素
戰爭進行中
范神父悲秋
桃園風景
初進台大
台大師長
五經博士
觀音山
口渴
溪山行旅圖
報業
教育
在我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