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塔[奧運會表演節目]

記憶之塔[奧運會表演節目]
記憶之塔[奧運會表演節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記憶之塔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最大亮點,396名“聖火”表演者,攀上“記憶之塔”,在立體表演空間,進行各種高難度動作的人體行為表現,整個“記憶之塔”幻化成一簇巨大的聖火,在人們心中熊熊燃燒,永不熄滅。

本創意

這個具有強烈震撼力的北京奧運會閉幕式“靈魂”作品,是藝術家們和演職人員歷經10多個月的艱苦努力鑄成的藝術精品。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執行副總導演章東新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2006年11月11日,閉幕式團隊剛剛成立,最初的創意中就有這么一個“塔”,這是從苗族的踩刀梯表演中獲得的靈感。團隊最早的構想是用搭梯子的方式進行,由於存在安全隱患而放棄。396人徒手攀登,更加直觀地體現拼搏精神。2007年全年,團隊都在圍繞這個創意進行琢磨,力圖使之更加浪漫。

2007年底,在核心創意的實施中,團隊又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演員們在攀登“記憶之塔”的同時,還要通過搬樹枝、壘樹枝等方式,把“記憶之塔”壘成 “記憶之樹”。攀上樹的人帶著葉子,將“記憶之樹”變得鬱鬱蔥蔥。

與此同時,技術人員通過數碼投影技術將圖像投射到“鳥巢”的碗邊上。這些圖像擷取了奧運會16天的珍貴鏡頭,通過360度銀幕強化了人們的記憶。人們記住了奪冠的精彩瞬間,記住了場上場下的許多美好時光。

設計製作

“記憶之塔”用了一年時間設計製作,花了30噸鋼材,塔能夠伸縮,由五層升降結構組成,最高可升至23米。最大承載能力為20噸。最底端直徑為20米。

在“記憶之塔”上進行這樣高難度的表演,需要膽大心細,更需有表演者有充沛的體能和相互間的配合協調。承擔這一任務的396名表演者全部都是來自部隊的文藝骨幹。

據開閉幕式副總導演陳維亞透露,“記憶之塔”可以說是編導人員和演員們共同創作的精品。對於編導而言,最初只是一個創意構思,這些演員們在排練中,和編導一起摸索,通過10個月的排練,最終實現了導演的意圖。塔剛搭起時,編導們剛上到第一層,就頭暈眼花。從塔底到塔尖,演員們只需要12秒左右。

熊熊燃燒的“聖火”,塔面上立體的跑道,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一個個精彩的造型從最初的構思,到一次次的排練,終於凝固。

塔體訓練

“記憶之塔”塔體訓練是閉幕式表演的核心內容,要求每名塔體組成人員既要有過人的膽識和頭腦,又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閉幕式表演的成功和精彩。

在塔的最頂端,馬隆彬、李飛、劉子銘、慕宏偉、於雲飛,用獨特的舞姿演繹了“聖火”的熊熊火焰。正是在396名演員們的共同努力下,“記憶之塔”以其強烈的震撼力成為閉幕式的最大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