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謂“訂單外交”,是中國在複雜的國際關係現實和經濟社會面臨重大轉型背景下,為實現階段性、針對性的外交目標,根據國家對外總體戰略,靈活採取以經濟交往、國際貿易推動政治關係的戰術性、策略性外交手段,有重點地加強中國與有關國家關係的發展,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互利雙贏,積極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有效推進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
近些年來,“訂單外交”在中國的對外交往中屢見不鮮。大家經常看到,不管是中國領導人出訪或者外國領導人訪華,都會集中見證簽訂大宗的貿易協定或者是經濟合作協定。這些協定並非是在領導人出訪期間倉促達成的,而是經過雙方有關人員長期的談判達成共識後,有意識地安排在領導人出訪的時機正式對外公布,公開簽訂協定。比如今年7月默克爾訪華,就帶來了大型的經貿代表團,與中國簽訂了巨額經濟契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前不久訪法,也與法國簽訂了高達200億美元的經濟協定;最近英國首相卡梅倫到訪中國,也是滿載而歸。
訂單外交作為現實主義外交路線的具體表現,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因此也具有短期效應的特點。在中國對外交往中,國與國關係多次出現反覆,說明訂單外交還存在很大的弊病。
的確,訂單外交本身表明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的微妙地位,這個地位是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不相適應的。一方面中國的發展,讓其他國家無法小覷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顯示中國還存在一些可以讓西方拿捏的因素,這些因素影響了中國名副其實地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世界強國。
但俗話說,事急從權,首先國家需要應對的還是當前的突出問題,比如,美國在亞洲實施了對華遏制戰略,中國也不能傻傻地坐以待斃,必須在外交上有所作為,突破美國的遏制,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從中國與法國、德國、英國的“訂單外交”都可以看出,中國試圖在西方內部尋找“準盟友”,通過密切與它們的關係,削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華的整體壓力,實現國際關係的戰略平衡。
環球網博友“丁咚”在博文中提出,類似於以前的“桌球外交”、“熊貓外交”等概念,強調經貿交往與合作的“訂單外交”正在成為中國與其它國家打交道的重要形式。
必須把握的幾個要點
1、短期著眼,長遠考慮;
2、堅持本國利益,促進雙向合作;
3、突出重點,效益優先;
4、完善自身,減少依賴。
作用深遠
訂單外交還是中國突破美國正在實施的對華遏制戰略的一個重要武器。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務卿希拉蕊以及國防部長蓋茨近期對亞洲進行了密集的訪問,加深雙邊關係固然是目的之一,但是很顯然,試圖通過加強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對亞洲越來越強大的國家中國形成遏制,則是其重大外交目標。中國積極利用經濟槓桿,與法國、德國、英國等歐盟國家、阿根廷、秘魯、巴西等美洲國家,乃至於對亞洲的高棉、緬甸、朝鮮的支持,都是中國反遏制戰略的重要一環。
首先,訂單外交必須基於一個完整的國家對外戰略,通盤考慮,周密實施。中國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下的,即中國首要的任務是發展,而發展的重點,則是經濟。但搞現實主義外交,不等於沒有理想,因此,加強外交上的原則性,是訂單外交效益最大化的首要因素。過於現實的外交關係,也勢必將損害中國的整體國家形象,也不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建立在利益交換基礎上的國家關係,勢必缺少戰略性、持久性。
其次,訂單外交實現效益最大化,要消除西方拿捏中國的不利因素,防止這些因素長期被西方當做籌碼使用。中國內部事務遭致西方批評也不是沒有來由的,的確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人的發展和人的權利的保障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這些都成為西方的口實,也影響了中國名副其實地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世界強國。因此,中國必須主動認識到這些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訂單外交必須堅持互利雙贏的基本要求。不能像建國初期那樣,將中國的大量外匯、物資等無償捐贈給有關國家,而是要從中國的經濟利益出發,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進行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特別是以此換取西方在中國緊缺的技術和物質方面輸出和支持。
對西方發達大國的選擇基於兩個因素:一是親疏遠近,比如法國與中國傳統關係深厚,雙方建立了廣泛的戰略合作關係,此外在國際政治和經濟方面有大量共同語言。二是現實需求,比如在與美國進行訂單外交時,在很大程度上是迫於其國內對貿易逆差的反彈,要加深與美國的政治關係,必須越過這個難關。三是長遠戰略,比如與英國這樣與美國具有親密夥伴關係的國家,中國既有現實考慮,又有從長遠性、戰略性維度考慮的因素。
缺陷和不足
訂單外交也具有其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因為從另一個方面看,“訂單外交”本身也表明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的微妙地位,這個地位是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是不相適應的。中國的發展,讓其他國家無法小覷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但也顯示中國還存在一些可以讓西方拿捏的因素,這些因素影響了中國名副其實地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世界強國。
訂單外交作為現實主義外交路線的具體形式,首先就是利益交換的產物。因此它在相互關係上的持久性和戰略性方面,勢必缺少強有力的共同基礎。過於現實的外交關係,也勢必將損害中國的整體國家形象。
其次,訂單外交容易帶來雙邊關係更多的不確定性。與中國交往中具有“訂單外交”特點的國家,一旦經濟狀況好轉、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降低,就有可能會在某些問題上“回潮”。如法國在獲得經濟好處後,就立即“翻臉不認人”,給中國舉辦奧運會製造了諸多麻煩。
第三,訂單外交也可能遮蔽中國內部的一些錯誤傾向。缺少“諍友”的恰當的批評,使改進的動力和督促減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錯誤越早暴露,越早發現,越便於解決。如果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想改也來不及了。這恐怕是“訂單外交”的一個意外的壞處。
看法
中國須淡化“訂單外交”
中國領導人出國或者是其他主要國家領導人訪問中國,中國都會送去或是送上,動輒10億、數十億美元的大大訂單。特別是為了影響特定方面的政治和經濟不友好現象時,這種訂單送出或取消的方向和幅度都很明顯。被國內學者視為訂單外交。總結這種現象是一回事,故意渲染,甚至認為應該著力將之推行為中國外交主軸、視為外交工作的王牌,是另一回事。外交運用的是綜合實力,和長期穩定、誠信的立場態度,細膩的手段和縱橫捭闔的智慧。所謂的訂單只能作為一種有之更好的輔助手段。中國不可刻意誇大或者張揚這種手段,並應極力避免給外部留下訂單外交的印象。
訂單外交容易造成要挾別人或被別人要挾的軟肋。巨額訂單含有巨大的商業利潤,這的確是國力顯示的一部分。但過分仰仗這一手段,而忽視了其他綜合手段和利益的平衡。會讓外交工作的主客體發生簡單性地依賴,故此形成要挾或被要挾的印象:你必須帶有、或帶走巨額訂單才能夠顯示彼此親密的程度和作為訪問的外交成果。這種印象如果超越領袖伴手禮的常態,被反覆強化這種印象時,各個國家就會彼此之間比較自己獲得訂單的數量。有的國家為了拿到更多訂單甚至會以退為進,讓兩國關係暫時變冷;有的認為在訂單上被忽視,也會表示不滿。
訂單,不是國家用之不竭的資源,而是組合國內的一些需要,打包消費的行為。每集中一次這樣的消費,除了有意讓國內提出這些需要的企業排隊外,甚或還需要放棄所需商品,在價格和質量正常貿易需要有的更大範圍選擇的權利。可見巨額訂單的形成,自我還是受有一定的限制的,也是不符合商業貿易的自有規則。訂單外界除非是趁勢而為,除非有突髮狀況,不得不用大額訂單來平衡一定範圍內的國家利益。否則,應該儘量淡化這種印象,讓商業的歸商業,外交的歸外交。這並不妨礙,國家間外交發生異動時,商業訂單也會自然發生自然的調整,從而反過來影響外交。而這種調整是符合自然和國際外交現實的。貿易有貿易的規則,貿易任何時候都不應該稱為外交的唯一獲主要手段,外交部畢竟不是貿易部。即便一定要通過訂單達成特定的外交目的,也應該多考慮減少不友好外交主體的貿易訂單的方式,讓訂單期待心理和由此帶來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訂單在外交中的運用,是外交部門和國家相應機關綜合評價之後才會運用的手段,是國力的自然展示,但個別領域也是平衡國際利益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甚至是表現的是我們外交工作中的一種無奈。但作為學者和評論工作者,不可刻意渲染訂單在外交中的作用,甚或將之可以炫耀和提倡的外交主軸。這種做法會亂了國家外交的節奏,會讓國家淡化這種訂單印象更加艱難。也會在國內營造忽視外交綜合實力和手段運用的“暴發戶外交”的心態。
總之,巨額訂單,作為國家實力的一部分,的確可以在外交工作中收到顯效。整理出一定數量的訂單作為外交工作中的均衡對我友善與否的籌碼,甚至是中外領導人出訪和來訪時的伴手禮,不無不可。利用巨額訂單,達成艱巨的外交任務,有些時候,也不無幫助。但是這始終應該看做外交的輔助手段之一。外交必須綜合運用包括軍事在內的各種手段,才不會畸形發展。訂單外交會讓有些國家的胃口越來越大。台灣所謂的金錢外交就是前車之鑑——商業必須獲取商業方面的利益,才能夠良性發展,若行有餘力,或者順手牽羊,也無不可,否則終有一天,會不堪重負。訂單作為外交手段,就像特效補藥,有短期奏功的效能,但也有很大的副作用。中國即便今後的外交工作中,特殊情況下不得不是用這類訂單,不但不可刻意營造訂單外交印象,還應該淡化訂單對外交的負面影響。
評論
中國為制衡超級大國的遏制戰略,正在積極從西方內部尋求準盟友,增加中國的支持力量。有朋友指中國為了減少西方對中國內部事務的批評,不惜向有關國家兜售經濟利益。我則認為,和誰都是做生意,而且做生意是雙向的行為,在西方一些國家得到好處的同時,中國也會獲益,因此說中國為維持正面形象而出賣國家利益言過其詞。即使不同意國內某些做法,拿這個問題說事也站不住腳。
但不可否認,“訂單外交”正在成為中國與別的國家搞外交的一個重要形式,也是一個重要槓桿。有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中國在對外政策上奉行現實主義戰略,利用經貿交往與合作(俗稱訂單外交),表達與某個國家之間的親疏遠近關係——雖然從總體上來說,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和國際貿易的慣例,中國未對國際貿易設定任何障礙,與所有國家保持正常的經貿交往是常態——但確實在某些時候針對某些國家,採取加深經貿合作、擴大貿易規模或者疏遠經濟關係、凍結新的合作領域的方式,顯示對該國實行的對華政策的態度。
比如,在中法經貿交往上,薩科奇當選總統後在對華關係上頗顯友善,在首次訪華中,中國領導人和他一起見證了大宗經貿訂單的簽字儀式,兩國貿易額、合作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薩科奇回國不久,就在人權和宗教問題上與中國唱反調,特別是對中國舉辦奧運會採取抵制態度,導致中法經貿關係停滯,雙邊貿易額在此後幾年未見顯著增長,法國失去了大量中國商業機會。此後,薩科奇從國內現實出發,積極謀求改善中法政治關係,今年初他在訪華時,雙方確認了進一步發展“互信互利、成熟穩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到了最近胡錦濤訪問法國,兩國關係可以用重溫蜜月來形容,胡錦濤在法期間受到了最高規格的歡迎和接待,法國也在人權、宗教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閉嘴,顯示中法關係恢復到歷史上的高水平,由此帶來雙方的經貿關係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兩國共簽署了高達200億美元的經濟契約。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經貿關係被當作了一張牌來打,在促進中國與西方關係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陰魂未散,某些國家仍然深陷泥淖的背景下,以“訂單外交”為基礎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表現出了其生命力。
同樣,“訂單外交”也是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的一個突出的亮點。眾所周知,英國在金融危機中陷得很深,損失很大,走出來的步伐也很慢。前不久,卡梅倫剛剛推動英國通過了從國王到平民的大幅削減公共支出的計畫,也是為了應對英國長期徘徊在金融危機陰影下無法自拔而採取的“斷臂療法”。在此背景下,刺激英國經濟加快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並得到發展,改善民生狀況,成為卡梅倫首相任期的頭號政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加深國際合作,擴大對外貿易,在節支的同時,為國家增收,是卡梅倫的重要任務。而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投資潛力,都是英國無法繞過的一個重大商機。
因此,他在訪華前夕,就高調宣布將率領英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經貿代表團到中國,公開聲稱,加強經貿關係,是他此訪的主要議題。為此,他還派出財政大臣和商務大臣先期訪華,與中國舉行談判。在11月9日與溫家寶的會晤中,就發展經貿關係達成了重要共識,鼓勵相互投資以及對方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兩國簽署了經濟合作協定,可以說,卡梅倫通過此訪達到了預期目的。
作為回報,卡梅倫在中英關係上做出了友好表態,如同薩科奇一樣,他沒有在一系列敏感問題上為難中國,特別是近期美國一再強調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他說,英國珍視同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願意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通過雙邊重要的對話機制,加強交流,增進互信。並且準備同中國在國際多框線架內加強溝通協調和合作,此外,他還稱支持歐盟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他唯一的表明自己的政治傾向的舉動是在訪華間隙,參觀了北京一所古廟,坐下來喝了杯茶,可謂委婉之極。
由上觀之,訂單外交似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國現實主義的外交戰略和策略取得了成功。但從另一個方面看,訂單外交本身也表明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的微妙地位,這個地位是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不相適應的。的確,中國的發展,讓其他國家無法小覷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但也顯示中國還存在一些可以讓西方拿捏的因素,這些因素影響了中國名副其實地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世界強國。
評價
應對美國重返亞洲“訂單外交”不如親近鄰國
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對全球緩解金融危機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卻被那么多的國家猜疑。因此,中國需要的是全方位相處、利用巨大市場換取利益的外交,與歐洲國家是這樣,與近鄰的亞洲國家更應該這樣。
胡錦濤主席日前訪問法國,可能是今年中國外交事務中最盛大的事件。法國對胡主席的訪問給予了極隆重的接待——紅地毯、共和國騎兵衞隊、薩爾科齊與夫人親自到機場迎接,法國給足了中國面子。而法國媒體也對此次訪問進行了“超常規”的隆重報導。法國媒體認為,胡錦濤的法國之行是一次戰略性的“加溫之旅”。
中法加溫之旅各取所需
胡錦濤在同薩爾科齊會談時表示,中法雙邊貿易額年內有望突破400億美元,爭取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00億美元。中國還希望,大力推進兩國在核電、航空等領域合作,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資訊通訊、高端裝備製造、金融等領域進一步發掘合作潛力。
中國照例帶去了巨大的定單,法國阿爾卡特朗訊公司(ALCATEL-LUCENT)將與中國移動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簽約總值為11億美元的3個契約。此外,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與法國空中巴士簽署了訂購102架空中巴士的協定。其中有66架為新定單,包括50架A320系列飛機、6架A330飛機和10架A350XWB寬體飛機。據稱,法國核工業公司阿海琺集團(Areva)、道達爾公司(Total)也與中國有關機構簽了約。
在新華社發表的中法兩國《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對中法兩國關係定位的描述是“建設互信互利、成熟穩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比過去的“全面夥伴關係”又進了一步。
誰能想到,就在23個月之前的2008年12月,中法兩國關係還完全處在冰凍期。直到今年4月28日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訪華,開始了中法之間的“和解之旅”。在半年多之後,中法之間已開始建立“全國戰略夥伴關係”。
崛起遇挑戰中國尋外交突破
與法國關係的急速升溫,對當前形勢下的中國是十分重要而又微妙的。今年以來,中國在國際外交上並不順利,在歐巴馬政府今年調整對華戰略之後,中美關係從去年的“蜜月期”開始下滑;在東亞,中韓關係、中日關係分別進入摩擦狀態;在東南亞,中國與多個東南亞國家圍繞南中國海的主權問題的爭議加劇;在南亞,中印經貿關係雖然有所發展,但兩國間的基本信任仍然沒有建立起來。而在上述各個區域,都有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影子,反映了美國及多個亞洲國家的複雜心態:希望美國重返亞洲以制衡中國的崛起。
對中國而言,東海的釣魚島問題和南海多個島嶼的歸屬問題,都是短期內無解的“燙手山芋”。對所有國家而言,領土問題都是原則問題;對中國來說,一個經濟實力崛起的大國更不會被允許在領土問題上讓步。中國本希望通過宣示核心利益來警告國外不能輕易觸動南海問題,但沒想到反而給美國和其他國家送去了一塊籌碼。客觀來看,中國今年在亞洲的外交遇到了很大的挑戰,與亞洲多個國家的相處並不融洽,中國亟需突破這種外交困局。
以市場利益穩定近鄰
這時候,遙遠的法國成了中國改變年度外交困境的好東西。法國是歐洲大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將擔任能決定全球金融市場的20國集團(G20)的主席國。中國需要法國的外交與政治支援來改變外交困局;法國也需要中國的市場來拉動經濟,緩解國內壓力。這種相互的需要,推動了兩國提升雙邊關係層次的“加溫之旅”。
然而,在我們看來,“遠交近攻”可以作為一時的外交策略,但對於正在崛起的中國來說,卻遠遠不能適應全方位外交的需要。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對全球緩解金融危機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卻被那么多的國家猜疑。因此,中國需要的是全方位相處、利用巨大市場換取利益的外交,與歐洲國家是這樣,與近鄰的亞洲國家更應該這樣。
中國需要“遠交”,更需要穩定合作的近鄰,這不僅是出於經貿關係的考慮,也是地緣政治的要求。只有與亞洲國家保持穩定的雙邊關係,才是對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最好的應對。
注意的事項
首先,海外採購的前提應當是中國對所採購的商品有現實的需求。儘管中國外匯儲備已在全世界高居榜首,但無論是通過政府採購還是通過企業採購,我們都沒有義務花費國民血汗去大手筆採購無用之物,僅僅是為了討取別國靠不住的歡心。2006年,吳儀副總理帶隊赴美採購時,媒體上充斥的是對這些採購有助於緩解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分析,卻見不到對所採購貨物適用性、性價比等方面的分析,這種偏頗的宣傳無形之中將中國置於不義地位,似乎中美貿易失衡是中國的過失,我們有義務彌補這種過失。
其次,從已開發國家擴大進口先進技術裝備不能損害中國自主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努力。一度盛行的“市場換技術”策略已經基本被證實是個幻想。正在興起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並不僅僅局限於那種旨在保護國內市場的傳統保護主義,還包括旨在奪取海外市場的“進攻性保護主義”。經濟危機之下,相信各國將更多地運用財政、金融等項工具支持本國企業奪取海外市場。我們不可為一時之利而損害自己的長期發展潛力,必須儘可能將先進制造業產品進口局限於必需範疇內。為此,我們在政府採購、關稅、加速折舊、退稅等方面應給自主先進制造業產品與進口產品平等競爭的機會,消除在某些局部已經相當嚴重的國貨歧視傾向。
我們對已開發國家開展訂單外交的主要對象是技術裝備,而擴大進口這類產品應伴隨著進口內容的升級。以往的教訓是單純注重引進硬體而忽視消化吸收,出現了“引進-落後-再引進”的惡性循環。有鑒於此,政府和企業應增加引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預算,包括引進專家。從國際收支的角度來看,這樣做帶動的是服務貿易進口,更有助於國際收支平衡。
第三,平衡訂單外交對象,避免過度集中於少數已開發國家。作為一種主動的、進攻性的經濟外交工具,我們完全可以把訂單外交用於推進中國主導的區域/雙邊經濟、一體化,爭取更多的盟友。對巴西、澳大利亞、中東國家、俄羅斯、中亞國家……,我們也都可以實施類似的訂單外交策略。儘管有時可能未必有對美歐國家的訂單外交那么引人注目,但實際上對東亞和其它原料輸出國的訂單外交,對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可能更為重要。
第四,避免過分慷慨的“大禮包”反而可能削弱日後對方與中國達成更全面經貿協定的動力。在向貿易夥伴送出包括經貿協定在內的廣義訂單外交“大禮包”之前,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未來對這個貿易夥伴的定位。例如,上世紀90年代,部分由於從美國《非洲發展與機會法案》受惠頗多,南非反而沒有興趣付出額外的代價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了,這種決策失誤不可不察。
外交類型
價值觀外交 | 桌球外交 | 電梯外交 | 訂單外交 | 均勢外交 | 氣候外交 | 氣候外交 | 網路外交 | 民本外交 | 葬禮外交 | 休閒外交 | 走廊外交 | 熊貓外交 | 正月外交 | 漢堡外交 | 金融外交 | 二軌外交 | 特使外交 | 智庫外交 | 血緣外交 | 航母外交 | 晨練外交 | 餃子外交 | 蘭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