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觸屏手套是在冬天用於操作電容式觸控螢幕產品的特殊手套。其集科技和保暖為一體,解決了iPhone一族冬天在室外操作觸控螢幕手機的凍手問題。
起源
![觸屏手套](/img/b/a6a/nBnauM3X4UDM5QDO3MDO4UDO3QTM4YDOyMTOzQTNwAzMxAzLzg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發展
觸屏手套已經開始在中國有生產銷售,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真正有技術有實力的公司不多。比較知名的品牌有觸族、由於技術要求偏高,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候認準品牌產品。不好用是小事,劃傷觸控螢幕是大損失。
技術原理
![觸屏手套](/img/1/440/nBnauM3XyYTO5IjNwQDO4UDO3QTM4YDOyMTOzQTNwAzMxAzL0g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電阻式觸控螢幕手指觸摸的表面是一個硬塗層,用以保護下面的PET(聚脂薄膜)層,在表面保護硬塗層和玻璃底層之間有兩層透明導電層ITO(氧化銦,弱導電體),分別對應X、Y軸,它們之間用細微透明的絕緣顆粒絕緣,觸摸產生的壓力會使兩導電層接通,按壓不同的點時,該點到輸出端的電阻值也不同,因此會輸出與該點位置相對應的電壓信號(模擬量),經A/D轉換後即可獲取X、Y的坐標值。這就是電阻技術觸控螢幕的最基本的原理。
而電容式單點觸控螢幕的單點電容式觸控螢幕只採用單層的ITO,當手指觸控螢幕表面時,就會有一定量的電荷轉移到人體。為了恢復這些電荷損失,電荷從螢幕的四角補充進來,各方向補充的電荷量和觸摸點的距離成比例,我們可以由此推算出觸摸點的位置。
電阻式觸控螢幕一次只能判斷一個觸控點,若同時有兩個以上的點被觸碰,就不能做出正確反應,或者說反應混亂了。
演變到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的多重觸控的任務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同時採集多點信號,二是對每路信號的意義進行判斷,也就是所謂的手勢識別。與只能接受單點輸入的觸摸技術相比,多重觸控技術允許用戶在多個地方同時觸摸顯示屏,以便能夠對網頁或圖片進行伸縮和鏇轉等操作。蘋果iPhone僅允許兩個手指操作,所以又可以稱作“雙重觸控”,而微軟即將發售的Surface電腦則可對52個觸摸點同時做出回響。
為了實現多點觸控功能,多重觸控屏與單點觸控螢幕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結構。從螢幕的外部看,單點觸控螢幕只有很少幾根信號線(一般為4Pin或者5Pin),而多重觸控屏有很多引線;從內部看,單點觸控螢幕的導電層只是一個平板,而多重觸控屏則是平板上劃分出許許多多相對獨立的觸控單元,每個觸控單元通過獨立的引線連線到外部電路,所有觸控單元在板子上呈矩陣排列。這樣,當用戶的手指觸摸到螢幕上的某個部位時,會從相應的檢測線輸出信號。手指移動到另一個部位時,又會從另外的檢測線輸出信號。
人體與科技
![觸屏手套](/img/1/d36/nBnauM3X1cDNxIDM3AjMwYDO3QTM4YDOyMTOzQTNwAzMxAzLwI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由於冬天太冷,要保護手部,而手部是人體器官中最為精細緻密的器官之一。它由27塊骨骼組成,占人體骨骼總數的1/4,而且肌肉、血管和神經的分布與組織都極其驚人的複雜,僅指尖上每平方厘米的毛細血管長度就可達數米,神經末梢達數千個。這些精細的神經網路可以使我們在幾微秒內覺察到冷、熱、疼痛等,甚至可以感受到振幅只有頭髮絲那么微小的震動。從人的出生之日起,手就沒有停止過活動,到生命終止時,手平均可以活動2.5億次。然而,我們卻常常忽略了手的重要性,疏忽了對它的適當保護,以致在各類喪失勞動能力的工傷事故中,手部傷害事故占到了20%。由此可見,在冬天使用觸控螢幕手機的時候,正確選擇和使用防護用具十分必要。
來臨
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型而具往,往而具精,一種新事物的誕生往往預示著一整套新體系的建立。在中國民眾還在使用著2G,2.5G的電子產品時,還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悠然自得時,3G時代以光速般來臨讓有些人觸不可及,觸不急即,正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樣,3代觸屏平機器自中國上市以來,以廣大人民意識跟不上的腳步炸遍了全國各地。它的來臨勢必將使所有人中招,促使人類的全民科技更加前進一步。
在一體系中要有基礎建設與服務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將這一體系達到最頂峰。有人致力於基礎建設,有人深入到服務發展。而觸屏手套的出現正是這一體系中的服務發展的表現。在當今這個雲發展的科技社會,服務發展往往能決定一事物前進的步伐。
觸屏手套顧名思義就是服務於觸控螢幕器械的專用手套,它的出現看似影響甚微,但它卻在致力於為人類服務好每一步,將傳統集束思維向發散性思維而轉變。他同時也是人類創造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