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闕

語出:(1).古代帝王宮門前的兩座樓台。《漢書·王尊傳》:“夫人臣而傷害陰陽,死誅之罪也;靖言庸違,放殛之刑也。審如御史章, 尊 乃當伏觀闕之誅,放於無人之域,不得苟免。”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王都觀闕雙巍巍,騰蹋眾駿事鞍鞿。”(2).代稱宮殿。 唐 李竦 《長至日上公獻壽》詩:“日行臨觀闕,帝錫洽珪璋。”(3).指廟宇。 元 張翥 《壺洲為上清張道士題》詩:“ 錦水 西頭觀闕青,仙家原不隔滄溟。”

觀闕
拼音: guānquè 
解釋: 1.古代帝王宮門前的兩座樓台。 2.代稱宮殿。 3.指廟宇。

【拼音】guānquè 

【注音】ㄍㄨㄢㄑㄩㄝˋ
【引證解釋】1.古代帝王宮門前的兩座樓台。《漢書·王尊傳》:“夫人臣而傷害陰陽,死誅之罪也;靖言庸違,放殛之刑也。審如御史章,尊乃當伏觀闕之誅,放於無人之域,不得苟免。”唐韓愈《送區弘南歸》詩:“王都觀闕雙巍巍,騰蹋眾駿事鞍鞿。”
2.代稱宮殿。唐李竦《長至日上公獻壽》詩:“日行臨觀闕,帝錫洽珪璋。”參見“兩觀”。
3.指廟宇。元張翥《壺洲為上清張道士題》詩:“錦水西頭觀闕青,仙家原不隔滄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