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空

觀空

觀空能夠把身心世界觀空--"內空"自己身心,"外空"山河大地。屬於佛教用語。

解釋

能夠把身心世界觀空--"內空"自己身心,"外空"山河大地,"內外空"(我法二執),"空空"(空亦不住),"大空"(空覺極圓,覺空不二),"勝義空"(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乃至佛說的"二十空"、"十六空"(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隨時隨地不斷在空觀中去修,就逐步感覺到身心皆空;虛空無邊,自性也無邊(無
邊虛空,皆妙明真心中物)。象這樣觀修的結果,過去執著現前的"我"就融化了,這時身輕心安,空樂無分。無邊無際的法界,無邊無際的虛空,空明淨寂,(這依然是法身邊事,不是真我,更不是諸佛法身。正如《圓覺經》所說:"應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契入法界藏身,平等法身,就得大自在了,就是轉色蘊為大圓鏡智,好像一面鑒照法界的大圓鏡,(可以映現四方,隨緣起用,不住於相,如如不動。)法界在大圓鏡當中,大圓鏡就是法界;虛空光明現前的我是假我,是幻象光影,是空的。

《般若心經漫談》(清定上師)

(B)
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的緣起作用不空。雖空卻不是斷滅,雖有卻不是執實(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性空故能夠緣起,緣起故當體即空。

(C)
曉得真空了,我們這世間一切苦、樂、貪、嗔都解脫了,不去執著了,放下再放下,徹底觀空了。同時曉得妙有了,知道一切因果緣起一絲一毫都不會錯的。所以經書上說:"生死涅盤,纖毫自性無。"我們大家流轉生死,聲聞緣覺,證得涅盤,乃至成佛,證得無上涅盤。有為法、無為法,徹底自性都是空的,但是緣生因果的作用卻如如不虛。生起的條件,因果一點不錯。

(D)
一切法自性空。佛的法身,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在自性空中,一起出現在我們面前,無所謂來去。只要我們一念一念地把心意打開,佛光同心光合攏,剎那間就可以往生。有這個信心是很要緊的,並且知道這個道理是非常重要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什麼是現前?當下念佛,就能夠念到一心不亂,能
夠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遍滿虛空。自己的心光和佛光合二為一,自己的心光同一切眾生的心光也合攏來,這個時候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當下就是明心見性,見自己本性。這樣念佛見佛,安心淨土,成就三身功德,使我們現前的心安在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中,安心在極樂世界裡邊。這樣一切壞事不做,一切好事都做,
一切壞心不想,一切好心多想。

(E)
我們念佛的時候,念到一心不亂,內而心身,外而世界,徹底皆空,諸佛的光明照著自己,自己的光明照著眾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正如佛經上說:"忽然超出世出世間,十方圓明。"至於我們這顆心,普遍十方,十方世界圓明,就是我們的心,就是諸佛的法身,就是眾生的佛性。所以,懂得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幫助。因為這樣能夠明心,能夠見性,小乘法,聲聞緣覺修無我,修到明心見性時無我見,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大乘菩薩明心見性,證初地除了證見無我外,特別要見到利他功德,體會到我今天怎么能夠見自性。因為天天想到眾生,忘記了我,所以能夠見性。明心菩提之後,一步一步要漸修,得了好境界之後,立刻觀空,把一切功德都布施給眾生。自己得了光明之後,把這光明普照法界,利益眾生。這樣修就從初地歡喜地,進到二地修持戒進離垢地,三地修忍辱進發光地,四地修持精進進智慧地,五地修靜慮進難勝地,六地修般若成現前地,七地修方便成遠行地,八地修菩提成不動地九地修大智慧地十地修大悲成法雲地。善慧地是智慧圓滿,法雲地是大悲心圓滿。以上出一地到一地,進到等覺叫"出到菩提",最後妙覺成佛,無上正等覺稱為"究竟菩提"。

(F)
《心經》上講:"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是不是空了?放下放下再放下,確實是空了以後,再空下去,以後怎么辦呢?現在的身心世界忘記了,要用諸的法身度自己的法身。提起,再提起。阿彌陀佛的無量光身,就是我身;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身,就是我身;十方諸佛的一切平等法身,就是我身。以諸佛的法身,代替自己現在的五蘊,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見這是修行最要緊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