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珠村

觀珠村

觀珠村為一行政村,亦稱觀珠管區,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水東鎮東北27公里,是觀珠鎮人民政府駐地。該鎮為全鎮的中心,圩日為每逢農曆“二、五、八”,有完善的農貿交易市場。村內集合了全鎮最好的資源,有觀珠文化廣場、觀珠汪氏宗祠等景點;學校也有不少,有電白縣第六中學、觀珠中學、觀珠鎮中心國小、平標學校(國小)。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該村地理位置位於廣東茂名電白水東鎮東北27公里,是觀珠鎮人民政府駐地。行政規劃上,隸屬於觀珠鎮。截止到1999年,該村人口4550人。該村擁有竹器生產廠,爆竹廠,編織廠。鄉村風俗上,每月農曆二,五,八為該村的圩日。交通上,有七逕-那霍公路經過此地。

名字起源

說法一
歷經滄桑的人民會場歷經滄桑的人民會場
歷史上,該村原為豬欄的生產經銷之地,所以稱關豬嶺,後因為粵方言中“觀珠”與“關豬”諧音,所以改為觀珠。現在,觀珠村作為全鎮的中心,有小耳花豬交易市場,這似乎也有一點歷史淵源。但部分人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因為粵方言關豬與觀珠並不諧音,而且現在觀珠通行的不是粵方言。說法二

關於觀珠一名的來歷,還有一個說法。根據《廣東省地名志》:觀就是觀看,看到之意,珠即珍珠。觀珠地處電白東北部,屬沙瑯江沖積平原與山地丘陵結合區,素有電白糧倉之稱,盛產水稻,每到收穫季節,一望無際的稻穀,放眼望去,如無數顆珍珠金光閃閃,故得名“觀珠”。

文化與教育

作為全鎮中心,該村有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汪氏宗祠位於中習國小內,是重要歷史建築,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教育也日益完善,目前有兩所國小、兩所中學在此。

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文化廣場
2005年春節期間,電白縣觀珠文化廣場文體活動好戲連台,成為當地民眾休閒健身的好去處。這個氣派的文化廣場是觀珠鎮投資400萬元興建並於春節前竣工啟用的。 這個粵西地區鎮級一流的文化廣場占地60多畝,功能齊全,設有文化站、圖書館、曲藝社、電子閱覽室、老人活動室、棋牌室、桌球室等。廣場設計新穎,視野開闊,整體呈燈籠狀,入口正中央為標誌性建築物,中間部分為下沉區,有噴泉、燈光球場。圓形的舞台大約有2000平方米,階梯式的座位可容納2萬觀眾觀看演出。東面是文化功能室,功能室兩邊則是極具歐洲風格的羅馬柱廊。如茵的草地上種植著各種錯落有致的植物,還安裝了高桿燈、椰樹燈、禮花燈等燈飾。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爍,五光十色,煞是迷人。
40歲的廖叔自豪地告訴記者,想不到我們山區鎮也能建起可以媲美城市的文化廣場。以前晚上村民們看完電視便睡覺,現在我們也可以像城裡人一樣晚晚到廣場散步健身,不愁沒節目了。
為何一個山區鎮會如此大手筆興建文化廣場?據觀珠鎮鄭會書記介紹,1999年國慶節,該鎮在野外搭台舉行文藝匯演,原本只能容納幾千觀眾的地方一下子湧來了兩萬民眾,連站的地方也沒有。鎮領導深感到觀珠的文化設施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便商議建個大型的文化廣場,以滿足山區民眾文化生活的需要。這個提案經鎮人大討論後獲得通過。同年10月份,廣場便動工興建。經過四年多的時間,該鎮克服資金不足等重重困難,終於建成了這個極具現代氣息的廣場,改變了觀珠鎮文化設施落後的局面,使得觀珠的形象、品位大為提升。這也是該鎮用具體行動回響省委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鄭會書記表示,今後要更好地發揮文化廣場的作用,多舉辦些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讓先進文化占領鄉鎮的思想文化陣地,使“六合彩”、吸毒等違法現象遠離民眾的生活。汪氏宗祠
觀珠汪氏宗祠觀珠汪氏宗祠
註:觀珠各大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但是很多解放後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被毀了,觀珠汪氏宗祠得以保存下來,實為一大幸事。現在,謝氏宗祠(位於雅仕陂村附近)與劉氏宗祠正在重建中,但是,昔日的氣息,我們永遠無法感受到。或許,這也是汪氏宗祠應該慶幸之處。)
2010年1月17日,位於電白縣觀珠鎮中心國小內的汪氏宗祠舉行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立碑揭幕儀式,數以千計的民眾與汪氏宗親從四面八方趕來這裡見證了這一百年古祠的新開始。
汪氏宗祠,是電白縣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祠堂建築,是一座典型的民間宗祠式藝術建築古香古色的傳統建築。汪氏宗祠始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截至2010年已有182年,幾經修繕,風采仍存。
猶如走進藝術殿堂
走近汪氏宗祠,駐足大門前,“汪氏宗祠”幾個字蒼勁有力,令人肅然起敬。門聯曰:魯公世澤,越國家風。 汪氏宗祠坐東朝西,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軸九開間,採用古代三進格局,建築布局層次分明,給人一種勻稱的美感。裡面的空間寬敞,廳堂高大雄偉,雍容大方。在廳堂的兩側,勻稱地分布著大小廂房,各有迴廊通道,裡面行走自如。各個天井使光線充足,空氣流暢。該祠的門楣、門框、門墩、門檻以及支撐屋樑的柱子均是選用上等的石材精雕而成。推開汪氏宗祠的大門,一股古樸清香的氣味撲面而來,令人倍覺精神。呈現在眼前的一幕實在是令人驚呆了,猶如走進了一個藝術的殿堂: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祠內壁上圖寫禽獸,畫彩仙靈。
汪氏宗祠建築中的梁架、斗拱、雀替等木構件都飾以精美絕倫的雕刻裝飾,其刀法精細,技藝高超,生動傳神,惟妙惟肖,令人驚嘆不已。許多舞台上的歷史故事,被民間藝人搬上汪氏宗祠的棟樑上,這些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巧妙結合,處處寄寓著汪氏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與憧憬。雕刻中既有以傳說故事為題材的,也有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又有以祥禽瑞獸為題材的,又有以吉祥文字類為題材的。如:日月神、李世民東征、三羊開泰、龍鳳、麒麟、花鳥、福祿壽等吉祥物為圖案背景的雕刻品,均是採用優質的樟木為原料,樟木木質堅硬,帶有獨特的防蟲氣味,不輕易被蟲蛀,是優質的建築材料,同時其紋理清晰,也是雕刻的上乘木材。栩栩如生的雕刻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走在汪氏宗祠,就如同步進一個藝術的殿堂一樣,步步是景,處處是傳說,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拍案叫絕的不僅是祠內的雕刻精品,那優良的地下排水系統,一百餘年間,從不堵塞,令人不得不折服於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巧妙保護宗祠幸免於難
其實這些雕刻之所以保存得這么完好,後面還有一小段故事的。 那就是在文革期間的破“四舊”運動中,汪氏族人為了保護好這些雕刻品,試圖避開紅衛兵的惡意破環,他們費盡心思,最後決定把一些黃泥漿抹上去,意圖將這些雕刻層層掩蓋,使它與普通牆體的外表一樣,連宗祠內外的石柱也用石灰粉刷得通白,就這樣巧妙地幸免於難,真是令人倍感欣慰。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汪氏族人才把屋樑上的雕刻品,小心翼翼地逐一清洗乾淨,之所以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木雕刻品依然是原始的雕刻品,其美輪美奐,光彩依然,歷182年而不朽,更是彌足珍貴。由此可見,汪氏對宗祠、對文物的保護意識是超乎常人的!
曾是孕育人才的學堂
汪氏宗祠不但是藝術的殿堂,還是一個培養文人學子的教育學堂。1913年,電白縣第七區(今觀珠)第一國小在此成立(今觀珠中心國小),首任校長為汪穆棠。該學堂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大批人才。著名學者、土壤學家謝申先生(已故),是從這裡畢業出最早的一批學生,上世紀八十年代謝申先生回鄉省親期間,第一時間到母校(即汪氏宗祠)參拜、緬懷當年的啟蒙恩師,追憶當年求學時的難忘情景,並呼籲社會各界要好好保護先人遺留下的心血,因為這是歷史長河、滄桑歲月的見證,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著名書法家、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汪銘珊和原深圳市龍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深圳電白鄉親聯誼會會長廖壽倫以及中共電白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梁小江等領導,均在這裡留下童年求知時期難忘的時光。上世紀末汪銘珊主任回鄉省親期間親筆為祠堂題字於中進思賢堂;己丑年春,梁小江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敘舊,期間題七言絕句,詩曰“風塵歲月鎖深堂,歸燕新棲玳瑁梁。最是春回傷景處,檐紅依舊掩書窗。”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新的中心國小教學大樓落成後,汪氏宗祠才光榮地退出了辦學的歷史舞台。可貴是,汪氏宗祠內至今仍然可以見到許多當時辦學的設施,由此可見汪氏世代對文化教育的追求與嚮往,使汪氏宗祠更具魅力。
汪氏世代崇文尚武
觀珠汪氏世代崇文尚武。據考,僅在清朝中末期,汪氏就出了不少武舉人,其中有:清道光甲辰科舉人汪元彬;清鹹豐壬子科舉人汪玉蘭;清鹹豐辛酉科舉人汪玉麟等。其為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少人還受過聖上賜封的褒獎。翻開浩若煙海的典籍,並結合《汪氏族譜》,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載有不少關於汪氏歷朝受冊封(贈)的史料記載。其中有:汪元椿封武功將軍汪潤孫贈武功將軍;汪玉麟受封為宣武都尉等等。更可貴的是,汪氏至今還保存著兩塊分別是鹹豐、同治年間受聖上冊封的牌匾。
百年古宗祠,喜迎新篇章。古樸典雅的汪氏宗祠,終於迎來了它新的啟程,在汪氏史志上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如今該祠已被列入電白縣文物保護單位,正在重新修繕,致力恢復最原始的樣茂。相信不久,它與聞名省內外的沉香山、觀珠五一溫泉等景點形成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觀珠鎮中心國小
觀珠鎮中心國小觀珠鎮中心國小
觀珠鎮中心國小於1913年成立(或更早),當時叫電白縣第七區第一國小(第七區即現在的觀珠),解放後一度稱電白縣第五國小(即電白五小),後改現名。該校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8500平方米,擁有教學樓3幢,教室39間,電腦室、語音室、圖書閱覽室等功能室齊全。該校嚴謹治校,健全規章制度40多項,建立教代會、家長會,實行民主管理,對教師工作實施目標量化考評,從而大大提升了該校的科學管理水平。該校注重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以“愉快教學”、“創新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推動和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歌詠、作文比賽等各項文體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該校先後被評為縣“文明單位”,縣“衛生先進單位”,連續十年被評為縣“先進學校”和“安全事故為零”學校。在鎮內每次主科競賽中,該校各級各科均名居榜首。特別是在茂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百事可樂杯”徵文比賽中,該校獲國小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4名,成為參賽學校的佼佼者。平標學校
平標學校平標學校
平標學校是一座民辦國小,成立於世紀之交,地處新政府對面。辦學之初管理嚴格,教學秩序比較好,取得不少好成績,因此吸引不少周邊學生前來就讀。現在設施較以前更為完善。但是,近幾年公辦學校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在收費上,平標學校陷入比較被動的境地。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經濟等原因,把子女轉到附近的觀珠鎮中心國小就讀。在競爭上,平標當年的優勢已經大減了。但是,平標繼續突出民辦學校嚴抓嚴管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不錯的影響力。電白六中

電白縣第六中學

電白六中電白六中
簡稱電白六中或者電六中,原名觀珠中學,位於西街,是一所茂名市一級學校。曾經是完全中學,因政策調整,從2002年秋開始,停止高中招生,故2005年本校正式成為初級中學,復辦高中遙遙無期。自進入21世紀以來,教學硬體設施不斷完善。2002年冬開始動工的科學樓,在200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從而大大提升了本校的實力。師資隊伍,也在同時壯大。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2005年底,成功通過茂名市教育局的評估,成為茂名市一級學校。但因2006年後國中招生政策的調整,以及縣教育投入的減少,從此電白六中失去原來的優勢,成為完全意義上的鎮辦初級中學。觀珠中學
觀珠中學觀珠中學
觀珠中學,主體是原觀東中學,並整合了原觀西中學的師資力量(注意這裡觀珠中學不指電白六中的舊稱)。觀東中學,主體又是位於佛子樓的佛子樓中學,1995年該校整體遷至墟邊,定址于軍營坡村邊的坡地上,並正式更名為觀東中學。剛剛辦學,除了進行國中教學,這裡還招收五、六年級的“全鎮班”,吸收全鎮尖子學生(全鎮班後遷到觀珠鎮中心國小,並於2001年夏正式結束)。後來專注國中教學,但是由於電白六中的底子厚資歷老,在硬體、師資上觀東中學一直無法與之比較。2006年,在未獲縣教育局批准的情況下,觀東中學就與觀西中學合併,稱觀珠中學。而此後,由於國小升國中政策的調整,國小升國中時,每個村的國小畢業生輪流分配到兩所中學,在生源上與電白六中完全等同。加上其他種種原因,現在觀珠中學與電白六中處於完全同等的地位,同樣得不到教育局的重視,教學質量沒有得到提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