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派藝術

觀念派藝術是美國和歐洲的一個藝術流派,產生於1960年代後期。

構成

 歐洲和美國的形式多樣的觀念藝術。產生於1960年代後期,其宗旨不在創造審美對象,而是讓觀者與藝術家進入同一審美觀念,或一起進入一次審美行動。其典型作品以讓普通人一起進行審美體驗為首要任務,並力求以激進手段達到這一目的。觀念派藝術家所創造和命名的主要藝術形式有︰「過程藝術」、「大地藝術」、「身體藝術身體雕塑身體作品」、「反形式藝術」、「微型感情藝術」和「原始唯物主義」。

內容

在「過程藝術」中,審美體驗是指創作藝術作品時的短暫動作,而非完成或欣賞一件作品。「大地藝術」是指工程巨大、新穎奇特的作品,既有自然成分,也有技巧(如在山巒的峽谷之間垂掛一塊大幕布)。這可能實現,也可能不實現,但從概念上,通過對作品的思考,已經提出一個有公眾參與的審美觀念。「身體藝術、身體雕塑或身體作品」也稱「身軀藝術」,包括表演、雕刻和觀念活動;「反形式藝術」包括日常行為舉止表現,將這些舉止構想為美學。「微型感情藝術」指與感情和身體功能(如呼吸)同時進行的「審美」行為。「原始唯物主義」是指自然或工業材料的審美運用。一般以照片和其他資料的展示來接近公眾。這些圖片和資料記錄著作品的完成過程,或說明作品的計畫,甚至作品的本身。
所有這些觀念藝術形式都反映了一個觀點,即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藝術,扮演輕鬆的所謂「審美」動作,諸如在街上走動或觀賞大地作品,以及其他創作的紀錄資料,並按照自己的審美反應對這種資料的意義作出評價等。觀念派藝術最著名的幾個例子是︰克里斯托(Christo 〔Javacheff〕)的大地作品《包紮澳大利亞海岸》(Wrapping up the Coast of Australia),一個已經實際完成的絕技用了大量的塑膠;哈克(Hans Haacke)的紐約貧民窟調查紀錄,包括建築物照片、一分房東花名冊和一張要求觀者以美學術語去思考這些貧民窟住房狀況的請柬;科薩思(Joseph Kosuth)的語言沉思錄,這是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一紙打字稿,打著悅目的大量單詞和句子;以及海澤(Michael Heizer)和許布勒(Douglas Huebler)編制的電腦藝術語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