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早期的觀塘稱為「官富場」,曾是經濟和軍事的戰略要地。觀塘山麓一帶包括九龍灣在內,原是一片鹽場,而產鹽及向製鹽商徵收稅項便成為當時政府的收入來源。觀塘的原名為「
官塘」,字面解作由官府擁有的池塘。據說,由於注滿海水的鹽場貌似池塘,加上大部分的鹽場均由官府擁有,所以得此名稱。
建置沿革
觀塘最早歷史記載可以追尋至南宋。當時觀塘一帶建立了一個官方鹽場,名為「官富場」,並由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後來因鹽產量回升才恢復設定。
元朝時期,「官富場」被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被改為「官富巡檢司」。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位於台灣的鄭成功政權,因此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
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其後最終也被廢置。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1950年代之前,觀塘一帶頗為荒蕪,只有一些石油油鼓及垃圾堆填區。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的工業急速發展,荃灣和牛頭角兩個工廠區已經飽和。
1954年,香港政府於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填海140英畝,並於1957年完成。填海土地,即觀塘南部,作為工業發展用途,觀塘北部則發展為住宅區。初時,觀塘工業區只設有架空電線,1960年才改為地底電線。
1960年7月,香港政府公布有關觀塘區發展的綜合性藍圖,其中於觀塘劃出14英畝的土地建立商業區,使觀塘成為觀塘區的中心地帶。
1980年代起,隨著香港捷運的通車,觀塘的商業設施逐漸增多。2005年3月,觀塘創紀之城的APM商場開幕,為東九龍最具規模的商場,成為觀塘的新地標。
文物考古
乘車經過觀塘道坪石邨時,會看見一座紅牆綠瓦、屋頂有陶瓷像的廟宇,廟前石額上刻有「三山國王」四字,這正是三山國王廟。三山是指廣東潮州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和巾山。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宋太祖趙匡胤得三山神助,平息劉張之亂,於是封三山為三山國王。
廣東客家人奉尊三山國王,客家移民所到之處都興建廟宇供奉。這座三山國王廟經多次重修,廟前空地於歲晚會設定小型花市。
行政區劃
觀塘區是香港最大的行政區之一,土地面積約有1130公頃,人口則達58萬人左右。它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南至鯉魚門,東達飛鵝山南脈。
觀塘區包括觀塘市中心、牛頭角、九龍灣、秀茂坪、藍田、茶果嶺、油塘、順利邨、佐敦谷等地方。
地理環境
觀塘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面,北望獅子山,南臨鯉魚門,東連飛鵝山的蜿蜒山徑、西接舊機場跑道以北的海岸。面積 11.26 平方公里。
觀塘區包括觀塘市中心、牛頭角、九龍灣、秀茂坪、藍田、油塘等地方。
觀塘氣候
香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三月至五月中旬是春季,平均溫度是23°C,溫暖潮濕、毛雨有霧。五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是夏季,溫度可高達33°C,炎熱潮濕間有驟雨,是颱風季節。秋季由九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平均溫度
是23°C,秋高氣爽、天朗氣清;溫度和濕度最為適宜。冬季始於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下旬,雖無雪,但由於地處海邊,空氣濕度相對較大,體感溫度較低,頗感寒冷。而秋冬季節最適合到香港觀光。
人口民族
人口狀況
觀塘區是本港最大的行政區之一,土地面積約有1,130公頃,人口則達58萬人左右。
風土人情
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箇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風景名勝
名勝古蹟游:茶果嶺天后廟、茶果嶺求子石、牛池灣三山國王廟、香港歷史檔案大樓、魔鬼山炮台、鯉魚門許願樹、鯉魚門天后廟、大王爺廟。
怡人風景區:鯉魚門燈塔、藍田公園、奕信徑第三段、鯉魚門夜景、康寧道公園、觀塘碼頭海濱。
開心購物街:德福廣場、家俬店、匯景廣場、淘大商場、海岸商貿區開倉商鋪、裕民坊、創紀之城5期APM、物華街、牛頭角道。
土產特產
茶花
山茶有紅白兩種。香港的白山茶花多是盆栽的,野生的很少,而且花也少。新界大帽山頂有野生的茶樹,生在三千尺的高處,花開得小而密,它們就是著名的雲霧茶。紅山茶在香港除了園栽的以外,還有野生的。這是香港特產的野花之一,它們是灌木,可以高至二丈至四丈,花是大紅色的,盛開時每朵直徑有兩寸,正中有黃色的花蕊。那樣子雖然比不上雲南特產的雙瓣山茶那么富麗,但在香港卻已經是頗足觀賞的一種野生花木了。它們從十一月底開始先後開花,可以一直繼續至次年的三月。
野生的紅山茶在香港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一八四九年到香港來蒐集植物標本的艾利氏,就已經注意到這美麗的紅色花樹。他當時僅見到有三株,地點當在今日乾德道的上面。次年,更著名的植物學家張比翁氏來港,則說僅能找到兩棵。但是相隔百餘年之後,今日香港山上的野生紅山茶花已很普遍。在跑馬地的山上可以見得到,薄扶林道的兩旁也有。
年糕
香港人不大喜歡糯米,因此過年所蒸的年糕,無論甜鹹,一定是以粳米粉為主,有時攙合少許糯米粉,極少完全用糯米粉的。
蒸年糕並不用蒸籠,而是用銅製的或鉛錢的糕盤,每一盤為一底。原料的分量和蒸製時間的久暫,都是以一底為標準。甜的年糕是用白砂糖或片糖調米粉蒸製的。砂糖蒸的甜年糕色白,黃糖或片糖蒸的色黃,那樣子就像平時的松糕。
莞香
香港真正土生土長的特產並不多,稱得上特產的是這裡出產的一種香料,用本地香樹製成,這香木點燃後冒出的煙特別香,遠近聞名。有錢人家甚至普通百姓都願意買這種香,在逢年過節用以供奉祖先。當地人稱之為“莞香”。
據說連“香港”的地名都與此有關:早先,運往各地的莞香被堆放在碼頭,散發出沖天的香氣,來往船隻上的人都能聞到,因而將這個港口命名為“香港”。
香港區劃1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因產沉香,又稱香江、香海。香港素稱“東方明珠”,位於中國南海之濱,廣東省東南海岸、珠江口東側 。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 ,大小島嶼235個。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18個區,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18個區只設立非政權性地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