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自然地理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占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黃大仙區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鑽石山
鑽石山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慈雲山
慈雲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政府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香港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份。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濕嚴重,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仲夏之後是颱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濕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歷史沿革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區。
牛池灣原名牛屎灣、樂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黃大仙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 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
黃大仙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人口民族
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隨著時代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由昔日的簡樸農村轉變成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人口約44萬。
行政區劃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
景區特色
黃大仙祠的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盡中國古典廟宇的特色。廟宇占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其中以牌坊建築最具特色,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黃大仙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祠的中國傳統特色大雄寶殿輝煌宏偉,雕刻精細。在香菸瀰漫下,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殿內有碑文一則,簡介黃初平成仙的經過。
住宅
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區內百分之86.2%的人口居
住於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和夾心階層住屋;而其餘的13.8%的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
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
著名人物
黃大仙
黃大仙生於公元328年,擅長煉丹和醫術,贈醫施藥、普濟勸善,為世人敬仰,因此民間素有祀奉黃大仙的習俗。
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金華府志》記載:東晉人黃初平,浙江金華蘭溪人,十五歲上山牧羊時遇道士葛洪,葛洪見初平有異相,遂引至金華赤松山修煉四十年,因此黃大仙以“赤松子”為別號。其兄初起尋之,兄弟相見,初起問:“羊何在?”初平大聲叱之:“羊起!”,滿山白石皆為羊。原廣州黃大仙祠大門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記敘了黃大仙的成仙傳奇。
另一說,比明朝《金華府志》更早的宋刻《太平御覽》中是這樣記載的:“葛洪神仙傳曰:金華山有石室一所,丹溪人皇初平之隱處也。”這裡所述的皇初平即是丹溪人。在明刻版天順(1457—1465年)《天下一統志》中也有對黃大仙的記載:“黃初平,晉丹溪人,年十五,牧羊遇道士……”明正統道藏本的《金華赤松山志》中也寫道:“丹溪皇氏,婺之隱姓也。皇氏顯於東晉,上祖皆隱德不仕。明帝太寧三年(325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長子,諱初起,是為大皇君;成帝鹹和三年(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諱初平,是為小皇君……”這裡所述的皇初平也是丹溪人。
黃大仙是沿海地方神祇,香火興旺,源遠流長。黃大仙,原名黃初平,出生地為金華丹溪(今浙江義烏市赤岸鎮),另一說為金華蘭溪人(今浙江蘭谿市),他是從當地的一名牧羊小孩,叱石成羊,飛升為仙,後來,黃大仙文化傳來廣州,又傳來了香港……
主要景點
人物生平
黃大仙黃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煉成仙故又號赤松子,晉成帝鹹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出生於金華丹溪。
據道藏《赤松山志》載:丹溪皇氏婺之隱姓也皇氏顯於東晉上祖皆備德不仕明帝大寧三年四月八日生長子諱初起是為大皇君成帝鹹和三年八月十三生次子諱初平是為小皇君二君生而穎悟拔俊秀聳有異相。黃初平八歲開始牧羊,牧至十五歲時在山中遇神仙廣成子,見他聰穎善良忠厚,於是帶至金華赤松山石室洞中學道。從此初平絕棄塵世追求,潛心修行。積世累功逾四十年,終修得正果。其兄黃初起,思念初平,加之多年來音信杳然,於是跋山涉水四處尋找初平,歷年不得。四十年後在市中遇一善卜道士,問卜初平下落。道士告之在金華山有牧羊兒與其弟相似,並將其帶至赤松山石室洞,兄弟終於相見。初起見初平神通如此,遂拋妻別子,專心修行。並在仙師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飲泉水,聚天地之靈氣,精心研究道義,雙雙修煉成仙。後隱居山中石洞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玉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並賜神姓,掌管天上世界。宋代元符淳熙兩位皇帝先後誥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應”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沖應真人小皇君養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沖應淨感真人,養素淨正真人。唐本觀道士舒道紀有詩為證:松老赤松原,松間廟宛然。人皆有兄弟,誰得共神仙。
黃大仙不僅在家鄉造福黎民,而且仙遊各地“普濟勸善,助人為樂”,海內外僑胞視其為中國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宋代元符淳熙兩位皇帝先後誥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應”。李白,蘇軾,鄭士懿等均有詩讚之。歷代傳頌黃大仙“驅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經濟時期大多數港人崇奉赤松黃大仙,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全”被尊為財神和吉祥之神,全國各處的黃大仙祠香火越燒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赤松山作為黃大仙成仙得道的寶地,是吸引眾多的信徒日夜嚮往的仙鄉宗廟,他們不遠萬里來尋找仙源,朝聖觀光。赤松黃大仙宮將海外炎黃子孫的諄諄愛國之心緊密連線在一起,黃大仙“普濟勸善,扶弱救貧”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廣為傳誦,發揚光大。
傳奇人生
東晉初年。
戰亂匪患,時值大旱,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城門內外,百姓跪地哭喊清官冤枉,跪攔押解胡太守的囚車。任統領下令驅散百姓,官兵押著囚車在一片冤聲中速速離去。
山下土道上官兵押送著一輛囚車緩緩行來,囚車中的胡太守剛直不阿,仰天長嘆,怨恨沖天。囚車後不遠處胡若蘭與母親緊追不捨,悽慘呼叫,踉蹌倒地,起身仍舊追趕,一群惡奴從後面趕來狠狠架住胡氏母女,押往縣府宅院。
赤松山上黃初平正在為患眼疾的大祥媽煎熬燈芯草醫治眼病。大祥媽伸著雙手撫摩著黃初平慢慢睜開雙眼,激動地說“你就是救苦救難的黃大仙,貧女給大仙磕頭了,感謝大仙治好賤婦的眼病啊。”黃初平急忙辯解:“我本是赤松山下一山野草民,自幼牧羊,因父親懂些醫道,常為百姓看病,自己耳濡目染常和哥哥上山採藥也就會醫術了,決不敢妄自稱作什麼大仙。”黃初平正與大祥談話時卻見袁光麗風風火火地跑進草房來對他說:“初平哥不好啦,京城突然來了什麼任統領說奉皇上旨意把胡大人拿進囚車押送京城治罪,我爸聽說後要糾集獵戶下山要搶回胡大人呢?”
黃初平一聽急和袁光麗告別大祥媽匆匆趕到獵戶練武場,見眾獵戶手持鋼叉等器具,正要跟隨袁起雄去劫囚車解救胡大人,義憤難擋。黃初平急忙上前攔阻住袁起雄,說:“胡大人是朝廷命官,奉旨賑濟災民,賑災糧銀遭劫,其中必有隱情,定是為他人誣陷治罪,你們這樣去搭救胡大人不但救不下胡大人還會增加他的罪名,說他煽動民眾謀反,抗拒聖旨,打劫朝廷命官,不正是中了那些誣陷胡大人的貪官污吏的奸計啦?”袁起雄覺得黃初平說的有理,可又不甘心胡大人就這樣被押走治罪,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胡若蘭母女被押進縣府院宅,劉知縣見了美貌若仙的若蘭姑娘頓時垂涎三尺,惡念大生,命奴僕們快給若蘭姑娘安排個秘密的住處,待夜晚自己好偷偷去私會,以盡邪欲。可還沒容惡奴張甲暗中安排好胡若蘭,一直存有醋心戒意的知縣夫人就大罵出口,放潑耍刁,弄得劉知縣好不尷尬,連連向夫人求饒不已。胡若蘭被賣入“怡春院”為妓,劉知縣貪戀她的美貌,邪念不息,暗中支使張甲蒙藥灌入胡若蘭口中,害得她啞言失語,不能接客,藏進包房中。
袁起雄與獵戶們等待黃初平拿出主意來,焦急萬分,一刀砍斷樹幹。黃初平說我們現在最好動員所有百姓上“萬民折”,述說胡大人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功績,擺出他的為官清正廉明,被打劫賑災糧銀,受人誣陷,懇請朝廷查明釋罪。黃九丐及眾老鄉親認為黃初平言之有理,眾怒難犯,皇上見了“萬民折”了解事情真相,一定會暫緩對胡大人的治罪,另派欽差大人來了解民情,查知民意,平冤昭雪。袁起雄一聽急讓鄉親們在秀才李文舉書寫的“萬民折”上籤字畫押。黃初平和袁氏父女及眾獵戶登岩過澗險穿“一線天”,抄近路帶領眾鄉親們急忙去追趕囚車。
任統領正催促兵丁們押解囚車趕路,卻望見從山上斜徑小路匆匆趕來一大幫村民來擋住道路,急令兵士們上前驅趕。黃初平急忙上前跪倒施禮高舉“萬民折”說這是赤松山眾老鄉親百姓的“民聲”,申述出胡大人的為官清廉正直,丟失朝廷賑災糧銀定有原因,懇請皇上御覽過“萬民折”後,順從民意,開釋胡大人。任統領怒斥黃初平妖言惑眾,鼓動刁民造反,要拿他治罪。黃初平大義凜然,居理反駁,說得任統領詞盡言短,惱羞成怒。袁起雄及眾鄉親上前護佑黃初平,與官兵僵恃不下。黃初平極力勸說鄉親們退讓一旁,仍高舉“萬民折”跪地懇請轉交皇上,搞得任統領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正僵恃之時,欽差大臣王尚書奉命趕到,說皇上再次御覽金華地方豪紳奏摺深感蹊蹺,特地下旨命下官趕到金華查解民意,以免冤情錯案令任統領先押解胡太守回京都,不得擅自虐待。任統領聽了王大人的話,恨恨瞪了黃初平一眼說:“念你是一村野山民不懂法度,不與你一般見識,饒你一次,下次再敢如此無理,定嚴加治罪。王大人對跪在地上的黃初平說:“你口口聲聲說胡大人是受人誣陷,定有隱情,本官到是要看看你的誠意如何?黃初平,你若高舉這“萬民折”跪上山上石路,到得山頂,本官見識了你的一片誠意,定接下這“萬民折”轉奏皇上。”黃初平默不作聲,在眾鄉親們的目光中高舉“萬民折”跪爬石路,步步上山。袁起雄等鄉親們深受感動,一起跟隨黃初平跪爬山石,讓王大人嗟嘆不已。黃初平懇請鄉親們不要隨他跪爬山石,自身堅忍地漆血跪爬山頂,將“萬民折”遞交王大人後倒地不起。袁起雄背起黃初平含淚離去。王大人感觸地說:“如此深受百姓愛戴的地方官,受此誣陷,必有冤情。”
大祥媽熬好菜粥苦盼兒子大祥回家吃飯,可苦等不回就下山來到村里尋找。大祥正在參與“鬥牛”聚賭,他連連賭輸,欠下賭債。大祥媽輾轉找到茶棚見大祥因賭欠債被人扣押,跪地向債主求饒,哭求兒子痛改前非。大祥不但不想戒賭,反而當眾要以他媽媽抵押,一賭輸贏,遭到痛斥。秀才李文舉飢謹難耐,來到茶棚懇求一杯茶聊解飢餓,遭到戲弄,反為大祥媽求情受辱。袁光麗來找李文舉,見到秀才受辱,怒打無賴,摻起大祥媽,痛斥大祥,與秀才離去。李文舉感謝袁光麗對自己的照顧,內疚的很,發誓要考取功名。黃母可憐大祥媽,把她留在家中,二位媽媽談起黃初平,都誇他是善良心熱的好後生。黃九丐為兒子上藥療傷,要大兒子初起應和弟弟一樣,身窮志不窮,心裡要裝著百姓疾苦,時刻為民解難。黃母和大祥媽述說出“初平出世”和“引虎救人”的事情,令大祥媽感嘆萬分。黃初平得知大祥“鬥牛”嗜賭的事,想辦法要勸說他戒賭孝母。
於又誠把打劫的賑災糧銀打開一看,發現其中有假,氣惱的很,連夜下山去見劉知縣要討個公道。胡夫人遭到知縣梁夫人的嫉恨,受到折磨虐待。於又誠見到胡夫人慘遭折磨有些於心不忍,勸阻知縣梁夫人,反被斥責,心裡很不痛快。劉知縣急於要去怡春院和若蘭姑娘發泄邪欲,無心聽尤財主的話,見於又誠又來要討個公道,推說身體不佳,意在驅客。於又誠見劉知縣這樣,有些氣惱,說他打劫的糧銀都是沙石裝在袋裡的,這不是有意耍戲他嗎?我可是全靠打劫過日子的,這些損失劉知縣要給賠償的,如果敢耍無賴,就要斷絕盟兄弟的交情,還要向欽差大人告發其中謀害胡大人的陰謀。劉知縣一聽於又誠的話有些害怕,知道這個拜把兄弟性情莽撞,什麼事情是能夠說到就做到的,急忙用話穩住於又誠,暗中定下除掉後患滅口之計。尤財主見機忙說朝廷王大人來金華調查胡大人事件,恐怕露出自己受劉知縣的唆使,密告誣陷之事,要想辦法除掉為民請命,敢上“萬民折”的黃初平,栽贓陷害黃初平,攪渾這潭水,使胡大人不得平冤昭雪。劉知縣眼睛一轉計上心來,馬上送給於又誠銀子一千兩,算是補償的損失,要他想辦法陷害黃初平,暗中除掉,以此來威脅百姓們不敢向王大人講真話,使胡大人不得出釋。他又指使尤財主想法繼續栽贓胡大人,讓王大人信以為真,讓胡太守死於大牢中。尤財主和於又誠聽了劉知縣的話,又都得了些好處,離去行動。劉知縣打發走尤,於二人,急於要去怡春院,可被夫人死死盯住不放,守在房裡不能出門。胡夫人得知女兒若蘭已被賣進妓院,悲痛交加,替女兒擔憂的很。
尤財主貪財好色,他來到了怡春院要玩弄胡若蘭,被口不能言的胡若蘭以死抗拒出房門外,想出栽贓黃初平的毒計來。他聽著評彈小曲,和妓女們鬼混一起,又唱又跳醜態百出。於又誠回到山上,袁起雄帶領獵戶們來找他索要打劫的糧銀,他氣惱之下帶領山賊們和獵戶們打鬥一團。黃初平急忙趕來,阻止打鬥,力勸於又誠不要和窮苦的百姓作對,喪盡天理良心。於又誠心裡發虛,不敢和黃初平對話,卻誣賴說賑災糧銀是胡太守私下貪占,唆使百姓打劫,自己是替天行道,如果獵戶們膽敢再來找他麻煩定不客氣。袁起雄氣憤不過,非要和於又誠斗個高低上下,於又誠戰敗,被迫拿出打劫的沙土糧袋和以石塊裝填的銀箱來,黃初平覺的事情蹊蹺,要暗中查個水落石出,還胡太守個清白才是。袁起雄在黃初平的勸說下,帶領獵戶們退去,疑團未解。
黃初平回到黃湓村家中,剛要歇息,有人來找他說家中老父心口疼痛難忍,請他去盤前村給醫治一下。黃初起看天色太晚,將進夜半,要和他一起去,被他攔阻住,起身和那人走去。行到偏僻之處,突然從暗地裡竄出幾個大漢來,將黃初平圍攻打昏後,急忙送到怡春院裡。
胡若蘭夜不敢寢,謹防強暴失身,突然見扔進個人來,忙拿起髮簪保護自己。她見來人慢慢甦醒過來,並無傷害自己之意,膽子漸漸大了起來。黃初平醒過來後,見自己在一個姑娘的房屋裡,不知是什麼地方?就詫異地問胡若蘭這是什麼地方?胡若蘭見黃初平衣著樸實,面相憨厚,不似壞人,就指手畫腳地說這裡是妓院,她是胡太守女兒,家父被誣害,自己被賣進來的。黃初平不曉得若蘭的言語,就以水代筆在桌上寫字,方知道眼前的這個姑娘就是清官的女兒,暗暗發誓一定要救出去。胡若蘭知道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行醫治病,樂於助人的黃初平,就撫琴傳音,述說自己的不幸冤情。黃初平從如泣如訴的琴音中了解了這個不幸的純真的姑娘。
黃初起見兄弟黃初平遲遲不回來,料想是遇上了什麼麻煩事,就急忙去找袁起雄。袁起雄和袁光麗急忙召集獵戶們分頭去找黃初平。出了村頭,袁光麗望見秀才李文舉仍在面壁苦讀,心裡很是感動,就脫下斗蓬披在他的肩上。可是埋頭苦讀的李文舉卻全然不覺袁光麗的一片心意,讓她又氣又愛,悄悄離去。袁起雄和黃初起等四處尋找黃初平,卻不見他的半點身影,不由又焦又急。黃初起猜想兄弟會不會被於又誠暗中劫持去呢?袁光麗認為於又誠對黃二哥耿耿於懷,一定是他 羊,有數萬頭。初起驚訝不已,便跟初平學道。他們倆個都成仙了。黃初平別號「赤松子」。
大仙由來
香港的黃大仙廟香火鼎盛,而黃大仙究竟是何人,他又是怎樣成“仙”的呢?
一種說法是:黃大仙是晉代術士黃初平。此說源出於《金華府志》。該志卷二十二“仙釋”條云:“晉,皇(黃)初平,蘭溪人,牧羊遇道士,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尋之四十餘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見。問羊安在?初平日:在山之東。初起視之,但見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絕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後還鄉,其族盡亡,乃復去。初平別號赤松子云。”如此看來,黃大仙就是黃初平了,他別號赤松子,所以幾處黃大仙廟名,前面都有“赤松”二字,叫“赤松黃大仙祠”,以示正宗。至今,金華民間仍流傳著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金華北山有地名二仙祠,“二仙”即指黃初平、黃初起兄弟。因他兄弟俱成仙,故有人認為黃大仙非指一人。而是指兄弟二人。二仙祠那地方,原建有赤松觀。《金華縣誌》載:“赤松觀,一名寶積觀,在縣東北二十里。西晉時皇(黃)初平、初起叱石成羊、白日飛升之地……”。只是這座建於西晉巍峨雄偉的黃大仙祠,早已蕩然無存了。
此外還有一說:黃初平是廣東東莞人,是東晉拜葛洪為師在羅浮山煉丹得道的黃野人。黃野人的家鄉在石龍附近的水南鄉。
大仙祖宮
開光大典
1996年(道歷4693年)9月28(農曆丙子八月十六日),紀念黃大仙1668誕辰暨黃大仙祖宮開光大典隆重舉行,幾百名來自香港、美國、瑞典、加拿大、台灣的客人和萬餘民眾、善信熙熙攘攘走過會仙橋,在《牧羊登仙》照壁和靈宮殿之間匯成人山人海。這天的天氣千祥雲集,普降甘霖,10時18分開光通靈時刻,天突然綻開雲雨,雲中出浴瞬陽,分外妖嬈。人們為之興奮為之驚嘆,真所謂“心誠則靈”。
地理位置
巍峨的黃大仙祖宮坐落在雙龍國家風景區內居鹿田湖畔,披皇嶺仙境,占地7.9公頃,宮殿建築群占地1.8公頃,海拔562.8米,進深716米,七進階祖庭由19處宮樓、閣、台組成。宮境深邃,成了中國之最。它三拔頭籌,一是道院大,占地79999平方米;二是宮殿大,棲主神的赤松宮,三清宮都是占地1000平方米,屋高20米上下的重樓高閣。這在中國道教史上是空前的;三是殿內陳設件和法器大,7.2米長的雕花香案,直徑1.5米重3噸的銅鐘,還有銅香爐,鐵寶鼎,大木鼓都會讓你大飽眼福。在黃大仙祖宮的赤松宮與靈宮殿之間有一個祭壇,直徑18米,占地255平方米。當你站在祭壇陰陽界處自說,或者你和朋友分別站在陰陽魚眼處對說,都有強烈的回音和鳴。似空谷傳聲,人會發生聆聽天音的意象,遂命名為天音祭壇。據浙江大學的一位學者慕名前來考察後認為回音效果比北京天壇回音壁好得多。真是“不是天壇,勝似天壇”。
黃大仙在東南亞一帶華人中有著極大的影響,有僑仙之美譽。蘭谿市北隅的黃湓村,便是大仙黃初平出生地,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給人遐想。
人物典故
叱石成羊:黃湓村的黃初起,有一個弟弟叫黃初平,初平15歲那年,趕著羊群到南山(金華山之南)放牧,就沒有回家,家裡人和親戚朋友,滿尋找,都沒有一點影跡。一年又一年四十年過去了,還是沒有一點音訊,黃初起現在雖然已是滿頭白髮,但還是經常記掛起年輕時失去的弟弟。
這一天,黃初起聽人說,蘭溪集市上來了個求卦道人,很有靈。於是,他就到集市上來,請求卦道人為他弟弟黃初平一卦。道人聽了他的一番回憶,說:“我曾在金華山中見到你弟弟黃初平,你弟弟叫黃初平嗎?”他一聽,高興得心都快跳到喉嚨,連聲說:“是叫黃初平。”連忙叩頭跪拜,央求道人帶他去見弟弟。道人帶黃初起來到山中石室里,果然見到了黃初平,兄弟倆抱在一起,高興得眼淚滿面流,說長道短,說個不歇。
哥哥對重新見面的弟弟,一看再看,好奇地說:“弟弟,四十年過去了,你皮膚還那么白嫩,頭髮還那么烏黑,牙齒還那么整齊,同當年十四、五歲時一樣。時間四十年過去了,面容卻還是昨天的樣子,那么你當年的羊還在不在呢?”
“當然在羅。”弟弟黃初平有把握地回答。“在哪裡?”哥哥黃初起驚奇地問。哥哥隨即跑到山的東面去看,只見白石磊磊,根本不見一隻羊,回來對弟弟說:“你真會開玩笑,那裡哪裡有羊!”弟弟說:“有的,是你沒看見。”於是哥哥就與弟弟一起來到山的東面,只聽到弟弟大聲叱喝:“羊起!”同時仙帚揮轉了幾下。先前初起看到的磊磊白石,隨著初平的叱喝,立即變成活生生的羊:有的吃草,有的蹦跳,有斗角的……滿塢都是羊,總有幾萬頭。初起明白了初平已經煉成法術,修道成仙,就要求弟弟教導修煉。經過了三十年一心一意的刻苦修行,道法大成,能在青天白日之下不見身影,也成為神仙。兄弟二仙回故里黃湓村來看看,認識的親戚朋友都不在人世了。他倆為鄉親做了許多善事,後來被人們識出真相,大家就尊稱先成仙的弟弟黃初平為“黃大仙”,“黃大仙師”。
大仙畫像
香港黃大仙的祠廟及道壇都沒有供奉黃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簡單、平面的畫像。開創供奉黃大仙畫像傳統的人,是香港黃大仙信仰的奠基者,也是嗇色園的創建人之一的梁仁庵道長。黃大仙信仰在近代發軔於中國廣東,主祀的祠廟都供奉黃大仙泥塑金身的神像。由於當時政局不穩,梁氏避亂南來,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帶畫像。這種折衷的做法卻成了香港黃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黃大仙的畫像,目前可見的大致有以下四種:
1、嗇色園黃大仙畫像
見於嗇色園大殿神壇內,畫中黃大仙盤膝坐在蒲之上,頭戴道冠,身穿道袍。
2、元清閣黃大仙“自畫”像
見於元清閣的神殿內,是在1947年間一次扶箕活動中,由黃大仙降箕,假箕手畫出輪廓,再由道侶設色而成,可說是黃大仙的“自畫像”,他手執塵拂,作道士打扮。
3、坊間流行的黃大仙畫像
這種最為普遍,通常畫在紙上,作為《黃大仙靈簽》的封面,成為善信供奉的神像,在坊間隨時可見。畫中的黃大仙是唇紅須黑,頭戴道冠,身穿藍色道抱,盤膝坐在蒲團上。
4、新繪的黃大仙畫像
這是金華縣一位畫師在近年繪畫而成的。畫中的黃大仙作道士打扮,右手執塵拂,左手輕掐長須,衣袂飄搖。畫像可於華松仙館和元清閣內免費取得。
景點介紹
在黃大仙故里,遊客不僅可遊覽黃大仙宮、二仙井、故居、牧羊路、利市路等遺蹟,尚可前往黃大山、道家山、穆澄源等地尋覓仙蹤。主要有雲岩禪隱(雲泉庵)、落松亭、馬龜山、百步梯、神仙腳印、神仙洞、神仙台桌、棋盤石等。交通:蘭溪火車站廣場有旅遊專線巴士直達。
黃湓村
在浙江省蘭谿市區北隅,東對黃大仙山,西倚蘭溪江畔,為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咤石成羊”之神仙——黃初平出生地。村東入口處矗立石牌樓一座,上嵌“黃大仙故里”五個大字,系出於國家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之手筆。村中田畦平整,古屋錯落,古風猶存,百業興旺。尚留有牧羊路、利市路、黃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遺蹟。黃湓為晉代叱石成羊的黃初平(大仙)的出生地。《神仙傳》有年十五,家使牧羊,失之四十餘年,其兄初起尋索於市中,遇道士求弟遂得,並問羊安在?初平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成羊數萬頭。村名黃湓之黃即取之其姓黃字。湓字取義於滄海桑田,蘭江河道變遷,水沖沙漲,變原漢唐時期的深澤為泥沙淤積成的湓地。民間有五百年前石骨山,五百年後黃湓灘的說法。黃與湓結合,逐漸形成黃湓村名。
二仙井
據《光緒蘭溪縣誌》載,相傳為“晉黃初平兄弟所開鑿,味極甘美”。井欄上刻有“二仙井”三字,為明崇禎癸酉年(公元1631年)重修立。井旁牆壁上嵌有“仙井”石碑,為乾隆年間遺物。車門朝北,古樸典雅,結構精巧。門前即為橫貫村中的利市路。圍牆白牆黑瓦,窗上雕有鹿、鶴、鯨等吉祥藻飾。故居坐東朝西,凡三間,木結構,紅柱青瓦,外形若陶屋。
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他的簽文十分靈驗。此外,該祠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分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
在20世紀初,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 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的龍翔道建祠。後來,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簽文尤其靈驗。每年,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農曆賀歲佳話。
黃大仙祠的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盡中國古典廟宇的特色。廟宇占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其中以牌坊建築最具特色,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祠外的一個大牌坊,上著「赤松黃大仙祠」的大字。經過解簽檔、算命看相攤等,便看見另一個內牌「第一洞天」,再拾級而上,有另一個牌坊,上面寫著「金華分述」,每個牌坊都有其宏偉的建築特色和意義。
黃大仙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大雄寶殿輝煌宏偉,雕刻精細。在香菸瀰漫下,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殿內有碑文一則,簡介黃初平成仙的經過。
除了大雄寶殿外,祠內其它建築也充滿傳統特色,如三聖堂奉祀呂祖(呂洞賓)、觀音和關帝,並掛有萬世師表孔子的畫像。祠內又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謂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黃大仙祠贈醫施藥,也參與不少社會活動。近年,更獲批准在祠內舉行婚禮,為新人辦理註冊事宜。
廣州黃大仙祠
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並於1904年得各界熱心人士捐款重修。當年這裡地雖偏僻,但曾是廣州的宗教聖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對廣州市區及珠江三角洲一帶有極大的影響。該祠雖於1910年遭受破壞,但舊祠所留下來的遺蹟,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扁額、門飾、石獅等,都飾以精緻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見當年祠殿的宏偉規模和精緻的建築藝術。1915年,原黃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長攜帶黃大仙的畫像、靈簽和藥籤等南遷到香港,並於1921年建成香港黃大仙祠。同樣地,黃大仙也深受海內外人士的信仰和祀奉。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廣大熱心人士紛紛要求在原地恢復建造芳村黃大仙祠。後經有關部門批准,由(香港)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和芳村新荔枝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組成廣州嘉游旅遊景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黃大仙祠的復建項目。經過2年的策劃和設計,於1997年11月破土動工,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供各界人士參觀遊覽。復建後的黃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區的古祠路1號,離芳村和花地灣捷運站很近。全祠總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呈長方形,有一個南大門和東側門供遊人出入。黃大仙祠是一個集傳統風俗、文化、藝術和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寺廟景觀。全祠現設有:正中高聳在台基上面的黃大仙主殿;進門左側的關帝廟、斗姥廟;進門右側的財神殿、孔聖殿;主殿左側的呂祖殿、功德堂;主殿右側的觀音殿;以及東、西添福、添壽長廊各1條。總體設計上採用升高主建築的方式,使大殿的外觀更顯宏偉。這座宗教名勝再次揚名於世,既為廣州市增添了一個旅遊新景觀,又為善信提供了一個祈福布施和祀奉祖先的地方,還能使原黃大仙祠的文物得以保存,這裡的的確確是一個值得參觀遊覽的好地方。
影視題材
主演:鄭少秋、歐陽佩珊、謝賢、鄧萃雯 集數: 18 集
拍攝: 香港TVB
赤松子(鄭少秋)乃上天施雨神,因不忍見凡間豪雨成災,私自停雨,被玉帝貶為凡人,降生於貧民家庭,名為黃初平。因得罪權貴,被誣下獄,遇一奇人,傳授其醫術。
飛龍太子(謝賢)遇來朝進貢之雙雙公主,互生情愫;公主得一怪病,初平替其醫治。公主對初平漸生愛意,且初平目睹飛龍殺父,飛龍遂追殺初平。初平隱居深山,得四仙女之助,潛修仙法。飛龍覓得天靈神劍,陷入魔道,殺盡所有兄弟,自立為主,施得暴政,初平為救萬民,迫與飛龍對抗,將飛龍打下山崖,公主亦犧牲性命。
初平回天庭復命,被封為大仙。因天上四星墜入凡間,黃大仙墜下凡追尋。初平行醫濟世,遇一女子指天淑(歐陽佩珊),被哄共往仙子谷尋寶。另一方面,飛龍大難不死,亦往仙子谷,得把守谷中之獨狐素素(鄧萃雯)幫助,奪得寶藏,繼而控制當朝皇后,重奪帝位。
飛龍魔性日重,殘害生靈,黃大仙得女相士諸葛若蘭幫助,尋回四星,共同對付飛龍。
赤松山魂(黃大仙傳奇)
導演: 方軍
主演: 唐國強林青劉冠翔 李沅純姚倪
監製:楊守春 張民許光明
集數:20
東晉初年(317—420年),清官遭陷害,黃初平冒險呈送“萬民折”。為受害清官胡詠江大人解救家人。此時得罪當地貪官劉知縣和惡霸張百萬,兩惡人仗朝中有人,設毒計陷害黃初平。黃初平智慧超人,抨擊邪惡勢力,用善行感動鄉民,帶領百姓戰勝自然災害,揚善懲惡,除暴安良,為百姓治病救災,得到百姓們的擁護愛戴。
此劇取材於民間傳說故事創作而成。讚譽黃初平廣行善事,千載造福萬民,以古頌今,為實現構建和諧社會之宗旨,給予廣大客群寓教寓樂之效果,給海內外客群以之生哲理之啟迪。該劇劇情跌宕起伏,情節扣人心弦。採用浪漫主義手法,謳歌了黃初平為民獻愛心、獻睿智,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區。
牛池灣原名牛屎灣、樂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Hill。
歷史事件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香港,並在當日轟炸啟德機場,迅速地把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及設施摧毀。香港在同年12月25日起被日本占領。日軍在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招募了數千名工人炸毀古蹟宋王臺,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原有的07/25跑道以外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的13/31跑道。13/31跑道當時長1,371米,在1943年年底建成,機場西北面的九龍城寨石牆,及鄰近的20多條鄉村亦被拆毀。日軍也拆卸了原本的航空大樓。
啟德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嚴重損毀。最後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戰後政府為重建機場,剷平了宋王臺餘下的「聖山」部份。
文物考古
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該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他的簽文十分靈驗。此外,該祠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
人口與民族
人口狀況
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隨著時代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由昔日的簡樸農村轉變成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人口約44萬。
風土人情
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箇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
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民族狀況
黃大仙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
土產特產
蝴蝶
蝴蝶是香港名產之一,香港出產的蝴蝶已有142種之多。香港蝴蝶最多的地方是蝴蝶谷、大學堂一帶。蝴蝶谷原在九龍荔枝角的背後,這是港九學生時常集體旅行野餐的地點,也是觀察、蒐集蝴蝶標本最理想的地方。這個山谷的林木很茂盛,大多是小松樹,和一種土名叫“鴨腳樹”的矮樹,是蝴蝶蛹最喜歡棲息的植物。因此一旦孵化出來,就構成整千整萬蝴蝶繞樹紛飛的情景。這種蝴蝶以黃翅的粉蝶居多。所以看來一片金黃,使蝴蝶谷享有盛名。
石斑魚
石斑可說是香港海鮮的代表,是香港生產的鹹水魚之最享盛名的一種,石斑的樣子與鱖魚相類似,石斑魚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最常見的有花狗斑、紅斑、蘇鼠斑、泥斑、老鼠斑。其中以老鼠斑最名貴,石斑魚肉多刺少,味道鮮美,而且產量多,性長耐活,同時賣價較便宜,深得香港市民喜愛。
年糕
香港人不大喜歡糯米,因此過年所蒸的年糕,無論甜鹹,一定是以粳米粉為主,有時攙合少許糯米粉,極少完全用糯米粉的。
蒸年糕並不用蒸籠,而是用銅製的或鉛錢的糕盤,每一盤為一底。原料的分量和蒸製時間的久暫,都是以一底為標準。甜的年糕是用白砂糖或片糖調米粉蒸製的。砂糖蒸的甜年糕色白,黃糖或片糖蒸的色黃,那樣子就像平時的松糕。
香港區劃1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因產沉香,又稱香江、香海。香港素稱“東方明珠”,位於中國南海之濱,廣東省東南海岸、珠江口東側 。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 ,大小島嶼235個。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18個區,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18個區只設立非政權性地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