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江是南流江的入海分支,北達黎湛鐵路,南通北海港,是合浦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陸黃金水道,也是合浦溝通北海、張黃、武利、玉林等地的重要水運航道,自從秦始皇公元前217年命令軍隊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珠江三大水系的水運網路形成後,西門江便成為中國第一條對外貿易的海路通道。
西門江曾經作為古合浦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引多少商家竟風流。西門古渡上,合浦人民曾經繁忙的身影,西門江上曾經清澈見底的江水,印證著昔日廉陽八景之一“西門古渡”的美麗和繁華。
歷史
由於西門江對廉州及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歷朝歷代整治西門江的記載不絕於史籍。最大的一次整治是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命廉州府徵集民夫兵丁和調動沿海駐軍大規模疏浚西門江及上游,以作抗倭防寇要塞。西門江的水路通道作用,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當時的西門江尚可通行200噸以上的貨船直達玉林南流江船阜。但是,隨著沿江上下游開發建設的加速而開展的下游圍海造田,上游堵江開地,西門江急劇的萎縮了,昔日三、四十米寬的江面只剩下一半,最窄處江流不足十米。隨之而來的是髒水積滯,污染事件頻發、洪災泛濫不斷。
特別是1985年、2006年的兩次超過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以及1997年3月的西門江特大污染事件,震驚了合浦人。西門江往昔在合浦人心中的驕傲,變成了無奈的痛。也成了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懸在心頭上的“定時炸彈”,整治西門江始終都是縣委、縣政府決策中的重大惠民措施。因此,圍繞著整治西門江,斷斷續續拉開了一場歷時十八年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