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像簡介
西鄉隆盛銅像位於日本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內。1893年,在西鄉隆盛死後16年,兩萬多人主動自願集資為他樹碑立傳,由著名雕塑家高村光雲製作了這尊銅像。
銅像豎立在當年西鄉隆盛率領東征軍與幕府軍激戰的地方,這是意味深長的。因為西鄉隆盛雖出身武士,本人又是藩士,一直受到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的器重,但他的事業是從倒幕、討幕開始的,而上野戰役的勝利,是他凱旋進行曲的最初幾個樂章之一,足以使親臨當年戰場遺址的遊人,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西鄉隆盛銅像可以說是一面銅鏡,人們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可以見興亡。
銘文簡介
西鄉隆盛銅像銘文全文:「西郷隆盛君之偉功在人耳目,不須復賛述。前年勅特追贈正三位。天恩優渥,衆莫不感激。故吉井友實與同志謀鑄銅像以表追慕之情,朝旨賜金,佽費捐資賛此舉者二萬五千餘人。明治二十六年起工至三十年而竣,乃建之上野山王臺,記事由以傳後。」
那個時代,日本人作興鄭重場合使用漢字書寫,也許難為了現在的日本國民,卻方便廣大中國遊客。
人物簡介
西鄉隆盛(1827-1877),明治維新三傑之一。倒幕運動的重要領導人,曾任大總督府參謀率領征東軍兵臨江戶城下,與幕府談判後達成“無血開城”。維新後在政府中擔任參議,因“征韓論”與政府發生分歧而下野。薩摩不滿士族反政府兵變中被推舉為首領,西南戰爭失敗後自殺。明治政府對幕府舊員、“賊藩”子弟以及薩摩反叛士族等沒有進行嚴厲的打擊報復,並且留用了其中不少的人才。新政府更沒有摧毀“前朝遺蹟”,例如上野公園中的東照宮至今仍然保留完好,皇居其實也是原來的將軍府。這些政策減緩了國內矛盾並有利於消除內戰後遺症,不失為明智之舉,值得研究、對比。1889年,明治天皇頒發特旨,為西鄉除去“賊名”,追贈正三位。這座銅像是日本雕塑家高村光雲的作品,於1893年動工,1897年完成。
歷史背景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末日本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改革落後的封建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同時,日本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但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