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海舟

勝海舟

勝海舟(日語:;1823年3月12日-1899年1月19日),江戶時代末期至明治時代初期的政治家、舊幕臣中的代表人物和開明派、幕府海軍的創始人。通稱麟太郎,後自稱安芳。與山岡鐵舟、高橋泥舟並稱“幕末三舟”。歷任外務大丞、兵部大丞、海軍大輔、參議兼海軍卿、元老院議官等職。 少年時代學劍術,有志於西洋兵學和炮術,1850年開設私塾,教授蘭學和兵術。1854年向幕府上書,提交海防意見書。翌年入長崎海軍傳習所學習。1856年回江戶任軍艦操練所教導主任。1860年任遣美使節團的隨行艦隊“鹹臨丸”號艦長,橫渡太平洋,訪問美國。回國後任軍艦奉行,致力于海軍振興。奉將軍德川家茂之命,在神戶建立海軍操練所,培養幕府和各藩海軍人材,建立幕府海軍。1868年戊辰戰爭時歷任海軍奉行並、陸軍總裁、軍事總裁,建議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的舊幕府方面順應大勢,對朝廷東征軍獻城投降,作為幕府的全權代表與政府軍參謀西鄉隆盛進行和平談判,為實現江戶和平開城立下功績,是江戶幕府開明幕區的代表人物。1869年任明治政府外務大丞、兵部大丞,1872年任明治政府的海軍大輔。1873年任參議兼海軍卿。1875年任元老院議官。1888年任樞密顧問官。明治二十年敘伯爵。 1899年(明治32年)1月19日因腦溢血死去,終年77歲。著有《陸軍歷史》、《海軍歷史》、《幕府始末》、《開國起源》等書。後刊有《勝海舟全集》二十一卷、別卷一卷。

基本信息

人物生涯

人物出身

勝海舟(勝安芳) 勝海舟(勝安芳)

勝海舟諱義邦,通稱麟太郎,號海舟。明治維新後改名安房,以幕末時期曾任武家官位安房守,取名勝安房,後為避安房的同音,遂代之以安芳。其父勝小吉是江戶幕府旗本小普請組41石的下級幕臣,終生無大作為。幕末三大劍客之一男谷信友的從兄弟。家紋は丸に劍花菱。

文政6年1月30日(1823年3月12日)生於江戶本所龜澤町。出生在父親的實家男谷家。曾祖父男谷銀一本是出身越後國三島郡長鳥村的貧苦農家的盲人,在雪夜倒在奧醫師(江戶幕府的醫官)石坂宗哲的門前受到其救助,銀一擅長理財,用宗哲借給他的1兩2分的資金起家,在江戶從事高利貸行業成功而成一方巨富、江戶府內17箇所的地主,並通過買官獲得朝廷盲官的最高官位檢校,稱“米山檢校”,並成為大名貸(大阪、京都、江戶的富商巨賈為財政困難的諸藩大名提供以御用金為名目的融資,也就是今天為政治家提供政治獻金的金主),銀一的長子忠之丞買得御家人·男谷家的家格,男谷忠之丞之孫,也就是勝海舟的父親勝小吉本是男谷家的三子,以婿養子的身份從男谷家過繼到勝家。

勝家是小普請組的無役的小身之旗本。勝家是自天正3年(1575年)以來之御家人、系譜上海舟的高祖父相當耀眼,在寶曆2年(1752年)地位累進被加入旗本之列,是資深的幕臣。幼年時代,勝海舟在男谷家的親戚阿茶局的介紹下,與第11代將軍德川家齊之孫初之丞(德川慶昌,後為德川御三卿一橋家當主,故又稱一橋慶昌)結伴遊歷江戶城。本來有可能成為一橋家的家臣,但由於慶昌在14歲時早夭,這個願望被打消。勝海舟在生家男谷家一直生活到7歲時,移居赤坂本所入江町(現在的墨田區綠4-24)。

刻苦自學

在勝海舟七十七年的漫長生涯中,直至33歲被幕府發現錄用之前,一直刻苦自學,堅持身心鍛鍊。16歲在生父小吉的本家從兄弟男谷精一郎(男谷信友)的道場學習劍術,後隨精一郎的高徒島田虎之助學習直心影流劍術;在虎之助的勸導下在江戶牛島的弘福寺學習禪學;他還隨窪田清音的門生若山勿堂學習山鹿流兵學。1841年,江戶幕府的西洋炮術專家高島秋帆在武州德丸原進行西洋式的火炮發射和槍陣軍事演習。年僅19歲的少年麟太郎觀後頗受啟發,他認識到劍術已不適應當今集團作戰的需要,從而捨棄劍術而改學西洋武器和軍艦等軍事知識。在蘭學方面,他本想在江戶蘭學家箕作阮甫門下求學未果,故而拜住在赤坂溜池的福岡藩屋敷內的永井青崖為師攻讀蘭學。弘化3年(1846年),24歲的勝海舟與阿民結婚,新居江戶赤坂田町。

勝海舟首先從學習語法入手讀兵書,並從事槍炮、炮台的設計製造等技術實踐。少年時期通過學習劍術和禪學而培養起來的超人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強健的體魄,在攻讀蘭學中充分發揮了作用。例如,他曾以一年半的時間抄寫了兩部多卷本的《蘭日辭典》。一部留作自用,另一部以三十兩的代價出售,用以作為租書和購買文具之用。又如,他曾在書店發現一部兵書,但後來被住在四谷的某人購去,他便徵得該人同意,每晚往返步行八公里,利用書主人夜間休息之機將其全書抄完。

在此期間,他得到蘭學家佐久間象山的知遇,在象山的勸導下主修西洋兵學,在田町開設私塾,講授蘭學和西方軍事學,他還雇鍛工,根據蘭書設計製造步槍,諸藩紛紛前來訂貨。

入身幕府

勝海舟 勝海舟

嘉永6年(1853年)美國佩里艦隊來航(黑船來航)要求日本開國,日本國內正處於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首座老中阿部正弘在幕府打破鎖國政策的決斷上十分謹慎,針對海防問題向幕臣、諸藩大名乃至町人廣泛徵集意見書。在江戶幕府目付兼海岸防禦御用掛大久保忠寬(大久保一翁)的建議下,勝海舟向幕閣提出了《海防意見書》。《意見書》是一份包括具體戰略的江戶灣(東京灣)防守方案,指出建設海軍乃日本當務之急,這份《意見書》顯然出自一個西方兵學專家之手。阿部正弘對此頗為賞識,不計門第身份,破格錄用勝海舟為異國應接掛附蘭書翻譯御用,具體負責蕃書(西洋書籍)翻譯工作。在大久保忠寬的薦舉和阿部正弘的拔擢下,勝海舟敏銳地把握了他的人生機遇。

安政2年(1855年)初,勝海舟參加海防掛視察團,調查伊勢至大阪灣一帶的防備體制。同年他進入長崎海軍傳習所,任海軍傳習生頭役(相當于海軍軍校學生總隊長),師從荷蘭教授威廉·卡騰代克和佩爾斯·瑞傑肯學習航海術,在傳習所因為精通荷蘭語,兼任教監,並擔負傳習生(軍校生)和荷蘭人教官之間的溝通聯絡工作。他門下的學生有矢田堀景藏、永持亨次郎等人。在海軍傳習所從第一期到第三期整整5年。畢業後返回江戶任軍艦操練所教師方頭取(相當于海軍士官學校教授部主任)。在那個時候,幕末“四賢侯”之一的薩摩藩藩主島津齊彬也對他十分賞識。

思想解放

勝海舟在長崎的五年里,在荷蘭軍官的指導下學習了炮術、航海術和造船學,成為一名海軍專家。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在同外國人直接接觸的過程中,逐步樹立了所謂現代國家的概念。幕府末年的日本,處於大名分裂割據、國防能力薄弱的狀態。當時的日本人把自己所屬的藩視為國家,例如薩摩藩士的國家即薩摩,而整個日本,則籠統地被稱為“天下”。

在長崎海軍傳習所供職的一位荷蘭海軍中尉曾在其著書中指出:一旦國家有難,國民必須有同心合力,保衛祖國的義務。但他認為日本人的這種義務觀念似乎很淡薄。他曾問過一位日本商人:“長崎如果遭到外國人的侵略,你能保衛自己的城市嗎?”商人答道:“非我所知,那是幕府的事。”中尉聽到後,認為如果這樣,那么荷蘭軍艦的艦長,帶領一名軍官,四十五名陸戰隊員登入,就可以輕而易舉占領長崎的所有要害。他還認為,薩摩藩等強大的西南諸藩同幕府間尖銳的政治對立,更是一可乘之良機。

勝海舟認為荷蘭區區一海軍中尉,對日本國情尚作如此分析,至於俄、英、法、美等各大國的外交官,根據詳細的情報,在密切注視著日本的動向,更是毋庸待言了。因此,他深感幕府為了日本整體的利益,應該考慮京都朝廷和諸藩的立場,在適當的時機實行“奉還大政”,建立統一的國家,以避免淪為半殖民地的悲慘命運。當時,對勝海舟這一思想表示理解和支持的有高杉晉作、五代友厚等人。他們大都是去過中國、荷蘭、英、美、俄等國,同外國人有過接觸、熟悉蘭學的開明派進步志士。

遠渡重洋

勝海舟 勝海舟

江戶幕府在同美國簽定《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後,為交換條約批准書,於萬延元年(1860年)1月向美國派出使節(萬延元年遣美使節)。按照原定的航渡計畫,是以一橋派的幕府重臣岩瀨忠震出使,但嚴瀨因受“安政大獄”的波及而引退,故選定新見正興為正使、村垣范正為副使、小栗忠順為目付組成使節團,乘坐美國波哈坦號軍艦橫渡太平洋赴美國。幕府海軍的鹹臨丸號軍艦擔負警衛。勝海舟要求乘鹹臨丸隨行獲批准,勝海舟任艦長,指揮官為軍艦奉行木村喜毅。乘坐鹹臨丸的有軍艦奉行木村喜毅、軍艦操練所教授方頭取勝海舟、教授方佐佐倉桐太郎、鈴藤勇次郎、小野友五郎等人。同船的美國海軍“庫柏”號測量船艦長約翰·默瑟·布魯克海軍上尉是鹹臨丸號實際上的指揮官。隨船的還有翻譯中濱萬次郎和木村的隨從福澤諭吉。鹹臨丸是從荷蘭購買的僅有四百餘噸的軍艦,它是集中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造成的。但是,作為幕府的軍艦,在管理和使用方面,依然沿用封建的陳規舊習,位居高官的人不學無術。在鹹臨丸上陪乘的美國軍官嘲諷日本的海軍軍官毫無海軍知識,海舟對此無限憤慨。他認為現代化的艦隻必須由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人去操縱,而且人與人的關係也必須與之相適應,這樣才能使先進的軍艦發揮應有的作用。

鹹臨丸戰勝了太平洋上的驚濤駭浪,歷時三十七天,到達美國舊金山,這是日本人首次橫渡太平洋獲得成功。在那裡,海舟親身接觸並觀察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美國社會,耳聞目睹,使他更加深信,應該不計門第和身份,打破封建的藩籬和束縛,為有才能的人提供發揮作用的機會。

開辦軍學

勝海舟 勝海舟

歸國後,勝海舟任蕃書調所頭取和講武所炮術教授,文久2年(1862年)隨著幕政改革復歸海軍,勝海舟任築地軍艦操練所頭取(幕府的海軍士官學校校長),同年閏8月17日晉升為軍艦奉行並,開始作為幕閣行政部門的高級官僚而嶄露頭角。文久3年(1864年),幕府決定在兵庫和西宮築建炮台,勝海舟擔任總指揮,同年4月(1863年6月)隨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巡視大阪灣,在生田川河口(神戶村內)登岸,經德川家茂將軍批准在此開設海軍的操練局,勝海舟在神戶設立私塾海軍塾,“從一切階層挖掘人才”,收容了薩摩和土佐的魯莽漢和脫藩者入塾。文久4年(1864)2月,勝海舟設立神戶海軍操練所,目標是本著樹立幕府和西南諸藩“一大共有之海局”,試圖確保建立抵抗歐美進一步侵略東洋(東亞)的戰略據點的構想,為幕府及諸藩訓練航海人員,其弟子有坂本龍馬、伊東佑亨、陸奧宗光等,為明治維新的日本培養和積累了一大批寶貴的人材。元治元年5月14日任軍艦奉行,職俸2000石,升格為大身旗本,授武家官位從五位下·安房守,成為幕府重臣。

開明幕臣

勝海舟 勝海舟

勝海舟雖然身為幕臣,效忠幕府,但他對於幕府官員的因循守舊、腐敗無能和門閥之見極為反感,經常發表激烈的言論,因而惹起世評,遭到保守派的嫉視,元治元年(1864年)7月禁門之變後與幕權保守路線相牴觸,反對幕府發動征伐長州(第一次長州征伐)的戰爭,同年10月被召回江戶,接著在11月10日被罷免了軍艦奉行的職務,甚至受到“蟄居生活”(閉門反省)一年半的處分,神戶海軍操練所也被迫關閉。在蟄居期間,勝海舟博覽群書,並與木戶孝允和西鄉隆盛有接觸,元治元年(1864年)9月11日,勝海舟與西鄉隆盛在大阪首次會面。當時,西鄉對神戶港開港延期甚是憂心,勝海舟向他闡述了應對之策,西鄉在給大久保利通的書信中對勝大加讚賞。凡此種種,可以說勝海舟是一個幕府體制內的開明派。

慶應2年(1866年)第二次長州征伐敗北之際復任軍艦奉行,受德川慶喜委派擔負會津藩和薩摩藩之間的調停以及與長州藩的停戰交涉。勝海舟隻身赴宮島大願寺談判,成功說服長州停戰,但慶喜將停戰敕命放在抽屜里。憤怒的勝海舟提出辭職請求並返回江戶。

無血開城

1866年末,一貫壓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死去,年僅14歲的明治天皇即位,形勢變得有利於倒幕派。他們以天皇的名義命令長州和薩摩討伐幕府。這時,到處爆發城市暴動和農民起義,幕府已完全失去民心。將軍德川慶喜接受前土佐藩主山內容堂的建議,企圖在形式上讓天皇執政,而實權由自己掌握,乃於慶應3年(1867年)10月實行“奉還大政”,但是德川家仍不失為擁有四百萬石的大領主,德川慶喜試圖通過擔任新設立的諸侯會議的議長繼續施展影響力。討幕派的公家岩倉具視和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主導了12月初旬的王政復古大號令以及小御所會議(王政復古政變),認為必須叫慶喜“辭官納地”,剝奪其領地,摧毀其經濟基礎,否則便不能說是真正推翻了幕府。

勝海舟 勝海舟

慶應4年(1868年)1月3日—6日,舊幕府軍和以薩、長兩藩為主力的討伐軍(新政府軍)終於在京都郊外發生衝突,史稱鳥羽、伏見之戰。幕府兵力雖三倍於政府軍,但其主力步兵毫無鬥志,終遭慘敗,慶喜逃回江戶,近畿以西各藩立即向新政府宣誓效忠。

慶應4年(1868年)1月7日,新政府以天皇名義發表詔書,東征討伐幕府。新政府軍沿東海道向江戶進軍,對江戶採取包圍形勢。各國聲明在天皇政府和將軍政府內戰期間保持中立。幕府方面在選派主帥上,要求勝海舟出山的呼聲很高。1月23日,勝海舟任德川家之家職陸軍總裁(相當於陸軍部長),慶應4年2月25日又被全權委任為軍事總裁(相當於幕府全軍最高統帥)、舊幕府方面的全權代表。

這時,幕府內部出現主戰和主和兩派。前者有小粟忠順、榎本武揚、大鳥圭介等,後者以勝海舟、大久保忠寬為代表。主戰派主張接受法國援助,同討幕軍(官軍)一決死戰。但當勝海舟等說明幕府陸軍已陷於土崩瓦解,江戶市民深深痛恨幕府,關東一帶人民起義等形勢後,德川慶喜則放棄了抵抗企圖。另一方面,新政府及左右新政府的英國公使也同樣害怕人民的起義。

慶應4年3月9日,勝海舟派山岡鐵舟去駿府城會見討幕軍參謀西鄉隆盛,商定七項和解條件,但討幕軍慶應4年3月15日(1868年4月7日)總攻江戶的預定日期未變,大軍繼續向江戶逼近。在總攻日前的3月13日至14日,勝海舟與西鄉隆盛會談。當時任幕府軍事總裁的勝海舟鑒於當時形勢,就一面談判,一面進行談判破裂的準備。談判一旦破裂,第一,讓將軍慶喜亡命英國;第二,在江戶實行焦土戰術,使進入江戶的討幕軍無立足之地;第三,護送將軍家眷和江戶居民向房總疏散。以此迫使西鄉隆盛決斷是戰是和。

勝海舟的作戰方略參考了庫圖佐夫在俄法1812年戰爭中阻擊拿破崙入侵所採用的戰術,為實施作戰計畫,由江戶消防官新門辰五郎準備大量火藥在街市放火,為疏散江戶居民調集了江戶周邊地域的大小船隻,為難民確保糧食供應進行準備。幕府艦隊為斷絕新政府軍的退路和糧道,準備用軍艦艦炮炮擊東海道,安排慶喜逃亡到駐紮在橫濱港的英國艦隊政治避難。

經過談判,以保全將軍慶喜的性命和德川氏的家名為條件,達成協定。這樣,於1868年4月,江戶城未經戰鬥便開城投降,讓給討幕軍了。幕府領地完全落入新政府手中,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向完成民族統一和消滅封建制度邁進了一大步。

會談之後戊辰戰爭仍在繼續,勝海舟作為舊幕府方重臣反對抵抗新政府軍。他預想到即便取得戰術上的勝利也難以取得戰略上的勝利,內戰的長期化,將造成英國支持的新政府和法國支持的舊幕府勢必將日本一分為二的結果。在勝海舟的思想觀念中,相較於幕府,日本的國家統一更為重要。

明治時代

明治維新後,勝海舟一度拒絕明治新政府的邀請,隨德川家退居靜岡藩駿府,明治2年作為舊幕臣的代表人物參加明治政府。1868年5月22日(明治元年閏4月2日)被委任為江府鎮撫萬端取締,揀選大總督府參謀,1868年12月18日(明治元年11月5日)被委任為大總督御用掛、付書夜兼行出府。1869年8月25日(明治2年7月18日)任外務省外務大丞,1869年9月18日(明治2年8月13日)依願免官。1869年12月25日(明治2年11月23日)任兵部省兵部大丞,1870年7月10日(明治3年6月12日)依願免官,任東京府御用掛。1872年6月15日(明治5年5月10日)任海軍省海軍大輔。明治六年政變後,1873年(明治6年)3月3日——1875年(明治8年)4月25日任太政官參議兼海軍卿(相當于海軍大臣同平章事)。1875年(明治8年)4月25日——1875年(明治8年)11月29日任元老院議官。1887年(明治20年)5月9日特旨列入華族,依維新功勳被授予伯爵爵位。1888年(明治21年)4月30日——1899年(明治32年)1月21日任樞密顧問官。

德川慶喜在幕末的混亂期曾因多次發生意見對立而疏遠勝海舟,但勝海舟為爭取德川慶喜獲得明治政府的赦免而竭盡全力。在他的努力下,德川慶喜覲見明治天皇並被特旨授封公爵爵位,在德川宗家之外另設德川慶喜家(德川公爵家)。另外,為了照顧舊幕臣的就業提供資金援助、生活保障,將因幕府崩潰造成的混亂和反亂抑制到最小限度,勝海舟努力利用在新政府的職爵許可權和人脈在維新後的30餘年間一直持續這項工作。

明治6年(1873年),作為勅使與西四辻公業南下鹿兒島,召島津久光北上東京。在大日本帝國憲法制定階段,他以樞密顧問官的身份參與樞密院的審議,始終保持沉默。勝海舟喜好座談,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以及新政府要人相比較,他更開陳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他自身的政治姿態受到團團珍聞等媒體的嚴厲批判。

勝海舟伯爵 勝海舟伯爵

明治7年(1874年),勝海舟因反對政府出兵台灣(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事件)提出辭職,明治10年(1877年)以後完全在野。勝海舟發起西鄉隆盛復權運動,為江戶無血開城和明治維新的中心人物,後因西南戰爭背負逆賊之名的昔日敵對陣營主將西鄉隆盛的名譽恢復積極奔走,在他和黑田清隆的努力下,明治22年(1889年)隨著《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頒布,西鄉隆盛平反,追授正三位,以維新之功勳敘侯爵爵位,經天皇裁可在東京上野公園為西鄉隆盛樹立銅像。

勝海舟被視作日本海軍的締造者。他批判明治政府的脫亞入歐政策,主張中日提攜,反對日清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戰敗自殺殉國後,勝海舟撰寫了追悼文發表在報紙上。勝海舟認為人們自恃戰勝氣勢高漲、簡單追隨歐美的殖民主義政策是愚蠢的,解說中國大陸之大和中國現狀的真實情況,而不是相互貶低或競爭,主張中日聯合共同對抗歐美。三國干涉還遼對日本造成的高壓態勢也在勝海舟事前預先料想的範圍內。他嚴詞批判足尾礦毒事件,支持田中正造反對公害、維護人民權益的運動。

退出政治舞台的勝海舟在東京的赤坂冰川町的邸宅吟詩作畫,為文著書。參與明治政府的修史事業,接受政府資金援助,撰寫、口述、編纂了《吹塵錄》(江戶時代的經濟制度大綱)、《海軍歷史》、《陸軍歷史》、《開國起源》、《水川清話》等,他和向山黃村組織舊幕臣進行《德川氏實錄》的編纂計畫,但由於政治因素的干擾而未能實現。勝海舟晚年經歷了嫡長子早逝、孫子的醜聞的困擾,在孤獨中度過。1899年(明治32年)1月19日因腦溢血死去,終年77歲。

生平年譜

(註:到明治5年12月2日為止是陰曆)

天保9年(1838年)7月27日、家督相続し、小普請組に入り、40表扶持。

安政2年(1855年)

•1月18日、異國応接掛附蘭書翻訳御用となる。

•7月29日、海軍伝習重立取扱となる。

•8月7日、小普請組から小十人組に組替。

勝海舟 勝海舟

著作

勝安芳(海舟)伯爵 勝安芳(海舟)伯爵

勝海舟的著書有《開國起源》、《幕府始末》、《海軍歷史》、《陸軍歷史》、《冰川清話》等,以其自身經歷,記述了明治維新前後的外交、軍事、財政等方面的情況。

影視作品

電影

父子鷹(1956年·北大路欣也)

人斬(1969年·山內明)

幕末(1970年·神山繁)

動天(1991年·西郷輝彥)

EAST MEETS WEST(1995年·仲代達矢)

竜馬の妻とその夫と愛人(2002年·橋爪功)

憑神(2007年·江口洋介)

幕末高材生(2014年·玉木宏)

電視劇

三姐妹(1967年·NHK大河劇·內藤武敏)

龍馬來了(1968年·NHK大河劇·加東大介)

大奧(1968年·夏目俊二)

勝海舟(1974年·NHK大河劇·渡哲也→松方弘樹)[15]

龍馬來了(1982年·若林豪)

田原坂(1987年·萬屋錦之介)

五棱郭(1988年·津川雅彥)

坂本龍馬(1989年·滝田榮)

翔ぶが如く(1990年·林隆三)

勝海舟(1990年·田村正和→田村亮)[16]

父子鷹(1994年·市川染五郎)

竜馬におまかせ!(1996年·內藤剛志)

龍馬來了(1997年·西田敏行)

德川慶喜(1998年·NHK大河劇·坂東八十助)

またも辭めたか亭主殿~幕末の名奉行·小栗上野介~(2003年·西村雅彥)

新選組!(2004年·NHK大河劇·野田秀樹)

龍馬來了(2004年·柄本明)

篤姫(2008年·NHK大河劇·北大路欣也)

仁醫(2009年·TBS·小日向文世)

龍馬傳(2010年·NHK大河劇·武田鐵矢)

仁醫2(2011年·TBS·小日向文世)

八重櫻(2013年·NHK大河劇·生瀨勝久)

動畫

《幕末機關說いろはにほへと》(2006年·聲優:樫井笙人)

《浪客劍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