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跨湖橋

西跨湖橋

西跨湖橋位於紹興縣湖塘鄉。半園拱石橋,始建於宋嘉泰以前。西跨湖橋,是十里湖塘西首第一座古橋,也是百里鑑湖西部第一道關鎖,據考證為東漢古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

基本信息

(圖)西跨湖橋西跨湖橋

西跨湖橋位於紹興縣湖塘鄉。半園拱石橋,始建於宋嘉泰以前。南宋《嘉泰會稽志》,中有載。該橋系古鑑湖西端聯通南北陸路的主要橋樑,故名西跨湖橋,橋名加西字,與偏門的跨湖橋相區別。該橋南端連古塘路、南北向跨鑑湖。橋距古鑑湖堤上的童家堰故址僅30米。該橋在宋以後歷代志書中均有載。該橋長20米、橋石寬4米,明萬曆重修。

介紹

跨湖橋有二座,即紹興偏門的跨湖橋和湖塘的西跨湖橋,紹興偏門的跨湖橋在清嘉慶《山陰縣誌》中稱“西跨湖橋”,而將現在的西跨湖橋稱為“湖塘跨湖橋”。紹興偏門的跨湖橋已改建為現代橋,作為古橋只有湖塘的西跨湖橋。湖塘的西跨湖橋在嘉泰《會稽志》有載。俗話所說的“十里湖塘,廿里壺觴”是鑑湖堤上觀景佳地,跨湖橋處在“十里湖塘”的終點湖塘村。該橋為單孔半圓型石拱橋,縱聯分節並列砌築。古橋上原有亭子,現亭子建在橋頭。全橋長20米,寬4米,高3米。橋礅剖面為梯形,較為少見。現橋為明萬曆四年(1577)重修。南宋陸游寫有《西跨湖橋》詩:“東西二十里,相望兩平橋。傍水多投釣,穿雲有負樵。”詩中前二句即指東、西二座跨湖橋,點明了二座橋都是平梁橋。可以推斷現西跨湖橋是明代重修時改建為半圓拱橋的。

西跨湖橋,是十里湖塘西首第一座古橋,也是百里鑑湖西部第一道關鎖,據考證為東漢古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這座古橋於2002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橋由一單孔石拱橋與四個梁式平橋以及一段引橋組成,全長45米。拱頂兩側陽刻“西跨湖”三隸書大字,筆力遒勁,結體端莊。橋面兩側夾護實體欄板,欄板間又穿插望柱,柱頭或雕琢蹲獅,或刻劃覆蓮,線條粗獷,惟妙惟肖。

西跨湖橋北堍,有一碑亭,亭內保存著一塊《重修西跨湖橋碑記》,為我們了解西跨湖橋歷史提供了史料。

此碑由重建西跨湖橋的清朝華舍籍人士胡一峰撰寫。碑文說:

湖塘西跨湖橋,創自前明萬曆四十八年,乃我十一世叔祖古峰公所建。……歷時既久,漸致傾圮。余宦蜀時,房族慶泰、弟涵三、侄炳文、再侄□,札商重修,欲予領其事。……所*(幸)二三同志,踴躍捐輸,共襄其事,不四月而厥功告成。深幸祖德重新,行人永賴也……

於中可知,此橋由華舍胡氏先人重建,胡氏後人重修,亦可算一段佳話。華舍胡氏世居張漊,後代至今興盛。

湖塘街道地處會稽山之尾,鑑湖水之源,一地而兼有名山名水,風景秀麗。登上西跨湖橋縱目四望,十里湖塘山水盡收眼中。真如陸游詩中所說:“山掃黛痕常如濕,湖開鏡面似新磨。”

相關詩詞

明代大書畫家徐渭(徐文長)十分欣賞此橋四周風光,幾度暢遊,曾留下一副橋聯,道是:“岩壑迎人,到此已無塵市想;杖藜扶我,往來都作圖畫看。”

春來無處不春風,偏在湖橋柳色中。
看得淺黃成嫩綠,始知造物有全功。

小市 南宋 陸游

春風小市畫橋橫,橋北橋南次第行。
絕景惟詩號 敵,閒愁賴酒作長城。
樓台到處靈與柳,簾幕誰家子晉笙。
薄幕歸來漁火鬧,放翁自笑欲忘情。

泊舟湖橋酒樓下
縹緲雲邊罨畫樓,空濛雨外木蘭舟。
誰知老子清狂甚,獨占城南十里秋。

題跨湖橋下酒家 陸游
湖水綠於染,野花紅欲燃。
春當三月半,狂勝十年前,
小店開新酒,平橋上畫船。
翩翩幸強鍵,不必愧華顛。

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橋
短楫追涼十里來,夜深卻御便風回。
離離蒲葉先秋花,梟梟 花帶露歸。
陌上歌呼譖稻穗,橋邊燈火賣官醅
時平樂事知何限,未嘆流年兩鬢催。

夜聞姑惡 陸游
湖橋東西斜月明,高城漏鼓傳三更。
釣船夜過掠沙際,蒲葦蕭蕭姑惡聲。
湖橋南北煙雨昏,兩岸人家早閉門。
不知姑惡何所恨,時時一聲能斷魂。
天地大矣池至微,滄波本身無危機。
秋菰有米亦可飽,哀哀如此將安歸。

微雨中過湖塘二首
西跨湖橋雨到時,四山煙景碧參差。
白雲忽過表林出,一角斜陽賀監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