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草書神鳥傅

西漢草書神鳥傅

《神鳥傅》於1993年3月出土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尹灣村的一座西漢晚期墓葬,全文六百多字,書寫在20根竹簡上,每簡長23.5厘米,寬:9厘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西漢草書神鳥傅 西漢草書神鳥傅

紙被作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是漢代之後的事。西漢時雖然已產生了紙,但是整個漢代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卻是竹木質地的簡牘,在近百年中出土的大量漢代墨跡證明了這一點。由於不同植物的生長受地域制約,因此漢簡的製作一般多就地取材,北方多以木為筒,南方則多以竹為簡。漢代的簡長約二十三匣米,寬約一厘米,已成時尚。漢簡的長度與漢代的一尺相合,以此後世稱書信為『尺牘氣在簡上書寫文章,需用細繩將寫好的簡整齊地編紮成一排,成所謂的冊,使簡的順序井然,便於閱讀,便於卷藏,不易散亂。為此,在出土的漢簡中整篇的文章常卷束在一起。《神烏傅》就是一篇出土的寫在簡上的文章。 《神鳥傅》於一九九三年三月出土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尹灣村的一座西漢晚期墓葬,全文六百多字,書寫在二○根竹簡上,每簡長二十三.五厘米,寬:九厘米。 《神烏傅》是一篇以鳥為題材的民間故事,採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故事描述雌鳥為了保衛自己的巢合而與盜賊斗爭,還描寫了因鬥爭受重傷的雌烏在臨死前關心雄鳥未來生活的情景,寓意非常深刻,在當時的西漢晚期不失說教作用。《神烏傅》在寫作中使用了較多的通借字,在篇名中就以『傅』假借了『賦』字。 根據《神烏傅》的書法看,它是一件草書作品。草書是一種簡化文字結構的特殊寫法,將不同的部首或構件簡約概括並多作連筆處理,減少書寫的筆畫,使書寫簡捷化,以達到省工省時的目的。草書萌芽於戰國晚期,至西漢晚期已成為較成熟的隸草。《神烏傅》的書法就反映了西漢晚期隸草的情況。從簡化文字結構的方法分析《神烏傅》已將某些筆畫數並不少的部首簡作一筆或二筆、三筆而成的頗抽象的符號,如『走』『心』『導』二身』『門』『言』等即為典型之例;又將某些結構複雜的字概括成極為簡草的寫法,如『意』『將』『為』『傷』『與』、『薄』、『聞』、『起』、『事』等無不如此。《神烏傅》中簡化文字結構的不少具體寫法,一絲不變的被沿用到晉唐時完全成熟的今草之中,成為今草的某些草法之母。從點畫起筆的用筆方法分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