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絹地“長壽繡”

西漢絹地“長壽繡”

絹地“長壽繡”為西漢時期的文物,長54厘米、寬41厘米。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詳細信息

絹地長壽繡”在絹上用淺棕紅﹑橄欖綠﹑紫灰、深綠等色絲線,以鎖繡針法繡出變形雲紋﹑花蕾﹑枝葉及其鳥頭的圖案。

歷史淵源

刺繡是在已織好的絲織物(主要是絹)上,以細針添附各色絲線,猶如畫師的彩筆,繡出繪畫一般細緻而流利的花紋。湖南地區湘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
這種花紋的“長壽繡”出現最多,見於一號漢墓出土的幾巾、繡枕、鏡衣和夾袱以及棺內包裹辛追遺體的殘錦衾上。由於色彩的變化,似朵朵捲曲的祥雲舒展在仙樹的枝葉間,細看則是茱萸﹑鳳鳥等吉祥生物顯現在雲中,也許這是戰國時期楚地刺繡龍鳳紋的一種抽象化演變,神奇浪漫色彩十分濃厚,具有古拙的藝術風格。茱萸是一種益草。《西京雜記》:“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鳳鳥是神鳥,屈原《楚辭》中有“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句,鳳鳥出現,天下大康寧。生活的康寧,也使人長壽。在隨葬品的遣策中,漢人將這類刺繡稱為“長壽繡”,是有道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