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鳳棲原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從2008年8月至2011年,已歷三載,收穫豐碩、成績顯著。所發掘的墓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規模大、規格高,主從分明、序列整齊,時代自西漢中晚期延續至王莽時期。墓地核心區域是一平面略呈方形的墓園,由1座甲字形大墓、1座中型的夫人墓、6座從葬坑、高規格祠堂建築(基址)以及4條兆溝構成。墓園周圍陪葬十幾座中、小型墓,與墓園一起構成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截至目前,發掘清理各類遺蹟共20餘處,包括以墓園為核心的墓葬、從葬坑、祠堂、壕溝、道路、排水道等。出土各類器物3000餘件(套),有金銀飾件、青銅器、鐵器(武器)、原始瓷器、陶器、陶武士俑、玉器、封泥、印璽以及漆、木、織物、皮革等。
2011年4月發掘的編號為M1的墓葬屬於張安世墓園的陪葬墓之一,也就是張安世某一後代的夫人墓葬。據史書記載,張安世有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過繼給了兄長,另外兩個兒子生活在他身邊,張安世的二兒子張延壽被皇帝封侯。根據兩座古墓的特殊位置,M1古墓的主人很可能為二兒子張延壽的夫人。由於種種偶然的原因,該墓葬是十四座墓葬中唯一可能沒有被盜的墓葬,其隨葬品可能保留著放置時的狀態。如果此墓沒被盜,將會對列侯級別的葬制禮儀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M1墓
2011年04月09日上午,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西漢大司馬衛將軍張安世家族墓中的M1墓已經開始發掘,根據4月8日下午的“內窺鏡”探測,專家發現,墓內精美漆器花紋“有靈動感”,更令人欣喜的是,初步推斷該墓室沒有被盜過。
9點30分左右,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員們陸續將這座墓葬的封門磚依次取下,並且對這些磚進行了編號,這些封門沒有像常規墓葬封門用灰漿連線,而是一塊塊磚摞上去的。打開封門之後發現這個耳室並不大,大概有一到兩平米左右。耳室裡面瘀土不多,基本沒有被盜的痕跡,在耳室里可以清晰看到有兩排五組十橢圓形的東西。在靠近封門的地方還有一個長方體的類似於木盒的漆器,色澤非常漂亮。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員介紹說,在一般漢墓當中都普遍葬有陶器,但在這個墓葬的耳室裡面卻沒有發現陶器。專家對排列非常有序的這十個橢圓形的東西做了基本的推斷,認為這很有可能是漢代的織物品,因為漢墓隨葬品的排列會在耳室放一些墓葬主人生前用的東西,但是用的更為頻繁的是比如首飾、容器之類的,可能會在主墓室。所以在耳室發現的隨葬品規格可能要低一些,但是即便是在耳室裡面漆器,也已經是當時老百姓不可能擁有的較為稀有和珍貴罕見的用品了。
墓主
對於墓室的主人還得不出比較準確的判斷,只能初步預測是張安世將軍後代的夫人。現在研究人員又將這封門封上了,是對裡面空氣進行一個抽空,對於這個漆器的提取和保護的難度較大。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了拍照和繪圖,稍候可能會對現場文物做保護處理。
空氣環境
外界(氧氣含量)是21%,這裡面只有19.3%,說明裡面是缺癢狀態。甲烷(含量)比外界要高很多。
經過現場測量,墓內氣體中的甲烷含量是外界空氣的1000倍,在這樣的空氣環境下開啟墓門,很有可能造成甲烷中毒。初步檢測這些墓室內空氣樣本中環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也將有待實驗室的進一步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