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河

西流河

西流河鎮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江漢平原腹地,與大武漢緊緊相鄰,為仙桃市的東南門戶。西流河鎮東連漢陽,南濱洪湖,西接仙桃城區,北倚漢江分洪道,國土面積245平方公里,11萬人口,14.7萬畝耕地,轄6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是大武漢周邊活力四射的衛星城鎮 。在安徽省淮北市有同名河流。

歷史沿革

西流河歷史悠久。新中國建立後,西流河鎮(區)歷屬沔陽縣(仙桃市)所轄。1986年10月之前,西流河區、鎮並存,為一個建制,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下轄下查埠鎮、西圻鄉、塘灣鄉、何口鄉、杜窯鄉、何幫鄉和西流河街道辦事處。共64個行政村和2個居民委員會,378個村民小組,280個自然村台,7個自然鎮。西流河區(鎮)直轄有:農科所2個生產隊;何幫第一、二磚瓦廠;西溝漁場;新勝垸漁場;何幫漁場;蘆葦場。
1986年10月,仙桃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下查埠鎮(與小鄉平級的鎮),與龍華山辦事處的昌灣、丁劉、陳邦、沙帽、光湖、黃林、肖陽、蔡幫、湯郭等9個村一起,設立新的下查埠鎮(與西流河區平級)。
1987年10月,全市撤區並鄉,西流河區被撤銷,原塘灣鄉和西圻鄉的神壇、土坑、沈家、蔡楊、豐子垸劃屬下查埠鎮。昌灣、丁劉、陳幫、沙帽、光湖、黃林、肖陽、蔡幫、湯郭等村復歸龍華山辦事處。柳溝、華灣、杜窯、六號、仁盛嶺、王場、八潭和車路共8個村與原沙湖鎮的純良、純南、紅土湖、黃金壩、黃婁、三溝、雙豐、雙勝、新湯台、周家湖、磨盤、朱牌口等12個村合在一起,成立杜窯鄉,剩下的31個村組建為西流河鎮。
1988年,車路村重新劃歸西流河鎮,西流河鎮下轄共32個。
2001年3月鄉鎮合併,原西流河鎮、下查埠鎮、杜窯鄉“兩鎮一鄉”合併為西流河鎮。純良嶺、紅土湖等12個村劃歸沙湖。合併後的西流河鎮下轄化工園1個,下查、杜窯、西圻、何幫、何口5個工作片。

地理位置

西流河鎮位於仙桃市東北部邊緣,居東經113°31′5”~113°46′47”,北緯30°3′00”~30°20′52”,東以努力、新河、北口、柳溝等村與漢陽(現屬武漢市蔡甸區)交界,最東端距仙桃市城區33.5公里;西以義禮、茭排等村跟龍華山辦事處毗連,最西端距仙桃市城區11.5公里;南以華灣、杜窯、六號、王場、八潭等村同沙湖鎮接壤;北以公明、沈家、竹旺、周灘等村和長埫口鎮隔漢江分洪道相望。西流河中心鎮距仙桃城區25公里,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東西長22.4公里,南北寬10.68公里,均系平原,國土面積2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741畝。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向東,傾斜度為二萬分之一。全鎮平均海拔25.5米,最高海拔27.8米,最低海拔22.3米 。

行政區劃

轄2個居委會、64個村委會:西流河居委會、下查埠居委會、中心村、白衣庵村、鄔家腦村、義禮村、姚潭村、茭排村、許家村、蘆白村、塘灣村、金橋村、周灘村、華嚴閣村、趙河村、下查埠村、竹旺溝村、八潭村、王場村、六號村、仁盛嶺村、杜窯村、華灣村、柳溝村、北口村、堤口村、小埫村、車路村、西南村、何南村、何幫村、型潭村、下新河村、南港村、熊家台村、新垸村、王腦湖(農科)村、公明村、鴨網嶺村、太力村、高橋村、豐子垸村、沈家嘴村、蔡楊村、神潭湖村、土坑村、竹林村、鄢溝(三合)村、合豐村、西溝村、挖口村、曙光村、小河村、范家灣村、何家口村、夾洲村、許中村、倒口村、三角嘴村、炒米灣村、狗尾湖村、鄭李村、園林村、晏台村、永善村、壕埠村。

人文歷史

人文薈萃的歷史名鎮。西流河境內一條大河縱貫東西,河水因時因勢時而西流,故河以水名,鎮依河名。早於明萬曆年間,此地即有行政建制。經七百多年涵聚積澱,西流河已成人傑地靈,英才薈萃,名播遐邇的文明古鎮。明朝元勛胡廷瑞從這裡攀上相位,“丞相台”至今壘然於斯;中山艦艦長李之龍從這裡踏上征塵,“之龍故里”歷來受人景仰;張秀龍、何濟林兩位開國將領從這裡馳騁疆場;何承陽、何望林兩位新一代將軍從這裡投筆從戎;魯貴成、張延年兩位大使從這裡登上外交舞台;李小雙、李大雙兩位奧運冠軍從這裡攀上體壇巔峰。“一鎮四將軍,十里兩大使,一門雙冠軍”,成為西流河人民的驕傲和方圓百里的美談。其餘歷史名人,飽學才子,實業巨賈,仁人志士,社會精英,不勝枚舉,僅近二十年間,從這裡考出去的大學生就達2700多人,考取的研究生達300多名。“河水西注,其地必靈”。西流河的文明進程,有力地印證了這一古語。在中國革命歷程中,西流河作為革命老區,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川陽縣蘇維埃政府、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曾同時分駐境內柳溝、王場一帶;抗戰中“胡家台大捷”的戰場,就在今苟美湖村,中央電視台曾為此製作過專題片。

經濟發展

2016年,區域國民生產總值可達93.7億元,是2011年36.8億元的2.5倍,年均增速達21%;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4億元,接近2011年3.2億元的2.9倍,年均增速達24%;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是2011年5.2億元的4倍,年均增速達32%;工商稅收入庫6300萬元,是2011年2002萬元的3倍,年均增速達26%,且至2013年以來,每年淨增1000萬元;出口創匯5600萬美元,是2011年977萬美元的5.7倍,年均增速達42%;農村人均純收入1.5萬元,是2011年7809元的2倍,年均增速達14%。

工業

迅速崛起的工業大鎮。邁入新世紀,西流河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1907萬元,對比增長17 %,農村人均收入3750元,對比增長9.6%;財政可支配收入2200萬元,工商稅收725萬元,同比增幅均超過了20%。在“工業強鎮”戰略的指引下,全鎮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6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家。一個以服裝出口,機械製造,機電建材,食品加工為主要門類的工業體系基本形成。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03億元,工業增加值2億元,外貿出口800萬美元,工業用電量達875.4KW。凱王服飾成為全鎮工業的一桿大旗,產值近7000萬元,出口800萬美元,稅收400萬元,是仙桃服裝產業的領跑者;鑄造產業已有10多個廠家,產值6000多萬元,成為活力強勁的企業群體;文昌玻璃公司生產的系列平玻和真浴鍍銀等工藝玻璃暢銷全國;“天際”牌電線電纜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國家電網改造的定點供貨廠家;機械製造業基礎雄厚,瑪鋼建築扣件是建設部認證的部優產品;汽車配件是東風汽車集團的定點產地。占地3000多畝的工業園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已成為眾多企業競相入駐的園林式經濟發展區,這段時間以來年均招商引資達3000多萬元。

2010年以來,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不懈築平台、大招商,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一是項目投資由千萬量級向億元規模跨越,落戶園區企業24家,其中,新藍天、珠海國佳、東江環保等億元級企業9家,在談項目漢鼎電子、東陽光等投資規模近3億元。二是後勁支撐由常規項目向高新技術跨越,集聚了一批行業內有標桿、國際上有影響、學術上有地位的龍頭企業,建成一批博士後科研站,擁有一批國際自主定價權產品和國家863核心技術,攻克232項國家級和省市科技成果。三是園區發展由注重數量向更重環保跨越,新材料產業園設施日趨完善,管理更加規範,形成了“三縱三橫”路格線局,實現了視頻監控無遺漏和電網水網全覆蓋,建立了污水高架、雨水明溝、一企一管、雙向監測的最嚴格環保控管體系,堅決杜絕雨污混流和暗管偷排。

農業

特色鮮明的農業強鎮。農業經濟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中心,西流河鎮的農業開始走上特色化、產業化、綠色化的道路。草八垸農業開發區的萬畝優質稻基地,成為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稻鴨共育”示範基地,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副省長鄧道坤等領導視察時讚不絕口,中央電視台作了專題報導。5萬畝魚塘年產鮮魚3.5萬噸,是大武漢的綠色魚庫;5萬口網箱年產黃鱔30萬公斤,使西流河成為全省唯一黃鱔出口基地;小龍蝦遠銷東南亞,鱖魚等珍稀水產成為高檔保健食品。每年6.2萬噸優質稻占據了大武漢糧食市場的一片江山,優質米遠銷廣東等沿海城市。以本地特有植物“蓼蘭草”(亦稱草黃草)為飼料的“品品牌板鴨”和“沙湖鹽蛋”,更是集營養、滋補、保健於一體,享譽全國,出口東南亞。

十二五時期,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建成了西流河泵站,完成了新農垸垸堤的全面加高培厚,完成了9萬畝土地的整治,仙下河、西流河等主要排灌渠得到全面疏竣,農業抗風險、保增收的能力大幅提升。特色產業板塊不斷擴張,特色水產養殖業的比重,已占到水產養殖業的60%。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目前全鎮家庭農場已達110家,流轉土地3.6萬畝。以補齊短板為目標,堅持不懈育主體、壯板塊,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過去的五年,是基礎設施投入最大的五年,累計投入5億多元,新建了西流河泵站,全面疏竣仙下河和西流河,實施土地平整新增高產良田9萬畝,新建村組公路近100公里,新改建危橋20座。過去的五年,是特色農業發展最快的五年,相繼培育了衛祥水產、國兵水產等一批全國最大的網箱養鱔合作社,流轉土地3.6萬畝,發展家庭農場110家,建成了網箱養鱔、鱖魚養殖、蝦蟹混養、對蝦專養、藕帶種植等一批特色鮮明、高產高效產業板塊。過去的五年,是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五年,強力推進農村清潔工程,戶歸池、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保潔體系日益完善;大力實施綠滿仙桃行動,村級小遊園全域覆蓋;以鐵的手腕向畜禽養殖污染宣戰,已拆除5家、關停22家、整改57家;全民動員全域巡查,高壓態勢開展秸稈焚燒,陳規陋習進一步革除。

社會發展

現今,西流河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一建三改”走在全市前列。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公民素質空前提高,淳樸熱情、誠信開明已成西流河人的特質;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環境和諧,開放發展,共惠互利已成西流河社會的主旋律。

區位優越的東南重鎮。基礎設施建設快速上檔升級。按照“科學規劃,高點起步”的城鎮建設理念,西流河近幾年投入3000多萬元,使兩縱五橫共7條全長8.5公里的街道全部建成了水泥路面,鋪設彩色人行道防滑板4萬多平米,安裝工藝路燈200多盞,修築路邊花壇50多個,栽植行道樹20000多株,建成了自西向東的行政中心區、工業經濟區、商業中心區、教育文化區。集鎮面積由1.2平方公里擴大到了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增加到了3.2萬人。路網建設快速推進,投入資金達3300多萬元,共建成47條總長188公里的水泥公路網,三個環形圈聯通了全鎮80%的行政村;總容量為1.5萬KVA的中心變電站為全鎮提供了充沛的電力;郵政電信設施齊全,信息網路覆蓋全境;中心水廠日供水3000噸,可覆蓋全鎮30%的人口。一個現代化工業城鎮所應俱備的基礎設施,西流河應有盡有。

西流河下屬村莊

西流河管轄的村莊有:紅光村,許光村,北口村,努力村,許中村,何邦村,南港村,中小村,何豐村,燈塔村,等幾十個鄉村。

河流名稱

仙桃市內河

西流河是湖北仙桃市的內河,因其下游受長江洪水倒灌,水向西流,故名。自杜台分洪道南堤的許家橫堤起,經下查埠、塘灣、何家口、西流河、何家幫於五子窯入漢陽境,全長35公里,河槽寬70米左右,流域面積172.5平方公里。

西流河,原為老襄河(亦稱小襄河、葉家河)南支,源出鄢家灣,經長埫口至下查埠分為南北兩支,北支經敦厚岸、周家幫、漢川廣口入漢陽境,南支經何家口、三角嘴、北口、何家幫入漢陽境。清嘉慶元年(1796年) ,南支三角嘴潰口,在永豐尾垸腹內成河,接西圻湖改經許家幫、西流河至何家幫入老河。道光年間,鄢家灣源頭埋塞,遂成內河。1956年,漢江分洪道形成,該河在許家橫堤被切斷。 1960年,新開仙下支渠在許家橫堤接西流河,在塘灣築攔柯壩,西流河分成兩段,塘灣以上為仙下渠,用於灌溉,以下為西流河,用於排水。 1975年,中段開挖從三角嘴至王家幫的電排河,與四方河貫通,下源出泛區。

濉河支流

河流流域圖 河流流域圖

西流河,濉河一級支流,位於淮北市區南部,與相山區、濉溪縣及烈山區相接。東起龍河,西入老濉河,全長5.11km,是城市排澇的主要河道。現狀河口寬50~60m ,局部河口寬80多米。河道淤積嚴重,雜草、蘆葦叢生,排水能力不足,兩岸堤防低矮,且堤防內墳墓較多,嚴重影響城市的美化和沿河居民 的生產、生活環境。本次治理範圍為相山路至老濉河段,長1km。排澇標準按十年一遇進行設計,設計河底寬20m,河口寬40m,深3.5m,河道邊 坡1:3,灘地寬最小5m,堤頂寬5m。主要建設內容:河道疏浚、河床清障、平整灘地、填築堤防。 西流河公園座落在縣城西側,依西流河而建,全長約3公里,是濉溪人茶餘飯後休閒娛樂的場所。公園主體由濉河及河堤構成。堤下是婉蜒流淌的西流河。茶餘飯後或者節假日,人們三三兩兩,漫步在曲曲彎彎的水泥小徑上,或滿懷豪情地暢談著國家大事,或喁喁細語著人間的真情,充分享受著美好、幸福、和諧的生活。西流河公園三步一棵桃,五步一株柳,人走其間,如行畫中。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萬家燈火倒映在西流河上,陣陣蛙鳴與水禽的嬉戲聲匯成一曲西流河之夜的交響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