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保護區始建於1998年,2002年1月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1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黑鸛、白鶴等珍稀瀕危物種及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是我國淡水濕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也是長江流域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之一,是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上一個重要的停歇、棲息、覓食和越冬地。西洞庭湖濕地資源十分豐富,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的全球200個生態熱點地區之一。作用
該區是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典型代表,在國家生態安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江湖複合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國際重要濕地、東亞候鳥重要越冬地和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節點,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整個洞庭湖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產生著重大影響。特點
湖南西洞庭湖是洞庭湖的西部咽喉,吞吐長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承接沅、澧二水,是長江中下游洪流的首個“承接器”和防旱“前哨站”;同時,也是(長)江(洞庭)湖生態系統的調節器,具有強大的自然調蓄洪水功能,是構建洞庭湖濕地乃至長江中下游濕地安全體系的重要戰略要地。區內擁有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濕地等多種濕地生態類型,水系發達,水質淨化能力強,湖泊換水周期一般小於20天,“漲水為湖,退水為洲”是其主要特徵。區內植物、動物及景觀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在亞熱帶內陸濕地類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護和科研價值極高。區內有維管植物87科,259屬,414種;有鳥類15目50科205種,其中白鶴、東方白鸛、黑鸛、白尾海雕等4種為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魚類9目20科111種,底棲動物65種,兩棲動物13種,爬行動物20種,哺乳動物26種。保護區內分布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6種,國家級II重點保護動物26種(有國家級I重點保護鳥類4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21種)。黑鸛、白琵鷺、羅紋鴨達到全球種群數量1%以上。每年為數萬隻候鳥提供重要越冬地。機關設定
保護區管理機構為副處級具有行政職能的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單位核編39人,實有上班人員51人。內設5個科室、2個分局和一個公安派出機構,即辦公室、財務科、資源保護科、宣傳教育科、旅遊管理科、蔣家嘴分局、岩汪湖分局和保護區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