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

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

約翰·霍布森對西方崛起論中占主流的種族中心主義偏見提出了挑戰。這種偏見通常認為,歐洲人早在古希臘時代就開創了其自身的發展,而東方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只是一個消極的旁觀者。霍布森則認為,有兩個過程導致了東方化西方的崛起。因此,霍布森的書把迄今為止仍被邊緣化的東方民族推到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最前列。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約翰·霍布森(John M Hobson).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高級講師.著有《國家財富:國際經濟和政治變化中的比較社會學》(1997)、《國家與國際關係》(2000),與林達·維斯(Linda Weiss)合著《國家與經濟發展:一種歷史比較分析》(1995),與史蒂夫·霍布頓(Steve Hobden)合編《國際關係的歷史料會學》(2002)。

媒體推薦

世界歷史需要重寫。而我們正處於這項工作的初級階段。本書為此在學術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霍布森的論點證據充分,值得認真思考。
——珍妮特·阿布一盧格霍德(《歐洲霸權之前》的作者)
本書研究深入,涉及範圍廣.積極回應了歐洲中心論觀點,並證明有眾多的非歐洲人民對現代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堪稱是作者曾祖父約翰·阿特金森·霍布森的經典著作《帝國主義》的後續之作。
——馬丁·伯納爾(《黑色雅典娜》的作者)
約翰·霍布森的描寫極具雄心,從字面和寓意上都力求重繪世界歷史版圖。藉助於一系列經濟與文化史學的既有成就。他對這一千年的世界史提出了一個新的“巨觀敘述”。這也許是對“東方對西方崛起有所貢獻”的最好概括。他認為,西方工業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阿拉伯人和中國人知識的採納。對非洲勞工的奴役和對亞洲經濟體非對稱貿易協定的實施。作為對歐洲勝利的反駁,本書實乃其曾祖父之《帝國主義》的回應。
——尼爾·弗格森(《帝國》的作者)
證據表明。對於西方20年的崛起,亞洲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霍布森博士用扣人心弦的筆調和富有挑戰性的構想,將這些碎片拼在了一起。他的宏偉構想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歷史視角。
——埃里克·瓊斯(《歐洲奇蹟和循環增長》的作者)
這是一本重要的比較社會學和歷史社會學著作,既言簡意骸地反駁了歐洲中心論,又收集了歐洲和亞洲歷史方面令人信服的證據。霍布森認為。所謂的使歐洲主宰世界的許多發明實際上是從亞洲(通常是由中國)擴散到歐洲的,弧洲(中國)直到l9世紀仍然和歐洲一樣發達。
——麥可·曼[《社會權力的來源》(兩卷本)的作者]
本書富有洞察力和獨創性,不亞於其他任何一種描寫現代世界歷史的文本。霍布森博士突破了學術界對東西方關係原有的認識,對西方文明既定的構想進行了校正,追溯了東方對西方的蒙恩。這是一種罕見的智力再現——一部非凡和發人深省的著作。
——薩西·瑟羅《《偉大的印度小說》作者

目錄

圖表
前言和致謝
地圖 奧博—戴爾世界投影圖
第1章 反駁純粹西方的歐洲中心論神話:發現東方化的西方
第一部分 作為“先發地區”的東方:東方通過東方全球化發現並主導世界,公元500—1800年
第2章 伊斯蘭和非洲開創者:在亞非大發現年代構建世界和全球經濟的橋樑,公元500—1500年
第3章 中國開創者:第一次工業奇蹟和中國孤立主義的神話,約公元1000—1800年
第4章 東方保持優勢:東方專制主義與印度、東南亞和日本孤立主義的雙重神話,公元l400—1800年
第二部分 落後的西方:東方全球化和基督教國家的建立,公元500—1498年
第5章 基督教國家的建立和歐洲封建制度的東方起源,約公元500—1000年
第6章 義大利開創者的神話,公元1000—1492年
第7章 瓦斯科·達·伽馬時代的神話,公元1498—約1800年
第三部分 作為“後發地區”的西方與後發優勢:東方全球化與西歐作為先進西方的重塑,公元1492—1850年
第8章 1492年神話和發現美洲的不可能性:亞非對西方後來居上的貢獻,公元1492一約1700年
第9章 英國工業化的中國起源:英國是擅長模仿的“後發國家”,公元1700—1846年
第10章 塑造歐洲種族主義身份和創造世界,公元1700—1850年:作為一種道德天職的帝國文明使命
第11章 英國工業化的黑暗面和放任主義的神話:戰爭、種族帝國主義與工業化的亞非起源
第四部 分結語:東方化的西方與西方的歐洲中心神話
第12章 理性的西方自由民主國家和東西方大分裂的雙重神話,公元1500—1900年
第13章 東方化西方的興起:身份/動力、全球結構與偶然性
參考書目
譯後記

文摘

前言

可能有讀者擔心“這會是另一本典型的關於西方崛起的著作”,為使他們放心,我要聲明本著作並非如此。與幾乎所有關於該主題的著作不同,本書沒有按照標準的歐洲和種族中心論的框架來重述大家所熟知的主題。與以往的敘述不同,筆者提出了一種理論,從而使東方成為引人注目的中心。因此,儘管我的目的在某些方面與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托《千年紀》有所區別,但我同樣樂於給讀者帶來驚喜。我集中於敘述許多東方的發明、人文和地理,它們使西方的崛起成為可能,而所有這些在傳統的敘述中都被忽視了。如果允許,我願意借用《千年紀》序言中的詞句來表達一種意思,即本書談什麼和不談什麼。
在本書中,讀者將看不到任何關於授職權之爭、三十年戰爭抑或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內容。儘管書中討論過義大利商人群體,但他們一直是作為東方主導的全球經濟中更為廣泛的創新發展的模仿者而出現的。歐洲的文藝復興和科技革命更多的是承始於伊斯蘭中東地區和北非。

後記

《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一書為我們重新認識和思考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析框架和宏大視野。作者旁徵博引,引用文獻浩繁,以翔實豐富的史實、犀利而精闢的文筆,對西方中心主義進行了批評和多維度剖析,對西方文明演進中融人的東方元素進行了深人而獨到的分析,提出了“東方化的西方”這一令人為之一震的概念。在我們對西方發展模式的“普世性”提出質疑的大背景下,本書中的許多觀點無疑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
本書涉獵的知識範圍非常廣泛,作為一部世界史或全球文明史方面的力作,它不僅跨越了宏大的歷史時段與空間,而且是跨學科的學術探討,它涉及經濟史、科技史以及政治、文化、宗教、地理、軍事等領域,相信讀者會從閱讀本書中能夠獲得諸多收益。在近兩年的翻譯過程中,我一直徜徉在那古老文明跨越時空的撞擊與交融的歷史長河中,並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但另一方面也使我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常常硬著頭皮去查閱大量的資料,認真推敲、核對作者引用的一些文獻的出處和原意以及數量龐雜的人名、地名等,唯恐因自己的懈怠而無法準確理解和表達作者的本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