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臊子麵

西府臊子麵

“蛟湯麵”又叫臊子麵,它的特點是只吃麵不喝湯,把湯倒在鍋里,吃第二碗面又將原來的湯舀在碗裡。說起這種風俗習慣還有一段生動的故事。

傳說

西府臊子麵 西府臊子麵

西周時候,周文王和他的祖先就在岐山定居。那時,還是部落社會。有一次,周文王帶領部族們外出打獵,當他行至渭河畔時,只見一條大蛟龍從水裡騰空而起,張牙舞爪,遮天蔽日。這隻蛟龍經常在空中興妖作怪,殘害庶民。有時,在空中捲起陣陣狂風,遍地飛沙走石,吹得牆倒房塌;吹得牛羊杳無蹤影。有時,掀起漫天烏雲,大雨傾盆,河水泛濫,村舍淹沒。萬惡的蛟龍,奪去了許多人的性命。周文王和部族們早對這條屹人的大蛟恨之入骨,今天見它又出來興妖作怪,不禁怒起心頭,一個個劍拔弩張,這蛟在空中翻滾了三圈,張開盆一樣的人口,又要行兇。說時遲那時快,周文王命令部族們一齊扳弓射箭,霎時間空中響起了“鏘鏘”的箭鳴聲。大皎的兩眼被射瞎,咽喉被斬斷,掙扎了一會,從空中跌落下來。周文王走近一看,只見這條大蛟足有五丈多長,一千多斤重量。部族們高興地圍著蛟龍唱了起來:“蛟龍作惡兮,傷害庶民,渭水泛濫兮,不得安寧,文王積德兮,為民除害,晉天同慶兮,其樂無窮!

 
據傳,蛟龍的肉味道鮮美,人們吃了它的肉,可以驅惡除邪,延年益壽。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龍抬了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塊,做成臊子,放在幾十口大鍋里,調成湯,所有的部族們都將麵條撈在碗裡,周文王親自掌勺舀湯,大家吃完面後,又將湯倒回鍋里。這樣,二萬多人都嘗到了蛟龍肉。從此,周部落在岐山繁衍生息,力量特彆強盛。
直到解放以後,周公廟內還保存著一口很大的飯鍋。據說,這是當時吃臊子麵遺留下來的。

特色

臊子麵是陝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臊子麵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麵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臊子麵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麵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
臊子麵對關中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家裡來了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麵。關中地區辦紅白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一般招待兩頓,所謂早飯和午饗,而早飯臊子麵即為主食。
關中農村地區,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是臊子麵。吃飯前,先端一碗湯去門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後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獻上一碗臊子麵以示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