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岩寺(俗名無梁殿)。在縣城西5公里許東馬峪村北的山腰上。寺周桃紅李白,芳香四溢,故名。自金代明昌元年(1190)年創建以來,歷經滄桑,香火不絕。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廟會常興,遊人絡繹不絕。
寺院布局
寺主體建築為石構無梁殿三座即東、中、西三殿依次排開。分別為地藏、釋迦、觀音三座佛殿。東、中、兩殿用抹角石樑與逐層藻井砌成,不用梁架,故稱“無梁殿”。西殿傾斜後,清乾隆十七年改作硬山捅卷洞。
三大佛殿外施仿木構件,殿門兩側存金代石刻造像,觀音殿存丹鳳朝陽、犀牛望月。中佛殿存秦瓊、敬德(唐代名將)二鬥神石刻像,這些造像線條簡練流暢,形象威武逼真,至今還歷歷在目,清晰可見,閃爍著我國金遼時期藝術的輝煌。1988年經省考古專家考證,認定該寺結構獨特,造型莊重,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全省已是僅存的一處規模頗為宏大的石結構金代建築。
依山東遊,便是近來修復的望雲樓、花室、會館、送子觀音殿、五蓮洞、五龍洞了。五龍洞為石料砌成,三開間。原為祭祀黑白五龍而修,故名五龍洞。洞庭湖內塑像無存,僅存泉井一口,泉水清澈見底,甘冽異常,鄉人號稱“龍泉玉液”。至今還流傳著美麗的神話傳說。每年廟會期間,一些青年婦女,三三兩兩來到洞庭湖中泉井內撈石頭,將其帶回家中,來年便可生男育女,如願以償。
明清之際,鄉人在寺院內又增修了關公廟、三清殿、臥雲亭等。這些建築由西向東曲折迂迴,錯落有致。寺內寺外山花遍布,綠柳成蔭,泉水潺潺,清雅幽靜。登樓俯視,如臨深淵。極目遠眺,天地相接,雲霧繚繞,如置身仙境,縣城美景盡收眼底。舊志八景之一的“西嶺香岩”即是指此。饒有詩情畫意,古詩云:
幾度春洲興未涯,更持尊酒傍煙霞。
香山踏破王孫草,梅雨飛來燕子家。
勝日一拼人其醉,同流還似帽同斜。
景中景色嬌相襲,獨愧塵容對落花。
充分表達了遊人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陶醉心情。
寺西南50米處的山樑上,原為該寺僧人墓地,是歷代和尚亡故後的長眠之地。相傳民國年間有一僧人法號“夢門”,年老圓寂(仙逝之意)時就地打坐,流兩股鼻涕至胸,昂道挺胸,泰然自若。身邊的小和尚出於好意為師傅上前清理鼻涕,不想夢門法師立即倒臥於此,爾後火焚。為此佛家僧人稱夢門法師兩股鼻涕為“金梁玉柱”,可見鄉人對僧人夢門法師的崇拜與尊敬。
香岩寺(俗名無梁殿)。在縣城西5公里許東馬峪村北的山腰上。寺周桃紅李白,芳香四溢,故名。自金代明昌元年(1190)年創建以來,歷經滄桑,香火不絕。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廟會常興,遊人絡繹不絕。寺主體建築為石構無梁殿三座即東、中、西三殿依次排開。分別為地藏、釋迦、觀音三座佛殿。東、中、兩殿用抹角石樑與逐層藻井砌成,不用梁架,故稱“無梁殿”。西殿傾斜後,清乾隆十七年改作硬山捅卷洞。
三大佛殿外施仿木構件,殿門兩側存金代石刻造像,觀音殿存丹鳳朝陽、犀牛望月。中佛殿存秦瓊、敬德(唐代名將)二鬥神石刻像,這些造像線條簡練流暢,形象威武逼真,至今還歷歷在目,清晰可見,閃爍著我國金遼時期藝術的輝煌。1988年經省考古專家考證,認定該寺結構獨特,造型莊重,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全省已是僅存的一處規模頗為宏大的石結構金代建築。
依山東遊,便是近來修復的望雲樓、花室、會館、送子觀音殿、五蓮洞、五龍洞了。五龍洞為石料砌成,三開間。原為祭祀黑白五龍而修,故名五龍洞。洞庭湖內塑像無存,僅存泉井一口,泉水清澈見底,甘冽異常,鄉人號稱“龍泉玉液”。至今還流傳著美麗的神話傳說。每年廟會期間,一些青年婦女,三三兩兩來到洞庭湖中泉井內撈石頭,將其帶回家中,來年便可生男育女,如願以償。
明清之際,鄉人在寺院內又增修了關公廟、三清殿、臥雲亭等。這些建築由西向東曲折迂迴,錯落有致。寺內寺外山花遍布,綠柳成蔭,泉水潺潺,清雅幽靜。登樓俯視,如臨深淵。極目遠眺,天地相接,雲霧繚繞,如置身仙境,縣城美景盡收眼底。舊志八景之一的“西嶺香岩”即是指此。饒有詩情畫意,古詩云:
幾度春洲興未涯,更持尊酒傍煙霞。
香山踏破王孫草,梅雨飛來燕子家。
勝日一拼人其醉,同流還似帽同斜。
景中景色嬌相襲,獨愧塵容對落花。
充分表達了遊人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陶醉心情。
寺西南50米處的山樑上,原為該寺僧人墓地,是歷代和尚亡故後的長眠之地。相傳民國年間有一僧人法號“夢門”,年老圓寂(仙逝之意)時就地打坐,流兩股鼻涕至胸,昂道挺胸,泰然自若。身邊的小和尚出於好意為師傅上前清理鼻涕,不想夢門法師立即倒臥於此,爾後火焚。為此佛家僧人稱夢門法師兩股鼻涕為“金梁玉柱”,可見鄉人對僧人夢門法師的崇拜與尊敬。
香岩寺自建寺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了,歷經滄桑,光輝仍存。但“文革”期間無人管理,人為破壞極為嚴重。除三座石構無梁殿外,明清兩代增補修建的樓堂廟宇基本上成了一片廢墟。1994年相繼修復望月樓、會館、五連洞、五龍洞、七星廟等古建築。1995年10月,將三大佛殿殿頂修葺一新。1996年仲夏,繼而山門、送子觀音殿逐一修復。縣城這座名勝古剎伸出她的雙臂,熱情地歡迎四方來客。
寺院新貌
香岩寺自建寺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了,歷經滄桑,光輝仍存。但“文革”期間無人管理,人為破壞極為嚴重。除三座石構無梁殿外,明清兩代增補修建的樓堂廟宇基本上成了一片廢墟。1994年相繼修復望月樓、會館、五連洞、五龍洞、七星廟等古建築。1995年10月,將三大佛殿殿頂修葺一新。1996年仲夏,繼而山門、送子觀音殿逐一修復。縣城這座名勝古剎伸出她的雙臂,熱情地歡迎四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