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村人文歷史源遠流長,環境優越,得天獨厚。村民由屈、何、麻、李、辛、蒲、汶等姓氏組成。
2003年春,從發現的原立於屈家老闕墓碑《大元天潢初立於鳳翔府城子達魯花赤屈術塋》中發現,屈姓村民是蒙古族,碑中明確寫道:“吾族本屬大元苗裔”。此碑經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田亞岐等老專家考證。
中國文物報,陝西日報、寶雞日報、新華社等刊載報導。屈姓系成吉思汗嫡系子孫後裔,後代隨鄉入俗,改漢姓屈。
何姓系清朝著名何進士一脈,繁衍發展成旺族。麻姓有個美麗賢淑,得道成仙,祛邪救難的麻仙姑的美麗傳說,村民從事鐵業編織,勤勞致富。其他姓氏村民亦各有千秋,紫荊各姓氏村民,長期共存,和睦相處,融為一體,情同一家。
紫荊村人文環境優越,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得益於歷來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2004年村上集資70多萬元,新建了高規格標準化的國小教學樓。村國小與陳村二中相鄰,向北500米有縣屬紫荊高中,學生從幼稚園到上高中就近方便,省錢省事,各階段入學比例大,普及率高,相應的上大學機會就多,有利於人的知識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
紫荊山與西府靈鷲山十里南北相望。遙相呼應,相映成名。以名山名寺名廟而著稱。紫荊山每年古歷一、三、七、十、四個月四個盛大廟會。在周邊地區絕無僅有。每個廟會都聲勢浩大。趕會人數聚多,商貿生意興隆,文藝節目繁多:秦腔眉戶,小曲亂彈、秧歌獅舞、社火旱船、吹拉彈唱樣樣俱全,熱鬧非凡。體現了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繁榮昌盛。活躍了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凝聚力。十幾年流轉一次的韋陀護法茶會園滿,歷史長久。
民心期盼,民間自行組織有序,全付鑾駕執事。五彩旌旗獵獵,禮炮隆隆。樂隊清新,莊重肅穆,聲勢浩大。游村穿戶,遠近聞名,流傳至今。
紫荊村歷史上就有外出經商的傳統,出現過許多名商大賈,也有傳統的手工作坊。改革開放後外出打工,就近作工經商人數年年增多,經濟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上招商引資,興辦了窗簾廠,塑鋼鋼管廠,白灰廠,磚瓦廠等一批企業,安置了一大批勞力。興建了南北走向的紫荊商貿文化一條街。重視村容村貌建設,投資130多萬元,為全村修建了高等級水泥路70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