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鐵道旅行社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 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 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

簡介

青藏高原鐵道國際旅行社成立於1992年,隸屬於青藏鐵路公司,是經國家旅遊局批准、工商部門註冊,具有法人資格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擁有多年從事旅遊的管理人員和一支服務熱情訓練有素的多語種優秀導遊隊伍,並與民航、鐵路有著信譽的票務保證。旅遊車隊備有各種大中小型國產進口新型空調車,業務覆蓋全國。

相關內容

 西寧市是青海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和交通和、通訊中心。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增長1.24%,其中, 城鎮人口129.24萬人, 鄉村人口86.12萬人。在常住人口中,市區人口107.17萬人。人口出生率11.98‰,人口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長率7.61‰,計畫生育率98.77%。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以及正在建設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城南新區、海湖新區。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全市總面積7665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市區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8.9攝氏度,屬大陸高原半乾旱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攝氏度,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西寧歷史悠久。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將軍在此設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中轉站。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是吐蕃唃廝囉的國都,成為東西商貿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進入青唐城, 改稱西寧州(取名西方安寧之意),建隴右都護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會省會。
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並存。西寧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漢文化與藏文化的三大結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100萬之多,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4。36萬人,占總人口25.55%。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並存,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尤為深遠,塔爾寺是我國六大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團結奮鬥,相濡以沫,譜寫了燦爛的發展史,創造了輝煌的成就,賦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寧顯現出包容,勤勞、開放。創新的城市文化特點 西寧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衝和軍事重鎮,素有“海藏咽喉”之稱。隨著西部大開發和現代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 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全省的交通網路已形成,315、109國道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向四周延伸,總鋪軌里程1300餘公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使西寧成為青藏高原鐵路中心樞紐。 西寧機場以每年客運吞吐量以33%的速度遞增, 已通航全國各主要城市。“蘭一西一拉”(蘭州一—西寧一拉薩)通訊光纜工程,使電話通訊聯接全國各地及世界數十個國家。
西寧市是中國優勝旅遊城市和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設成旅遊名省的機遇下,不斷挖掘和開發旅遊資源,積極擴大“天路起點, 中國夏都,健康之旅”旅遊品牌。形成了以西寧中,心的兩小時車程半徑旅遊圈,利用已開闢或正在開闢的環青海湖旅遊線、黃河源旅遊線、唐蕃古道旅遊線、宗教朝聖旅遊線、世界屋脊旅遊線、青藏鐵路旅遊線等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充分展示塔爾寺、青海湖、原子城、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風俗文化。根據海拔高度分類,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對人體有強化體魄,增進健康的功能。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增強人體耐力;二是有利於減肥、降低體重而又不傷身;三是增加體內微血管能量;四是促進心肺活力。據統計,西寧地區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率,死亡率以及肺氣腫,關節炎、婦女濕症等發病串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受低氧低溫低濕以及大氣中紫紅外線的影響,使許多細菌、病菌等生存繁殖和傳播力度相對減弱,並因低氧刺激紅細胞代謝有利於機體氧的交換。國家體育總局在西寧湟中縣修建了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王麗萍王軍霞、孫英傑等體育名將均在此進行過賽前集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