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職業教育“十一五”建設發展規劃

《西寧市職業教育“十一五”建設發展規劃》是由市教育局擬定的,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西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西寧市職業教育“十一五”建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辦:
市教育局擬定的《西寧市職業教育“十一五”建設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西寧市職業教育“十一五”建設發展規劃
市教育局
(2006年11月)
“十一五”時期,是西寧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西寧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數以萬計的大批技能實用型勞動者,急需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根據《西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西寧市教育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西寧市“十一五”時期職業教育建設發展規劃。
一、新時期西寧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全市職業教育的現狀和基本情況
西寧市現有省、市教育部門、勞動部門、行業及企業舉辦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9所,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術學校9所。全市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22%,在校生總數1.76萬人,其中市、區(縣)屬職校在校生1.27萬人。省、市、縣職業學校的專業設定基本涵蓋了一、二、三產業,主要有信息技術、商貿旅遊、醫藥衛生、交通運輸、建工建材、數控技術及幼兒教育、園林園藝和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方面的專業。但市、縣(區)舉辦的職業學校涵蓋二產的專業基礎十分薄弱,與特色工業、優勢產業發展需求脫節,缺乏涵蓋第三產業的骨幹強勢專業。
(二)“十一五”時期全市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十一五”時期,西寧職業教育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總體上有利於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環境。
1.《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完善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來對待,《決定》提出的大力實施“四大工程”、“推進四項改革”,實施“四項計畫”,將有力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2.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戰略,將大力支持西部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西寧作為連通西藏與內地的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在資源開發、產業集聚、物流輻射等方面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
3.“十一五”時期,是西寧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的關鍵時期,全市面臨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繁重任務。西寧市將突出發展工業經濟,建立以重化工業和高原特色資源加工為主導的工業體系,這為推動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和發展的空間。
西寧職業教育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是我市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職普發展不平衡,職業教育的規模總量較小,辦學層次較低,缺乏與市場相適應的優勢專業支撐,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源總量規模較小,缺乏優勢品牌職校的支撐。全市職業教育基礎薄弱,現有職校大都是在普通教育基礎上建立的,占地較小,裝備滯後,辦學條件差,專業基礎薄弱。尤其是職業教育發展缺乏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示範性職業學校建設緩慢,專業門類難以涵蓋重點產業領域,職業教育的規模效應和職教品牌尚未形成。
(二)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導向機制尚未形成。未能建立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力就業緊密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機制、就業服務機制、經費投入機制有待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有待推進和落實。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子女助學制度和部門聯繫會議制度尚未建立。
(三)陳舊的職教模式難以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職業教育與市場脫節,自主發展能力較弱,辦學缺乏活力和競爭力,難以適應市場與企業的需要。職業技能教育缺乏與勞動力市場密切聯繫、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選拔與評價的現代學校制度亟待建立。
(四)缺乏“雙師型”師資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政策導向。學校“工學矛盾”突出,缺乏鼓勵在職教師攻讀相關專業學位、提高學歷層次的有效機制。專業建設必需的“雙師型”人才和專業技能型人才引進渠道不暢。有利於技能型師資培養的教師到企業專業實踐與企業技能人才到校任教的雙向互動機制尚未形成。
以上問題,從根本上影響了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充、質量的提升和辦學效益的提高。
二、“十一五”時期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和建設重點
(一)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大力實施“四項工程”,積極推進“四項計畫”,不斷深化“四項改革”,以資源整合和規模擴充為主線,以改革和創新職教模式為動力,以提升職教基礎能力為重點,建立和完善與市場需要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努力實現全市職業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滿足西寧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全市職業教育發展遵循和堅持的原則
按照上述發展的指導思想,實施西寧職業教育振興工程要遵循和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保持職業教育規模持續快速發展。
------必須深化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
------必須提高職業教育基礎能力。
------必須創新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與評價機制。
------必須著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必須建立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體系。
(三)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
“十一五”期間,通過採取有效措施,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努力建立與西寧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需要,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的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具有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體目標是:
------協調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到2010年全市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占高中階段招生比例的40%以上。
------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農村勞動力轉移、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四大工程”,年培訓城鄉勞動者、在職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5萬人次。
------強化全市職教資源的區域性配置,加強示範性職業學校和縣(區)級職教中心建設,積極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力爭60%的中等職業學校達到省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辦學標準。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取得“雙證”的比例達到70%以上,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四)職業教育建設重點
“十一五”時期,全市職業教育建設要在資源整合擴充、發展特色骨幹專業、完善職教功能、提升辦學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
1.實施資源整合擴充計畫。以“整合、擴充、最佳化、提升”為立足點,大力整合擴充職教資源,最佳化調整職教學校布局,努力塑造職教品牌,不斷提升辦學水平。
(1)依託省工業技術學校城南新區擴建,建立青海藏毯職業技術學校。根據省、市政府對藏毯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結合全省職業教育的發展布局和省工業技術學校擴充的需要,以城南新區與省工業學校聯合辦學方式,在城南新區征地100畝新建校區,增掛青海藏毯紡織職業技術學校牌子,圍繞藏毯商貿商務、材料集散、加工生產、會展交易等產業環節,開設藏毯設計與製造、外貿商務,以及與藏毯生產相關的職業技能訓練專業。
(2)擴建提升新世紀中等職校。爭取三江源區生態移民職業技術培訓基地的建設項目資金支持,採取資產轉讓方式,將青海私立外國語學校併入新世紀中等職校,形成教學區、實訓區、綜合辦公區、食宿區、體育健身活動區等功能齊全、設施裝備完善、育人環境優良的國家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骨幹專業和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力爭創建西寧職業技術學院。
(3)實施西寧市第一、二職業技術學校整合遷建生物園區計畫。充分抓住全市教育資源布局調整的歷史機遇,爭取國家、省上的專項資金,將西寧市第一、二職業技術學校整合遷建西寧市生物園區,並圍繞西寧市生物園區中藏藥加工、生物技術、綠色食品加工、紡織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生物製藥、食品生物加工、現代物流、物業管理、機械電子、紡織工業、建築與施工、計算機套用等專業,為園區經濟發展培養適用的技術人才。
(4)新建甘河灘園區西寧冶金職業技術學校。依照“對接市場、涵蓋產業、訂單培養、聯合辦學”的思路,圍繞園區金屬冶煉、鹽湖化工等資源加工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新建西寧冶金職業技術學校,為產業發展培養緊缺實用技術人才。
(5)建立區級職業培訓中心。充分抓住城區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有力機遇,以公有民辦、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式,盤活閒置資源,設立區級職業培訓中心。①盤活東方國小,建立城東職業培訓中心;②盤活勞動路國小,建立城中職業培訓中心;③二輕中專與勞動保障部門脫鉤管理,建立城北職業培訓中心,實訓基地。
(6)實施西鋼技校與城北職校聯合辦學。立足城北工業帶,結合城北現有西鋼等10家大中型企業集團的優勢,以及西鋼技校具有16個專業118個工種職業技能鑑定資質的辦學優勢和城北職校(原第一工具機子弟學校)閒置校舍土地資源,實行股份制聯合辦學,圍繞數控、電氣、煉軋、焦化、機電修理、車、鉗、鉚、電、焊等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實現規模擴充和水平提升。
(7)建設改造三縣職教中心。圍繞地方特色經濟、民族經濟、實用技術,結合發展藏毯加工、動物繁育、特色種植,開設高原特色種植業、特色經濟、主導產業和實用技術專業,作為三縣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勞動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的重點培訓基地。積極爭取國家實施的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畫專項經費,強化三縣職校的規劃、建設和改造,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力爭使湟中、大通、湟源職教中心辦學規模分別達到4000人、3000人、1000人。
2.實施職教專業聯建計畫。遵循“對接市場、涵蓋產業、聯合辦學、培優補缺”的工作思路,內引外聯、尋求合作,力爭新增10?15個職教專業。
(1)依託特色資源,圍繞發展以藏毯、民族服飾、傳統工藝製品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立紡織工程、藏毯設計與製造專業。
(2)圍繞青藏鐵路的開通和運營以及朝陽物流園區的建設,建立物流工程專業,開設物流倉儲與配送、物流網路與信息、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分支專業。
(3)圍繞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和生態移民職業技能培訓,設定草原建設與草業技術、特色農作物與中藏藥材栽培、造林設計與施工、畜牧業工程、生態旅遊、民族飾品與工藝等相關專業。
(4)圍繞全市現有傳統產業、服務業以及實用技術和新興產業的興起,培育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會展、物業、保全相關專業;開設文化娛樂、體育健身、衛生保健、市場中介相關新興產業專業。圍繞“中國夏都”旅遊品牌的建立,結合崑崙玉礦業資源和旅遊商品的開發,建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延伸首飾設計和加工製作及其管理、鑑定、研發專業。
3.實施實訓基地興建計畫。
(1)結合藏毯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以及設定的藏毯設計、生產、印染、質量分析等專業建設和藏毯生產技能工種培訓的需要,建立藏毯紡織工程實訓實驗基地。
(2)結合青藏鐵路的運營、藏毯等資源貿易和朝陽物流園區的建設,圍繞物流倉儲、配送、裝卸、包裝,建立物流模擬實訓基地。
(3)圍繞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成人教育再就業工程的實施,建立含數控技術、建築施工、機械維修、民族飾品、車、鉚、電、焊等專業實用技術實訓基地。
(4)結合三江源區生態治理、城市綠化、園林建設和大南山綠色屏障工程的實施,建立園林園藝與生態保護實訓基地。
(5)圍繞賓館、餐飲服務和美容美髮、衛生保健專業的實訓需要,建立三產服務業實訓基地。
三、“十一五”時期,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著力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職教基礎能力和辦學水平。主動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畫,重點扶持建設3個縣級職教中心,和四個區級專業技能培訓中心,開設高原特色種植業、特色經濟和主導產業專業,使其成為三縣四區人才資源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的重要基地。實施示範性中等職業教育建設推進計畫,重點建設2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爭取建立數控技術、機械製造、汽車套用與維修、建築施工、機電維修相關專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信息、會展等現代服務專業,培育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健、市場中介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大力提升這些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強化模擬企業實際的實訓基地建設,抓住國家採取獎勵政策支持重點建設200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計畫的歷史性機遇,採取爭取、自籌、引資等手段,力爭建立多個不同專業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基本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二)建立職業教育的辦學新體制。充分把握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的關聯點,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異地合作,以校舍和土地置換方式,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和職教資源,形成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辦學體制。加快公辦職業學校資源的最佳化重組,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的路子,抓住西寧職業教育的比較優勢和綜合優勢,集中力量形成特色,樹立職教品牌,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充分利用城市優質職教資源和就業市場,加強城鄉結合,走合作辦學、集團辦學之路,以強帶弱,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職業教育的“三個轉變”。成立校企結合的專業設定指導委員會,根據全市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趨勢,緊盯經濟發展的走向和行業發展的趨勢,圍繞商貿旅遊、交通運輸、加工製造、農林以及物流、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合理調整專業結構,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加快骨幹專業、精品專業建設。
加快建立彈性學習制度,推行學分制和選修制,允許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信息反饋機制,使生產、管理、服務職業崗位技能的需求變化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學內容中。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實習制度,堅持校內實訓與企業實習相結合,突出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培養,實現職業技能訓練與職業鑑定、取證的銜接。加快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實習管理體系和教育信息反饋系統,充分藉助行業企業現有的工種崗位的設施設備、技術人員,進行技能訓練,同時根據行業企業的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計畫、改進教學方法。
(四)深化職業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職業學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因事設崗,獎優罰劣,推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學校內部評價、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能夠吸引人才、穩定人才和合理流動的制度,將教職工收入與學校發展、所聘崗位及個人貢獻掛鈎,調動教職工積極性。進一步確立職業學校的法人實體地位,落實辦學自主權,實行校長負責制和聘任制。推行培養“雙師型”教師制度,堅持“能力本位、整體最佳化、適應需要”的原則,大力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拓寬職校人才引進渠道,注重“雙師型”及特殊技能型人才的引進。制定和落實職教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力爭使專業、實習指導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有計畫地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支持職業學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能人員到職業學校任教任職。科學核定職業學校編制,制定職業教育技能型師資培養引進規劃,開闢技能型師資的引進“綠色通道”,建立職業教育的專業骨幹師資隊伍。
(五)建立現代招生制度和職業教育學生資助制度。統籌管理和制定中職招生政策,打破職業技術學校封閉保守、自我保護的招生格局,打破學校歸屬和類別的界限,由招考部門統一組織,鄉、鎮政府配合的雙軌招生制度,實現職業教育的互動、互補、互惠,建立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代招生制度和運行體系。大力推進“選單式”和“定單式”職業教育模式,根據用工信息和企業需要,對接市場和企業需求,建立“工學結合”靈活高效的招生制度。爭取建立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各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經費,與中職招生捆綁,資助3000名農村貧困家庭和城鎮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
(六)強化勞動監督力度,切實推行就業準入制度。引導和督促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儘快制定《西寧市勞動用工和就業管理暫行規定》,完善就業準入的法規和政策,嚴格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使外來務工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轉崗轉業人員在就業和上崗前能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完善職業準入辦法,加快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工種標準的銜接,理順就業準入制度推行的運行環節,建立就業準入制度推行的動力機制和勞動監察機制,強化就業準入制度推進的鼓勵與懲罰性措施,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機構,統籌就業政策,強化勞動保障監督力度,將用人單位推薦招收、錄用人員的預備教育、培訓和獲取的證書列入監察範圍。
四、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組織領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在實現西寧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發展職業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綱,教育、勞動保障、人事、計畫、經委、農牧、稅務、工商等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職業教育部門聯繫會議制度,負責制定全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協調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事項,形成發展職業教育的合力。建立明確的工作責任制,將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列入政府對部門、地區的目標考評內容,加大督查力度,促使發展職業教育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積極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媒體,通過普法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宣傳《職教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和實質,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引導和督導用人單位改變勞動用工、人才選拔中片面追求學歷、輕視技能的做法,防止人才浪費和“高消費”,形成有利天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切實宣傳和表彰職業教育先進典型,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社會貢獻,引導人民民眾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社會中介組織和民眾團體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調動和保護社會各方面支持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多渠道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積極爭取國家實施“四大工程”、“四項計畫”項目資金。廣泛開展異地聯合辦學。強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30%用於職業教育的政策。建立財政性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認真落實國家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就學政策。積極爭取農村科學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經費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補貼用於職業教育。加強對職業教育經費的使用管理,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全市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