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宋格莊
經濟發展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95公斤,總產3.2萬公斤。 1978年,糧食畝產205公斤,總產7.2萬公斤。 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559公斤,總產達到11.7萬公斤。
基本概況
全村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80戶,259人,全為鄒姓,均屬漢族。大事記
1941年3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55年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0年投資3萬元,建起倒虹吸水槽1座,灌溉面積10公頃。
1991年投資2萬元,全村用上自來水。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95公斤,總產3.2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05公斤,總產7.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22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559公斤,總產達到11.7萬公斤。 1995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大力發展芋頭生產。2000年,全村種植芋頭13.4公頃,總產25萬公斤,收入37.5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153萬元,其中農業112萬元,畜牧養殖業41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前,本村沒有工業。1965年,村建麵粉廠1個。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發動民眾發展第二、三產業,先後辦起電氣焊部、商店等。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24人,收入20萬元,其中工業7萬元,運輸業9萬元,商飲業2萬元,服務業2萬元。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國小。1989年,東、西宋格莊共同投資1.5萬元,建起新學校,學生105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100公斤左右。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人均糧食增加到300公斤,人均存款餘額2100元,全村有手扶拖拉機45台、運輸車2輛、機車12輛、電視機80台、電話30部。 村莊建設建國前,居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不到8平方米。從1990年起,全村統一規劃房屋建設,村民全部住上瓦房,街道也大有改觀。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3月,成立宋格莊黨支部,時有黨員3人。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鄒和仁、譚炳雲、譚倫德。1961年3月,宋格莊大隊分成東、西宋格莊兩個大隊,分別成立黨支部,鄒和廣任西宋格莊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本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鄒化芝、鄒和山、鄒化治、鄒化起、鄒和志、鄒化慶、鄒清財。2002年,全村有黨員22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7月,設宋格莊村政府。曾任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譚樂德、譚德、鄒和喜、譚英德、譚炳雲。1961年,宋格莊分為東宋格莊和西宋格莊兩個生產大隊,鄒和賓任西宋格莊大隊大隊長。之後,鄒化雲、鄒和志、鄒化起、鄒化治、鄒化卿、鄒成吉、鄒化慶、鄒清財、鄒化強、鄒清林、鄒化良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2001年3月,鄒清林復任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