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馬格莊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春,設村公所。 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

基本信息

概況

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馬姓來此建村定居,以姓命名馬格莊。1981年,因與盤石店公社的馬格莊重名,且居其西,改名西馬格莊。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李姓之先祖李進,攜家眷遷來定居。之後,馬姓絕戶,以李姓人口居多。 西馬格莊坐落在市政府駐地西北8公里處。地處東經121°05′,北緯36°47′。東與魯家村毗鄰,南與劉家村相接,北與山後村、小叢家村相連,西與上、中、下於朋村隔山相望。隸屬二十里店鎮。 全村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1公頃,山嵐117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水果等。 2002年,全村有317戶,912人。有李、宋、荊、黃、張、馬、修等7姓。多為漢族,其中8人為佤族。

大事記

1941年村建立了共產黨地下組織。 1942年本村解放。 1945年盤踞索格莊據點日軍以重兵包圍本村,村民兵進行了英勇抵抗,犧牲5人。 1947年本村開展了土改複查運動。 1955年春在黨支部書記李兆旭帶領下,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村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73年在黨支部書記李芳善帶領下,在山前、前溝、北河等處整大寨田5.7公頃。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後,私塾改為國小。1956年設完全國小。1968年設聯辦中學。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8人。村重視文娛活動。1976年前,每年開辦夜校、婦女識字班,排演戲劇。每逢春節時,組織秧歌隊走村串鄉演出。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民常年人均口糧100公斤左右,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苦日子。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聯合鄰村修通了連村路,村通了公車、計程車,交通十分便利。2002年,全村戶戶有電視機,近半數人家有電話、電冰櫃;有機動車165輛。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0年,上級黨組織派王立欣來村開展工作,發展了李丕見、李兆曾、李寶存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進行了鋤奸、反霸、抗日救國鬥爭,發動了減租減息運動。1944-1947年,本村有56人參軍,100餘名青壯年輪番支前,他們有的抬擔架運送傷員,有的參加子弟兵團協同部隊作戰,有的運送軍糧,隨部隊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萬第、孟良崮戰鬥及淮海戰役,有18人為國捐軀,20人傷殘。 自建立黨支部起,曾有李兆旭、宋德進、李雲見、李芳善、李桂臣、李暖、宋仁國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5個,黨員45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春,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婦女等組織。曾先後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李寶善、李素芝、李發善、李虎見、宋德進、李兆斌、李芳善、李桂臣、李元德、宋仁慶、宋仁國、李洪福、李元起、李暖。1999年4月,李元起當選首任村民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李暖當選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