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時代:隋唐
發掘地點:陝西省西安市灞橋鎮柳巷村灞河河道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簡介
證實古灞橋始建於隋初,廢棄於元,為中國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宏偉、橋面跨度最長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橋,在橋拱腹中還清理出瓷器等一批隋至元各時期的填充物。共清理出三孔橋洞、四座橋墩。橋墩長約9.5米,寬2.5米,是用石條砌築而成,造型為船形,東西方向排列,南北兩端均呈尖狀,有分水尖,其上部安裝有石雕龍頭裝飾,雕刻精美,很有氣勢。四座橋墩的造型和大小基本一致。從發掘情況看,估計隋唐灞橋總長約400米。西安古灞橋始建於隋初,廢棄於元,為中國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大、跨度最長的一座大型石拱橋。
意義
隋唐灞橋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一是隋唐灞橋遺址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為宏大、橋面跨度最長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橋遺址。二是隋唐灞橋應與隋唐長安城和隋唐兩代歷史一起進行綜合研究。三是隋唐灞橋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實物證據。四是隋唐灞橋的廢棄是人們破壞生態環境,大自然進行報復的生動事例。隋唐灞橋遺址的考古發掘,為中國古代橋樑史、科技史以及隋唐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