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依託西華師範大學建立的,2008年教育部批准的重點實驗室。是一個為實現野生動植物的可持續利用,加強對瀕危物種及其生境的保護,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為我國、特別是西南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研究與保護事業提供理論、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平台。本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有: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野生動植物環境保護與評價。

實驗室簡介

依託單位:西華師範大學
實驗室全稱: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英文名稱: Key Laboratory of Southwest China wildlif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實驗室以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實驗室”、省級重點資助建設的重點學科“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和省級重點學科“動物學”以及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學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為主要支撐,以“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為建設方針,繼續發揮優勢和特色,堅持加強基礎研究與著力套用研究的建設思路,採用資源研究與保護事業相結合的思路,努力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開放性、多學科、綜合性的動植物資源保護研究國際交流與合作平台。2011年,實驗室獲批為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學術委員會:

序號 姓名 性別 職 稱 單 位 研究方向 學術委員會職務
1 魏輔文 研究員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動物生態學 主任委員
2 董 鳴 研究員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植物生態學 副主任委員
3 黃乘明 教授 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 動物生態學 委員
4 劉 慶 研究員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森林生態學 委員
5 周永紅 教授 四川農業大學 資源植物學 委員
6 楊 持 教授 內蒙古大學 生態學 委員
7 楊 光 教授 南京師範大學 保護生物學 委員
8 蘇智先 教授 綿陽師範學院 生態學 委員
9 彭正松 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 植物學 委員
10 周材 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 動物學 委員
11 黎雲 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 植物學 委員

研究領域

為實現野生動植物的可持續利用,加強對瀕危物種及其生境的保護,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為我國、特別是西南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研究與保護事業提供理論、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平台。本實驗室主要方向和研究內容如下:
(1)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針對西南高山峽谷地區的野生動物和昆蟲資源,逐步建立完善的物種信息資料庫。從群落、種群、個體、細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我國西部地區野生動物的行為、生殖和生態機制;從物種資源、系統進化、區系形成與演變、當今分布格局以及資源保護與利用等角度對中國隱翅蟲科進行全面研究。重點探索大熊貓、岩羊、矮岩羊、梅花鹿、扭角羚、金絲猴、桃花水母等特產珍稀動物的瀕危機制和相應的保護對策;研究野生動物就地和遷地保護、探索重要經濟動物和藥用動物的持續開發和利用的有效途徑。
建設期間重點開展的工作:
全面調查西南地區動物資源,收集標本,初步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數據和信息庫,提出珍稀瀕危動物的保護對策,重點突破大熊貓、矮岩羊、扭角羚、四川梅花鹿等瀕危動物的瀕危機制;著眼於中國隱翅蟲科異形、巨須、大眼隱翅蟲亞科的分類,揭示中國隱翅蟲科的區系形成與演變;探索桃化水母的生活史及系統發育。
(2)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針對我國西南高山峽谷區珍稀瀕危植物、代表性木本樹種以及野生藥用植物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從系統演化、種群生態、生殖生態、群落生態以及藥物化學成分等層次進行系統研究。重點研究珙桐、水青樹、連香樹等珍稀瀕危植物的致瀕或致稀機制以及受脅機理,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對策;研究野生藥用植物淫羊藿、半夏、扯根菜、岩白菜、白簕、五味子等的資源分布、種質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和分離純化技術、藥物成分開發加工技術、快速繁育與懸浮培養等細胞工程技術。
建設期間重點開展的工作:
繼續從群落、種群、個體以及分子層面深入研究西南地區特有的野生珍稀植物如珙桐、紅豆杉、水青樹和連香樹等物種的致瀕或致稀原因,評測未來氣候變化下這些植物種群的繁衍發展趨勢,建立資源資料庫和探究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案;從木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出發,繼續深入推進以青楊為代表的西南地區代表性木本植物的資源、生理生態、脅迫生態研究,揭示其對環境因子變化的回響機制和適應對策,分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和條件;從合理利用野生藥用資源的角度出發,繼續深入推進以半夏、淫羊藿、扯根菜、岩白菜等為代表的川產道地中草藥的引種馴化、有效成分、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解決其日益嚴峻的資源匱乏問題和合理開發利用策略。
(3)野生動植物環境保護與評價
針對當前嘉陵江流域、雅礱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等主要江河流域的工程項目對當地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境帶來的潛在影響,從陸生、水生生物以及植被景觀特徵等層次對其進行動植物資源及其生境破碎化影響評價。重點研究和評價中大型水電工程、礦產資源開採、高速公路修築等帶來的生態影響後果,在此基礎上提出恢復與生境重建的措施,從而達到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建設期間重點開展的工作:
建立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示範基礎,探索資源生物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技術;對雅礱江流域以及大渡河流域的水電工程導致的退化生態系統進行研究,從而探索水電工程造成的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技術;在上述兩個研究成果基礎上,研究大型的建設工程造成生態環境退化的影響、恢復以及重建技術。最終形成一套保護、恢復與重建生態環境的技術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