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2006年3月2日,學校成立西南科技大學工程物理學院籌備組。9月,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信息對抗技術專業分別在環境與資源學院、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招生。
2007年2月2日,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被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列為“十一五”國防特色緊缺專業。9月7日,核廢物和環境安全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揭牌儀式舉行。9月,首屆套用化學(含能材料)專業招生。
2010年9月1日,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專業開始招生。
2011年9月,首屆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12月,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2個專業通過校內專業評估。
2012年9月,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更名為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2014年9月,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更名為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2015年11月,“新型含能材料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獲得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批准認定。
2016年1月18日,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學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廣場隆重舉行。8月,國家國防科工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續簽署“十三五”共建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協定。10月,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被國家國防科工局批准為“十三五”首批國防特色主幹學科。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核工程與核技術教研室、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教研室、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教研室、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教研室、信息對抗技術、軍事理論教研室6個教研室,開設5個本科專業。
專業 | 門科 | 科類 |
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 工學 | 理科 |
信息對抗技術 | 工學 | 理科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工學 | 理科 |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 工學 | 理科 |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 工學 | 理科 |
資料來源: |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83人,其中專任教師73人、專職輔導員3人;具有博士學位49人(博士比例59.0%),在讀博士14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2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4名;學院聘請夏佳文院士為名譽院長,聘請胡思得院士、傅依備院士、彭先覺院士等學者指導專業學科建設和發展。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庹先國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庹先國
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計畫入選者:袁世斌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董發勤、易發成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段濤 、李磊民、董發勤
教學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防重點特色緊缺專業,四川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 共建成2個校級示範實踐教學基地,8個院級校外實習基地,設有國防科技學院特種能源工程與技術實驗室、核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國防重點特色緊缺專業: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四川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防科工局“十三五”國防特色主幹學科1個,設有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工程碩士授予點4個。
國防科工局“十三五”國防特色主幹學科: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
一級學科碩士點: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程碩士授予點:材料工程、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1個,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聯合實驗室3個。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核廢物與環境安全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國家核技術工業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學分中心
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新型含能材料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聯合實驗室:極端條件物質特性聯合實驗室、中子科學聯合實驗室(與東莞中子科學中心聯合共建)、微波/毫米波聯合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5年,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支持8項,占全校立項總數41項的近1/5,獲直接資助經費271萬元。
2016年,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支持6項,獲資助金額216萬元,獲資助項目數、獲資助金額在全校院系所中排名均為第二。
2018年,學院竹文坤副教授、段濤教授與綿陽遠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PTC熱敏電子元件專用高純碳酸鋇製備關鍵技術及套用”項目榮獲2017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合作交流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與中物院、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兵器工業集團、電子科技集團以及中科院高能所等單位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係;與四川隆盛科發實業有限公司共建實習基地及聯合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中子科學中心聯合共建“中子科學技術”實驗室。
文化傳統
•學院精神
艱苦創業,自強不息
•院徽
國防科技學院院徽的設計創意來自元素周期表中鑭錒系、過渡元素的特徵花瓣形狀d電子軌道雲圖以及正在綻放的煙火。院徽融入原子核、電子軌道、煙花等國防元素,分別代表學院現有的“核、信息、兵器”三個一級學科,共同組成“綻放的國防科技之光”圖案。
國防科技學院成立10周年慶典標識整體由翱翔的飛機起飛滑出的紅黃相間軌道的“1”與正在空中綻放的煙花形成五彩斑斕的“0”,共同組成數字“10”(標識如圖1右所示)。標識融合了現代國防科技、傳統文化等元素,以紅黃為主色調體現了歡聚、喜慶、祥和氣氛,寄託了西南科大國防人勇於探索浩瀚的科技天空,對學校未來昂首邁進、展翅高飛、前程似錦的美好祝願。
•院訓
格物安邦國,正德明攻防
釋義:院訓“格物興邦國,正德明攻防”由學校文學與藝術學院郝志倫教授2006年撰寫,應從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兩個層面進行闡釋與理解。
從表層視之,“格物興邦國,正德明攻防”是一幅對仗工穩的楹聯。首先,“格物”、“正德”乃運用“引用”修辭格,“格物”引自《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正德”引自《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穎達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其次,運用“互文”修辭格,將上下兩聯呼應交錯,意旨貫通。“互文”修辭,是古漢語中常用的一種特殊修辭手法,亦稱“互文見義”。因此,“格物興邦國正德明攻防”的意旨當為:“正德格物明攻防,正德格物興邦國”。另外,上聯以“國”收尾,下聯用“防”壓軸,連言即為國防科技學院之院名“國防”(簡稱)。
從深層視之,“格物興邦國,正德明攻防”突出顯現,高度概括了西南科技大學國防學院的立院宗旨。首先,引自《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正德”,按孔穎達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國防科技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將立德修身作為軍民兩用人才培養之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於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著力培養德才兼備創新型套用人才。
其次,引自《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中的“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傳統觀念認為,“格物”致知是指研究事物而獲得知識、真理,其中的“知”即包含了智慧與知識的“知性”。現代觀念認為,“格物”致知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現代漢語詞典》)”;它蘊含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但其內涵遠比“實事求是”更為豐富。國防科技學院弘揚“博學求真,力行至善”的學風,倡導師生員工努力學習,博採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勇於探索科技高峰,勇於實踐服務國防建設。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名譽院長 | 夏佳文 |
黨委書記 | 劉成安 |
院長 | 段濤 |
副院長 | 李顯寅、盧喜瑞 |
黨委副書記 | 尤曉建 |
歷任領導
2006年11月16日,學校黨委決定:學校黨委書記王俊波兼任國防科技學院首任黨委書記;校長肖正學兼任國防科技學院首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