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戡黎

《西伯戡黎》選自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尚書》,主要講訴了周文王戰勝黎國之後,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來告訴殷紂王。

作品原文

西伯既勘黎(1),祖伊恐,奔告於王。
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2)。格人元龜(3),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4),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5)。不虞天性(6),不迪率典(7)。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易不降威?’大命不 摯(8),今王其如台?”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9),乃能責命於天(10)。殷之即喪,指乃功(11),不無戮於爾邦(12)!”

作品注釋

(1)西伯指周文王。勘(kan)的意思是戰勝。黎是殷王朝的屬國,在今天山西長治境內、全篇記述周文王戰勝黎國之後,殷朝賢臣祖伊為殷朝安危擔 憂,向殷紂王進諫,規勸他改弦更張.但遭到了紂王的拒絕。
(2)既:其恐怕。訖終止。
(3)格人: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元龜大龜,用於占卜。
(4)相:幫助,輔佐。
(5)康食:安居飲食。
(6)虞:度,猜測。
(7)迪:遵循。率典;常法。
(8)摯:至,到來。
(9)參:到。上:上天 。
(10)乃:難道。責:祈求。
(11)指:示,看。乃:你的。功:事,政事。
(12)戮(lu):殺,消滅。爾邦:指周國。

作品譯文

周文王戰勝黎國之後,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來告訴殷紂王。
祖伊說:“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斷絕我們殷商的國運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龜來占卜,覺察不到一點吉兆。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們這些後人,而是因為大王淫蕩嬉戲自絕於天。因此,上天拋棄了我們,不讓我們安居飲食、大王不測度天性,不遵循常法 現在我們的臣民沒有誰不希望殷國滅亡,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降下威罰呢?’天命不再屬於我們了,大王現在打算怎么辦呢?”
紂王說:“啊!我的命運難道不是早就由上天決定了嗎?” 祖伊反問道:“啊!您的過錯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難道還能 祈求上天的福佑嗎?殷商行將滅亡,從您的所作所為就看得出來, 您的國家能不被周國消滅嗎!”
祖伊反問道:“啊!您的過錯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難道還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嗎?殷商行將滅亡,從您的所作所為就看得出來, 您的國家能不被周國消滅嗎!”

作品讀解

殷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繼二架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殷商從高祖成湯開國算起,歷經30世、600餘年,傳到了紂王,殷商的江山就在他的手上的換了主人。
據說紂王本來並不是個等閒之輩,自幼便才思敏捷,能言善辯,而且體格魁梧,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單手托住宮殿大梁讓人從客換掉樑柱而面不改色。他登上王位之時,也 有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的好風光,曾號令天下八百諸侯。 他的弱點在於好色、奢侈、殘暴。他在寵妃妲己的慫恿下,制 造了刑具“炮烙”,築“酒池肉林”取樂,造鹿台笙歌宴舞,以 “蠆盆”懲罰異己分子。妲己最後被周武王斬首轅門,紂王在鹿台 點火自焚,死前曾說“天亡我也”。
其實,這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古人說,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紂王用民脂民膏建造的鹿台,恰好成了他的葬身之處。

出處簡介

《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一般認為《今文尚書》中《周書》的《牧誓》到《呂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實史料,《文侯之命》、《費誓》和《秦誓》為春秋史料,所述內容較早的《堯典》、《皋陶謨》、《禹貢》反而是戰國編寫的古史資料。今本《古文尚書》總體認為是晉代梅賾偽造,但也存在爭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