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山陝會館

襄樊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位於襄樊二中,它是襄陽現存的會館中保存最好、建築最為精美的一座。 進入會館,首先是戲樓,門前立有2座石獅,兩側有精美的琉璃影壁。 進門是一寬闊的庭院,見鍾、鼓亭各一,築於青磚方台之上,經典的歇山屋頂,覆碧綠琉璃瓦。

概述

襄陽山陝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名關帝廟,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又興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廟,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又重修了山門及戲樓。 據晉商研究資料,當時“在湖北襄陽一帶就有70餘家商號,十幾家當鋪。”於是山、陝兩省在樊殷商大賈為了敘鄉誼,通商情,接官仕,祭神財,積資建造了這座會館。

簡介

襄樊山陝會館位於樊城三條街巷交匯處,面對磁器街,左是皮坊街,右為邵家巷;會館山門遺址建起三層磚混樓房,門額上書“襄樊二中”,這裡已是市二中校園。山陝會館位於襄樊二中,它是襄陽現存的會館中保存最好、建築最為精美的一座。山陝會館是襄樊會館中唯一採用琉璃瓦的會館,因其內供奉有關帝,身份自然不一樣。這處會館與廟宇相結合的建築群總面積達數千平米,殿閣樓堂百餘間,規模之大,居全城各會館之首。是樊城歷史上作為繁華商埠的縮影,也是體現樊城特點的重要歷史遺存。

1951年市二中擴建將前正殿的關公等塑像和配殿及塑像均拆除。歷經動亂,建築大部被毀,僅剩二殿、鐘鼓亭,但仍能展示它當年的盛況。 1983年公布為襄陽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常從漢江大橋經過的人,一定留意過它的身影。從漢江大橋下樊城橋頭時,右手側有一所頗顯古樸的學校,從橋上可以看到校園內一座琉璃瓦的建築,那就是山陝會館。
曾經風雲際會、夜夜笙歌的場所,如今褪去繁華,多了幾分人文氣息。進入會館,首先是戲樓,門前立有2座石獅,兩側有精美的琉璃影壁。入內,一座氣宇軒昂的前殿現於眼前,前殿兩側有鐘鼓樓,拾級而上,進入殿內,梁枋之上可見鮮艷的人物及花鳥圖案。正值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前殿外一群青春勃發的少男少女揮動著桌球拍,叫聲、笑聲在大殿內迴蕩。動與靜、陳與新、古樸與現代、歷史與未來,在這裡完美交融。門衛喻師傅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他介紹,正殿內曾供奉有關雲長坐像,後來學校把此作為過圖書館,如今正殿被文物部門封閉,不準隨便進入,裡面保存有不少碑刻。

會館建築

山陝會館山門外有一對造型生動的石獅,雄獅撫球,雌獅撫幼,相視而望;

龍鳳圖案的琉璃彩壁呈八字形排列左右,在紅牆的襯映下富麗堂皇;
進門是一寬闊的庭院,見鍾、鼓亭各一,築於青磚方台之上,經典的歇山屋頂,覆碧綠琉璃瓦。經修繕,會館主體建築前殿和正殿尚好,會館前殿四柱三間,高10.2米,寬16.6米,進深14.2米,十二檁卷棚硬山屋頂,碧綠琉璃瓦蓋,抬梁構架。

正殿是四柱三間,高12.35米,寬16.6米,進深13.4米,檐柱為陰四角方石柱,余柱為木質圓柱,徑約0.60米,抬梁構架標準的硬山式屋頂,金黃琉璃瓦覆頂,莊重中顯現王氣。昔正殿

是供奉關公神象的殿宇,殿中塑有關雲長座像,左有關平手捧金印,右有周倉持青龍偃月刀,站立其旁。其造型精湛,令人敬仰。 正殿西南側尚有配殿計十餘間,內供神態各異的站立泥塑彩繪神像數十個。

二殿雕花門窗。梁、枋及檐下隔板上多線雕或浮雕、透雕人物故事及花鳥圖案。前殿正前方為一方形空地。迎面是兩層戲樓,雕樑畫棟造型美觀。空地兩側有對稱的耳房數十間,其兩側有鐘鼓亭、荷花魚池等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