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葉線蕨

褐葉線蕨

褐葉線蕨,線蕨屬 Colysis植物。葉片倒披針形,長20-35厘米,中部寬2-4.5厘米,頂端漸尖呈尾狀,向基部漸變狹並以狹翅長下延,邊緣淺波狀,主要治於肺陰虛嗽、乾咳少痰、或咯出鮮血,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者。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褐葉線蕨褐葉線蕨

植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鱗片,根密生;鱗片褐棕色,質薄,卵狀披針形,長3.16(1.4-6.2)毫米,寬0.73(0.2-1.2)毫米,長寬比4.48(2.79-7.79),頂端漸尖,邊緣有疏細鋸齒。葉遠生,葉柄短,長1-3厘米,或近無柄,基部疏生鱗片;葉脈明顯,葉軸上疏生鱗片,側脈斜展,小脈網狀,在每對側脈間有2行網眼,內藏小脈單一或分叉。葉薄草質,乾後褐棕色,葉背疏生小鱗片。孢子囊群線形,著生於網脈上,在每對側脈間排列成一行,從中脈斜出,直達葉邊,無囊群蓋,孢子囊群中有鱗片狀隔絲著生。孢子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腎形。大小為(17.5-45)24微米X41.9(35-81.3)微米。單裂縫,裂縫長度為孢子全長的1/4-1/3。周壁表面具球形顆粒和缺刻狀刺。刺表面有顆粒狀物。

產地分布

產江西(安遠、龍南、尋烏)、福建(南靖、三明、泰寧)、台灣(南投、台北)、廣東(封開、高要、連山、平遠、清遠、始興、台山、新豐、陽江、英德)、廣西(防城、扶綏、桂平、臨桂、隆安、龍州、蒙山、南寧、三江、上林、上思、武明、陽朔、瑤山、邕寧)、香港和雲南(河口)等省區。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藥用介紹

【來源】:為蕨類植物藥水龍骨科植物褐葉線蕨的全草。
【功效】:潤肺止咳、固崩止帶
【主治】:用治肺陰虛嗽、乾咳少痰、或咯出鮮血、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者。用治素體虛弱、久病及腎、沖任不固、帶脈失約、發為崩漏、帶下等。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肝、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5克。
【別名】:萊氏線蕨(《中國蕨類植物圖譜》)、小肺經草、連無草、葉下青(《湖南藥物志》)
【拉丁名】:原植物褐葉線蕨Colysiswrightii(Hook.)Ching.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水龍骨科植物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陸生或附生蕨類植物。根狀莖橫走,被闊鱗片。網狀中柱。葉同型或二型;葉柄與根狀莖有關節相連;單葉,全緣或羽狀半裂至一回羽狀分裂;網狀脈。孢子囊群圓形或線形,或有時布滿葉背,無囊群蓋;孢子囊梨形或球狀梨形;孢子兩面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