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介紹
裴鋪村位於荊江大堤邊上,明朝萬曆年間曾決堤,沖刷出的溝壑就是現在的譚家淵。地處江漢平原南端,緊靠長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陽光雨水充足,農業發達,主要種植水稻、棉花、油菜,養殖魚。無工業,因此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
裴鋪村,是監利縣的大村,17個小組,擁有4000多人。尤其是,這個村一直是服裝行業勞力輸出的大村,全村有近千人在外地從事服裝生產或經營。
村里水泥地已經覆蓋全村每個隊,自來水管道正在鋪設中。
裴鋪村的居民基本為漢族,多為劉、譚、董、龔 杜、李 姓氏,從譚家淵、董過嶺、龔杜門等地理名稱可見一斑。
站在荊江大堤上可俯瞰全村,淵塘密布,溝渠縱橫。村莊前後樹木茂盛,環境優美。
學校
裴鋪國小位於監利縣城西部,靠近荊江大堤,座落在裴鋪小集鎮的正南邊,與裴鋪街毗鄰,校舍寬大,環境優美。校園占地四畝,建築面積660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樓一棟,教室十間,備有辦公室、實驗室、圖書室、宿舍、廚房以及體育設施的籃球場、桌球台等。現在設有9個教學班,其中五、六年級為雙班級,共有學生成420人,專業教師14人,其中青年教師是主體。教師的平均年齡為28歲,具有大學學歷的教師有11人,中師3人,高級教師4人。
學校歷史悠久,她創辦是1950年秋,是鄒鋪地區最早的公辦國小之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周邊地區的莘莘學子曾在此求學,是鄒鋪地區文化的發源地。從七十年代開始,學校增設國中,開辦初一、初二兩個班,八0年停辦。校舍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進步。最初的校舍是譚氏家族宗祠,六十年代初,由於生源的增加,添修了一棟曲尺形的房舍。1970年暑期,將原校舍全部拆除重建,形如四合院,1984年秋假,再次將舊舍推倒,建成樓房、平房時至今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歷屆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辦學指導思想,他們嚴謹治學、誨人不倦,培養了一批批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政界、商界、學校、工業、農業方方面面都不泛裴鋪人。像黃石市市委副書記盧國祥同志、縣教育局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杜志棠同志、縣公安局政委盧國華同志、中國海洋船舶研究所劉凡同志、中國地質大學張硯和同志、縣九洲家具城老闆劉洋同志等就是這一批批學子中的優秀代表。據不完全統計,自恢復高考以來,學校已出大學生50人,中專生30人。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在何芳超同志的領導下,努力實施素質教育,狠抓教學質量,教育教學成績顯著,87、88、89年畢業班統考,連續三年榮獲全鄉第一,曾被紅城鄉教育組授予“教學一枝花”單位,爾後學校又多次被鄉政府、鄉教育組授予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優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