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梅鎮

裴梅鎮

裴梅鎮是江西省萬年縣南大門,素有“貢米之鄉”、“革命搖籃”的美稱,周邊同弋陽縣、貴溪市等縣市接壤,裴梅鎮境內有錦黃公路縱貫南北、皖贛線橫跨東西,裴梅鎮面積152.6平方公里,轄14個村委會,83個村民小組,共6435戶,22063人。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裴梅鎮贛東北蘇維埃舊址
裴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今傳奇、遺留古蹟較多,唐代兵部尚書右僕射劉汾因愛女雙目失明,隱居裴梅鎮南嵩塢不出,留有大赦庵劉汾墓址;明朝朱元璋因戰火失利,逃至荷橋村“娘娘嶺”,食用了當地村姑僅剩的一碗米煮的粥,感到味道很好,當上皇帝後,命該縣歲歲納貢,始有“貢米”;清朝雍正癸丑年間,欽點翰林院庶吉士聶位中死後,被賜封造廟祭祀,留有九子嶺九峰廟;新民主主義時期,方誌敏邵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裴梅鎮建立了蘇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萬年縣葛毛塢支部。在富林村建立了贛東北蘇維埃政權,領導發動了塢頭暴動,打響了萬年土地革命的第一槍。現在贛東北蘇維埃舊址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饒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然資源

裴梅鎮裴梅鎮

裴梅山川秀美,資源豐富。境內有大港橋水庫紅色水庫龍泉湖等大小湖泊30多座,水域面積2240多畝;裴梅鎮耕地面積19102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14000多畝,貢谷種植面積400餘畝,是萬年的主要產糧區;林地面積1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林木蓄積量100萬立方米,毛竹200多萬根;

礦產資源有金、銀、石灰石石英石花崗岩等金屬和非有金屬礦16種;已勘察探明儲量的礦藏有10餘種,其中石英砂儲量500萬噸以上,經相關部門檢驗,品質達98%;花崗岩儲量7億多噸,品位全省一流。

經濟現狀

裴梅鎮裴梅鎮
裴梅鎮政通人和,前景廣闊。裴梅鎮是革命老區,黨和人民歷來是魚水之情。2001年,裴梅鎮黨委、政府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以記“民情日記”為載體,大力開展“串百家門,知百家事,幫百家困,助百家富”的親民、富民活動,中央電視台曾經作過專題報導。裴梅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業旺鎮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打造縣城新郊區,形成了以竹林加工、化工機械、礦石建材、農產品深加工為主體的四大工業體系。2004年裴梅鎮完成國內生產總會7540萬元,同比增長20%,實現財政收入409萬元,增長10%,一般預算收入339萬元,增長7%,實現工業增加值980萬元,增長30%,全社會固定投資完成3800萬元,增長35%,完成招商引資額5400萬元,增長212%,農民人均純收入2418元,同比增長14.3%。

“野稻馴化起於是,燒土成器始於斯,刻符記事源於此,以物易物演於茲。”萬年縣一萬多年的稻作文化,孕育了燦爛的遠古工業、農業和商貿文明,也孕育了裴梅鎮接近野生稻形態特徵的、明太祖昭以“代代耕作,歲歲納貢”的萬年“原產貢米”。原產貢米以其狀若微梭、芒長如針、形似麥穗的奇特外觀和不生病、不長蟲、不施肥的自然習性,加上似糯不膩、香軟可口、營養豐富的優良品質和僅能在這塊被世界知名考古學家馬尼士博士稱為“上帝安排生產稻米的地方”栽種的嬌貴,被譽為“萬谷之王”稻作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原產貢米的美妙傳奇以及對水土之異的苛刻要求賦予了裴梅鎮厚重的交化底蘊,也印證了裴梅鎮優越而獨特的生態環境。

裴梅鎮裴梅鎮
裴梅土質疏鬆肥沃,物產富饒,有耕地19102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14000多畝,貢谷種植面積400餘畝,是萬年的主要產糧區。裴梅鎮大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開發荒山2000多畝種植梨、桃、板粟等果樹,向山上求財。在改革開放之際,裴梅鎮黨委、政府堅持走農業興鎮、工業富鎮的道路,圍繞經濟發展,人民富裕的主題,解放思想,加大開放力度,進一步轉變觀念,大力營親商、為商、富商的投資環境,上下團結一心,將招商引資,培植新稅源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後引進益友公司糧豐公司宮廷板鴨廠等外資企業,引進資金1500多萬元,解決就業400餘人,增加稅收40多萬元,有力的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003年裴梅鎮GDP達到4000多萬元,增幅達15%,農民人均收入2580元,增長18%,基本形成了稻穀加工、木材加工為主的加工業,以石灰石、花崗岩開採為主的建材業,農業已初步形成了以生豬、貢米、珍珠蠶桑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已建成年出欄2萬頭生豬的瘦肉性豬的飼養基地2個,千頭以上的5個,鰻魚、珍珠面積達1800多畝,桑樹面積400多畝,年產鮮繭60噸,農業逐步走向規模化、產業化。

2001年,當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國掀起時,裴梅鎮黨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幹部素質、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幹群關係為目標,在裴梅鎮開展了串百家門、知百家事、幫百家困,助百家富為目的的記民情日記活動,並創造性的將這一活動以檔案形式下發,保持這一活動的持續性、經常性開展,把這一活動作為衡量幹部貼心於民、情繫於民、忠誠於民的重要標準,在三項創建活動中,率先開展創建親民、富民、為民好班子活動,圍繞裴梅特色,組織裴梅鎮400多名黨員開展三培兩帶、十面紅旗,設崗定責的活動,充分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

城鎮建設

裴梅鎮方誌敏同志舊居
1995年,裴梅撤鄉建鎮後,小城鎮建設迅猛發展,通訊、電力等設施日益完善,社會環境、政務環境、人居環境不斷最佳化,1997年聘請江西師大專家來裴梅搞城鎮規劃設計,計畫20年內將城區擴建至2平方公里,已投資500萬元興建水泥村級公路20公里,新建街道1200米,改造老街1500多米,並將街道兩側鋪上了瓷磚,建好了花圃,裝上了路燈,使裴梅村村通了水泥路,基本達到了路面硬化,街道亮化、城區美化、綠化的目標,小城鎮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經濟效益,城區土地價格由95年的200/m2,暴漲到現在600元/m2,預計土地經營純收益達200萬元。

裴梅鎮圍繞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揚民主,聚民力,解民憂,幫民富,安民心”的要求,辦好三件事。一是辦好民眾最關心的事。把生態人居建設的亮點放在鎮區,近兩年多方投資1000多萬元,用於鎮區街道、農貿市場、客運車站、供排水管網等重點工程以及林業、公安、財稅、醫院、學校等服務設施建設。同時,突出抓好生態鄉村建設,加大“通、改、延”力度,“通”就是使村村通電、通電視、通水、通車;“改”就是改房、改灶、改廁、改圈、改習慣;“延”就是推進社會服務網路向農村延伸。兩年多來,新建農村公路里程達到70公里,總投入達1000多萬元。裴梅鎮是全縣率先實現“村村通”的鄉鎮。

裴梅鎮裴梅鎮
二是辦好民眾最現實的事。按照“老有所養,不讓一位老人因孤失養;病有所醫,不讓一個農戶因病返貧;學有所幫,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困有所濟,不讓一個民眾因困無助”的原則,把落實好各項社會保障措施作為“解民憂、促和諧”重要舉措來抓。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位居全縣前列,裴梅鎮光榮院2008年將有望成為上饒市第一批星級敬老院。三是辦好民眾最關注的事。幹部作風是民眾關注的重要方面。裴梅是“民情日記”的發源地。裴梅鎮致力把“民情日記”深化為“民本工作”,創造性地推出了"12345"民眾工作機制,完善了鎮、村、組三級民眾工作網路,全面推進“五訪五問”活動,紮實推行黨員幹部“監督工程”、“形象工程”和“素質工程”,切實做到由民做主、為民服務、受民監督、讓民滿意。社會穩定是民眾關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裴梅鎮堅持把社會和諧從家庭這個社會細胞抓起,創造性地推出了“三和”家園創建和“百名五星農戶”評選活動,使崇尚科學、反對迷信、遠離“神桌”、不近“賭桌”正逐步成為大部分農民的行為準則。同時,健全了“靠發展富裕民眾減少矛盾、靠自治組織民眾解決矛盾、靠制度動員民眾預防矛盾、靠真情服務民眾化解矛盾”的“四靠”機制,建起了矛盾化解平台,確保了社會安定、生產安全、民眾安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