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裴晉公祠 |
裴柏村,是一個不大的村落。這裡雖然已今非昔比,人們再也看不到裴氏的故物,但村中的“裴氏碑館”,仍吸引著不少慕名來訪者。[1]
歷史變遷
裴氏碑館,原為裴氏家祠或晉公祠。晉公,姓裴名度,字中立,為唐憲裴晉公祠
[2]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將入相,功績卓著,故爵封晉國公。相傳裴度相貌不佳,面有鎖口紋,相士相面曰:日後必凍餓而死。裴度自題像也這樣寫道:“爾相不長,爾貌不揚;胡為乎將?靈台一點,丹青莫狀。”因裴度游香山寺,拾得犀、玉二帶,歸還失主,積有陰德,後數年,“相復見,大異之云:‘陰騭紋現,當拜相’,後果然。”此說顯屬因果報應之妄談,但是可以看出裴度的人品和高風亮節。邑人朱裴有詩曰:“崇勛厚秩極人臣,社稷安危系一身,還帶陰功昭日月,平淮顯績勒星辰,湖園著作耆英美,綠野明農寵賜頻,父老於今尚拜祀,涓涓不斷在河濱。”
據記載,裴詞始建於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歷代重修,有前殿、後殿、狀元坊、碑廊等,規模宏偉壯觀。可惜迭遭破壞,昔日的樓台殿閣早已蕩然無存,然臥立在門前的兩尊石雕大獅子,依然完好,不減當年威風。70年代初,省、地、縣主管部門又重建碑廊,保存古碑數十通,不論在史料,抑或在書法藝術上,均極有價值,吸引著不少遊人,以及海外僑胞,前來尋根問古;文人畫士也紛至沓來,為之動詠作歌。[3]
碑館內容
裴氏碑館 |
裴氏碑館
[4]法勁鍵,刻工洗鍊,堪為裴氏碑刻中之精華。聞喜裴氏,源遠流長。據《裴氏譜序碑》載,裴氏出自有熊氏,乃柏翳之後,與秦同祖,賜贏姓,曾佐殷伐桀,佐周伐紂,累世有功,秦封邑城,即今裴村。周僖王時,非子六世孫陵,更“邑”從“農”,因以為氏。其後宗支繁衍昌大,支分派別,各成大家。魏晉以後,裴氏逐漸分為三支。分支於燕者,曰東眷裴;分支於涼州者,曰西眷裴;留居聞喜故里地者,則為中眷裴。隨著歲月的流逝,裴氏又分出許多支派:魏大將軍天明徙縣,為洗馬川之族;闢地同州者,為白水之族;遷華州者,為下邽之族;至三十四代孫晉國公度,又治第京兆之萬年。儘管支派繁多,但考其譜系源流,追其本末出處,蓋出自聞喜之裴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正是因為裴族地位顯赫,代有名人,聲望極高,故歷代詩人大家,文
天下無二裴
[5]壇泰斗,多與裴氏家族聯繫緊密。瀏覽世譜,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王維、王勃、李商隱、駱賓王、賈島、孟浩然、元稹、歐陽修、秦觀、司馬光、蘇東坡……等,與裴氏家族之間的贈答詩文,累累若若,數以千計。《裴氏世譜.翟鳳翥序》指出:“中原文獻,歷古於今首稱裴氏”。韓愈曰:“自魏晉以來,世為名族,支分派別,各成大家”。張九齡曰:“德盛三祖,慶流八族。”柳宗元曰:“惟裴氏之卿,世服大僚,觀唐宰相世系表,獨先裴氏列史”。歐陽修公也曾讚嘆道:“表唐宰相世系,以裴為首,宰相至十有七人,豈不盛哉”!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同原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的一次談話中,也曾對裴氏讚不絕口。
碑廊中的北周《裴鴻碑》,為裴氏現存最早碑刻。南宋著名金學石學家趙明誠在其《金石錄》中亦有記述,但說此碑已不存在,現代一些金石學家,也依此說。其實,此碑現仍保存完好,只因年代久遠,上部字跡已漫漶,但下部字跡尚清晰。書法穩健,剛勁有力,魏、隸合一,造詣極深;《裴鏡
碑文
[6]民銘》,為初唐史學家李白藥撰文,畫家、書法家殷令名書丹。既近顏風,又含柳意,端莊凝重,筆力挺峻,氣勢宏大,不減歐虞。碑廊東壁,四通巨碑,並排而立,即是著名的《唐平淮西碑》。唐自安史之亂以後,各地方節度使自成體系,重兵在握,大都驕橫強悍,不服朝廷管轄,嚴重威脅著唐中央政權的鞏固。裴度入相後,力排眾議,主平藩鎮,並奉旨親赴準西督戰,命部將李愬雪夜奇襲蔡州,一舉平定了蔓延十多年的吳元濟叛亂,使大唐出現了中興局面。從此,“四夷來歸,海內昇平”。韓愈即席酬裴度詩云:“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遲三百自嫌遲,風霜滿面無人識,何處如今更有詩”。淮西平定後,唐憲宗特命韓愈撰寫了一篇平淮西的文章,刻石立於蔡州,歌頌、記述這次大捷。但身為皇親國戚的李愬等因此憤憤不平,認為攻打蔡州的頭功應歸他們,便告了御狀。唐憲宗為討好淮士卒,下令將韓碑砸斷,文字全部磨掉,命叫段文昌的人重寫平淮本末。至於段文昌寫的內容是什麼,史書均無片言隻字,故誰也不知道,而韓愈寫的碑雖被毀掉,文章卻流傳下來了。晚唐時,有人曾在臨江驛牆上寫了這樣一首詩:“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載斷碑人膾炙,誰知世有段文昌。”到了宋代,蔡州知府陳(王向)認為憲宗所不公,還是韓愈平淮碑文事實求是,且有文彩,故又令人選石,將韓文重刻。由於年堙代遠,迭遭兵火,此碑亦不復存在了。
清鹹豐年間,裴氏後裔為了平淮史實不致泯滅,遂敦請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祁雋藻重書韓愈《平淮西碑》文,並刻諸四石,立於裴祠。縱觀通碑,每石高約丈余,四石並排聳立,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楷書工整,蒼勁有力,集顏、歐、柳、趙四家之成,真是氣派、威風,故有人說,此碑的豎立,即等於為裴度出了一口氣,也給韓愈出了口氣。因稱“出氣碑”。也有人認為,此碑文、書、刻三者俱佳,故謂之“三絕碑”。站在裴柏高丘,舉目遠眺,裴氏塋地--鳳凰原盡收眼底。當年,這裡墓冢累累,碑碣林立。可惜的是,在那極左的年代,大多夷平、被毀。不過,從殘留的斷石殘磚中,裴氏祖塋的概貌仍可依稀辨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