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治濕湯

補中治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東醫寶鑑》卷六引《醫林》。為祛濕劑,具有補中行濕之功效。主治水病。

組成

人參、白朮各一錢,蒼朮、陳皮、赤茯苓、麥門冬、木通、當歸各七分,黃芩五分,厚朴、升麻各三分。

用法

上銼,作一帖,水煎服。

功用

補中行濕。

主治

水病。

方義

方中人參、白朮益氣補脾,用以為君。當歸、麥門冬滋陰養血,助君益氣補血;蒼朮芳燥化濕,助君健脾化濕,共為臣。陳皮、厚朴理氣導滯,使氣行則濕化,並使補而不滯;赤茯苓、木通滲濕利水,使濕從小便而解;黃芩清熱燥濕;升麻升舉下陷之中陽,俱為佐。升麻引藥入脾胃,兼以為使。諸藥合方,補而不滯,利而不傷,可使脾胃得補,氣得行,濕得化,水得下,腫得消。

附註

附方 補中治濕湯

組成 人參、白朮各3.6g,蒼朮、茯苓、陳皮、麥冬、當歸、木通各2.7g,黃芩1.8g,厚朴、升麻各0.9g。

主治 治腫脹。朝寬暮急者,血虛也;暮寬朝急者,氣虛也;朝暮俱急者,氣血俱虛,大法宜補中行濕,利小便。

出處 《醫療眾方規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