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瓌

袁瓌是東晉教育家。累官至臨川郡太守,後為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

袁瓌 ,東晉教育家。字山甫,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子袁喬、曾孫袁山松。累官至臨川郡太守,後為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曾上疏請建國學,得到晉成帝的贊成。鹹康間,建有太學。認為教育的作用,在“崇典訓以弘遠代,明禮樂以流後生,所以導萬物之性,暢為善之道也”。“《詩》、《書》,義之府;禮,樂,德之則”(《晉書·袁瓌傳》)。由於戰亂,數十年來,使“儒林之教漸頹,庠序之禮有闕,國學索然,墳籍莫啟,有心之徒抱志無由”。建議朝廷應利用戰事之空隙,重建太學,招集學徒,置博士,“留心經籍,闡明學義,使諷誦之音盈於京室”

《晉書》有傳。

東晉廣泛推行儒學教育,是在晉成帝時國子祭酒袁瓌上書之後才真正開始的。陳郡陽夏人袁瓌是三國魏郎中令袁渙的曾孫。晉成帝時,他有感於“時屢喪亂,禮教陵遲”的現狀,上書晉成帝,主張重開國學:
臣聞先王之教也,崇典訓以弘遠代,明禮樂以流後生,所以導萬物之性,暢為善之道也。……疇昔皇運陵替,喪亂屢臻,儒林之教漸頹,庠序之禮有闕,國學索然,墳籍莫啟,有心之徒抱志無由。昔魏武帝身親介冑,務在武功,猶尚廢鞍覽卷,投戈吟詠,況今陛下以聖明臨朝,百官以虔恭蒞事,朝野無虞,江外謐靜,如之何泱泱之風漠然無聞,洋洋之美墜於聖世乎!古人有言:“《詩》、《書》義之府,《禮》、《樂》德之則。”實宜留心經籍,闡明學義,使諷誦之音盈於京室,味道之賢是則是詠,豈不盛哉!若得給其宅地,備其學徒,博士僚屬粗有其官,則臣之願也。
晉成帝對袁瓌的建議十分讚賞,頒詔在各級學校開設以《易》、《詩》、《書》、《禮》、《樂》為主的國學。以儒學為主的國學在江南推行,是中國教育史上一件值得格外注意的事情,而袁瓌功最是不可沒。史家對袁瓌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指出“國學之興,自瓌始也”。 ——《南渡中原士族對東晉文化的歷史貢獻》(《中州學刊》2008年第六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