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袁徽(153—252),字曜仁,豫州陳郡扶樂[今河南省太康市西北],袁滂子。郎中令、光祿大夫。為人正直,有勇

有謀(《三國志》評價)三國時期魏朝官員,一生忠於曹家,反對司馬氏專權,而遭忌恨。
個人資料
字:曜仁
生卒:153—252(100歲)
籍貫:豫州陳郡扶樂[今河南省太康市西北]
官職:郎中令、光祿大夫
功績:為人正直,有勇有謀(《三國志》評價)
家族資料
父:袁滂

母:黃氏
妻妾:朱氏趙氏劉氏李氏等
子:袁經袁忠袁效袁明
孫:袁糴袁盍袁覭袁茀袁塏袁脦袁躛
曾孫:袁柪袁囲袁弡袁晍袁硻等
歷史年表
袁渙(149—218)之弟,曾避亂交州。曾經評價許靖為“許文休英才偉士,智略足以計事。自流宕已來,與群士

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饑寒。其紀綱同類,仁恕惻隱,皆有效事,不能復一二陳之耳。”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他寫信給尚書令荀彧(163—212)說:“交址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無事,民不失業,羇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後經荀彧推薦,入朝為官,有奇謀,封郎中令、居安侯。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187—226)篡漢後,封中尉。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204—239)即位後,升任光祿大夫。正始年間(240—249年),因年過九旬,而受到特權待遇。正始十年(249年),七十一歲的司馬懿(179—251)篡權,誅殺曹爽一家。九十七歲的袁徽出面職責,而遭忌恨。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其子司馬師(208—255)掌權,袁徽要求讓皇帝曹芳(232—274)親政,險些被殺害。袁徽因曹氏無權而十分憂慮,因此患疾。嘉平四年(252年)正月,袁徽在家中病逝,享年一百歲,死前謂家人曰:“吾年五十一,方出道,幸奉武帝(曹操)之時,吾不得效忠,使司馬氏專權,無顏面武帝、文帝、明帝於地下!”言罷,含恨而死。司馬師聽聞,謚其曰明侯,並封他的曾孫袁柪(198—280)為尚書郎。
與曹操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袁徽經荀彧推薦,任郎中令。曹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疊,久攻不下。曹操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斗而先還許都,使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遷徙其民至河南,袁徽擔任監軍,出奇謀、立大功。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袁徽被黃蓋俘虜,五花大綁,押至軍營,誓死不降,黃蓋念起忠誠,沒有殺害。三天后,袁徽磨斷繩索,逃回曹營,曹操很高興,賞他金銀、俸祿。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討伐馬超、韓遂,袁徽隨從獻計,曹操贊曰:“曜仁之才,時天英也!”封其為丞相長史,與司馬懿等同。此後,曹操經常與袁徽論談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重於洛陽,囑託曹丕:“汝事袁公,需如父也!朝野之中,無人忠及他!”
《三國志》的記戴
曹操:袁公有德!汝(曹丕)事袁公,需如父也!朝野之中,無人忠及他!
陳壽:徽以儒素稱,為人正直,有勇有謀。
司馬懿:袁徽老臣甚忠有德,不可迫害!
毛澤東:我身邊有個像袁徽一樣的人,也就夠了!現在需要這種人啊!
三國時期的硬漢
袁徽,是三國時期的硬漢,他從51歲起,至100歲逝世,一直效忠於曹氏,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子孫後代
他曾孫袁囲(200—267),在泰始二年(266年)因反對司馬炎篡魏稱帝被貶官,次年便憂憤而死,享年68歲。
明朝末年的抗清名將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就是袁徽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