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襲
![袁崇煥祠墓](/img/4/127/nBnauM3X4MTN3cTN1UTO3AjM0UTM2cDN4YTM1YTNwAzMxAzL1k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毛澤東回複葉恭綽:“數月前接讀惠書,並附薩鎮冰先生所作詩一首,不久又接讀大作二首,均極感謝。薩先生現已作古,其所作詩已成紀念品,茲付還,請予保存。近日又接先生等四人來信,說明愛國領袖人物袁崇煥先生祠廟事,已告彭真市長,如無大礙,應予保存。此事嗣後請與彭真市長接洽為荷。”
![袁崇煥祠墓](/img/e/e8b/nBnauM3XyMjMyUDMwYTM3QzMwMTM3ITNzgTMxADMwAzMxAzL2E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由於歷史原因,袁崇煥祠被居民占用,墓和原袁祠西側的佘家館被拆除成為學校的操場。
1984年袁崇煥祠、墓和坐落在龍潭公園內的廟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市文物局出資修復了袁崇煥墓;2002年市文物局籌措四百餘萬元資金,在崇文區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袁崇煥祠內居民的騰退工作。市文物局又出資60餘萬對祠堂進行修繕。2002年11月29日袁崇煥祠、墓正式對外開放。
![袁崇煥祠墓](/img/5/d65/nBnauM3X2AzM4EzMxYTO3AjM0UTM2cDN4YTM1YTNwAzMxAzL2k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袁崇煥祠、墓現已正式對外開放,在參觀憑弔場所有居民住戶不利於開放,且祠堂內也不應該有住家。
主要景點
祠有正房五間,前廊兩端及室內牆壁上嵌有李濟深撰《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葉恭綽敬題“明代先烈袁督師墓堂”匾額。袁崇煥手書“聽雨”石刻保存完好,嵌於牆上。
祠堂後為袁崇煥墓,葬著袁崇煥的頭顱,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撫吳榮光題寫的“明袁大將軍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墳側小丘為佘義士之墓。1952年曾對袁崇煥祠和墓進行修葺。“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破壞。
1984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祠、墓的保護範圍東北、東南、西北至保護建築及其延長線,西南至東花市斜街。1992修復祠和墓。2002年袁崇煥祠、墓改建成袁崇煥紀念館。
人物介紹
![袁崇煥祠墓](/img/8/234/nBnauM3XxYTO2cDM2IDOyk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4I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626年(天啟六年)後金努爾哈赤攻寧遠城,袁崇煥堅守孤城寧遠,取得寧遠大捷,努爾哈赤遭到用兵44年來最嚴重的慘敗。1627年(天啟七年),後金皇太極親率數萬軍隊,進攻寧遠、錦州,袁崇煥又擊敗皇太極,取得寧錦大捷。終因不附魏忠賢,被其黨所劾去職。
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賢見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1628年(崇禎元年)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1629年(崇禎二年),袁崇煥擊退皇太極的渡河進攻,並向崇禎皇帝上疏說:“臣守寧遠,寇被臣創,決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單弱,宜於彼處設一團練總兵”。但沒有得到崇禎皇帝的足夠重視。當年十月,皇太極果然率兵繞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臨北京城下,北京戒嚴。袁崇煥聞訊率部急行前往北京,在廣渠門、左安門外大敗後金軍力解京師之危。
據《明史》袁崇煥傳記載,皇太極施用反間計:“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不過閻崇年等一些學者則傾向於認為明思宗殺袁崇煥是因為朝廷內閹黨餘孽的誣陷,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袁崇煥落獄之因。
1630年(崇禎三年),袁崇煥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市米盜資”等十大罪狀的罪名“磔”死。崇煥伏刑之慘情,令人毛骨悚然,當時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敵,恨之入骨,“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
![袁崇煥祠墓](/img/6/00b/nBnauM3XxYjM3gDN0YTO3AjM0UTM2cDN4YTM1YTNwAzMxAzL2k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據錢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記載,南明政府曾給袁崇煥平反,謚袁崇煥“襄愍”。乾隆49年(1784年),乾隆帝也下詔說:“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真相始大白於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門票價格:2元(成人),老人、學生憑有效證件享受半價1元。
交通信息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斜街(原是廣東義園舊址)乘坐公交8路、12路、525路至白橋大街站下車,步行200米左右即到。
重修墓碑記
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記
![袁崇煥祠墓](/img/9/185/nBnauM3XxUTNxQTO1YTO3AjM0UTM2cDN4YTM1YTNwAzMxAzL2k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李濟深、章士釗、柳亞子、葉恭綽四位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得悉毛主席批示後非常高興,他們覺得還應對袁崇煥祠進行重修。在解放初期,國家財政比較困難,這四位老先生就聯合蔡廷鍇、蔣光鼐兩位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共同捐資對袁崇煥祠進行修繕,修繕完畢後,立此碑記,以示紀念。這就是“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記”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