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清真寺

街子清真寺

街子清真寺位於海東地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縣城以西5公里的街子鄉,為撒拉族的祖寺,是青海省第二大清真寺。

基本信息

循化縣街子清真寺

街子清真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它位於海東地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縣城以西5公里的街子鄉,為撒拉族的祖寺。它的南面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奧土斯山,北面是洶湧澎湃的黃河,四周田園阡陌,炊煙裊裊,杏紅柳綠,果梨花香。這裡交通方便,市場繁榮,真是人壽年豐的好地方。
街子,撒拉語稱“阿勒提歐里”,意為“祖瑩之地”。相傳,在700年前,中亞撤馬爾罕地方,居住著一個創建過英雄業績的部落,他們是烏古斯撒魯爾的一支。內有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因他們在部落中威望很高,便引起撒馬爾罕國王的忌恨,千方百計設法陷害他們,決心要置他們於死地。兄弟二人得到先哲的啟示,率領18個族人,牽了一峰白駱駝,馱著一罐清淨的故鄉水,
街子清真寺牆壁上六角形符號街子清真寺牆壁上六角形符號
裝上一袋故鄉土,還帶了一本《古蘭經》,毅然離開了撒馬爾罕,向東進發,去尋找新的樂土。他們沿天山北路,經嘉峪關、涼州(武威)、寧夏,到秦州(天水),折而西返,然後輾轉到達甘肅夏河的甘河灘。尕勒莽兄弟二人離開故鄉時,又有45位同情者隨後跟來,這些人經天山南路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向東南行進,終於在甘河灘與尕勒莽匯合。經過暫短休整後,他們牽著駱駝繼續前進,通過循化的夕昌溝,上了奧土斯山。這時天色己晚,蒼茫中突然走失了駱駝,他們趕快點起火把在山上尋找,直到天明(後人就把這個山坡叫“奧特貝納赫”,意為“火坡”)。黎明時,他們眺望山下,啊!好一塊地方:地勢平坦,清流縱橫,黃河奔騰,川道秀麗。大自然的美景把他們牢牢地吸引住了。下坡後,發現失走的駱駝,靜靜地盤臥在清澈見底的泉水之中,走近一看,駱駝已經化為白石。眾人試量了這裡的水、土,與他們所帶的質色完全一樣,認定這裡是真主指點的歸宿。當地至今尚存在的名勝古蹟“駱駝泉”、“駱駝石”,蓋源於這個傳說故事。於是眾人就在泉邊搭起帳房,正式定居下來。尕勒莽、阿合莽去世後,撒拉族民眾,為了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就在駱駝泉邊各建了一座四面留窗不蓋頂的拱北,成為“祖瑩之地。”
循化街子
清真寺和六角形符號
上世紀60年代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清真寺牆壁上和尕勒莽的墳墓石壁上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六角形符號,並說此符號與以色列國旗上六角形符號幾乎完全相同。關於此符號的意義連撒拉族老人和阿訇也未得其解。這些內容包含在《撒拉族史》中出版。
2
街子地區的發現的撒拉族六角形符號
008年初,青海民族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學院的研究生韓得福在循化縣做調查時,在孟達鄉木廠清真寺大殿內的牆壁上也發現了類似的六角 形符號(見圖)。根據《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誌》的記載,該寺始建於1490年。因此,出現在該清真寺大殿牆壁上的六角形符號也應該有著較長的歷史。由此可見,在撒拉族不同地區出現的這兩個符號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說明了這種文化符號在撒拉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廣泛性。由此可以推斷氏族印記與部落酋長或汗王的圖徽是有區別的。以上六角形圖案是尕勒莽及其子孫擔任積石州達魯花赤的顯貴家庭的圖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