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都指揮使司
洪武七年(1374),在河州(今甘肅臨夏)設西安行都衛指揮使司。八年,令各都衛並改為都指揮使司,計十三處;同時改西安行都衛為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都衛為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建寧都衛為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後又以北平都司為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在建昌置四川行都指揮使司,在鄖陽置湖廣行都指揮使司,總計五處。行都指揮使司設都指揮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揮同知兩人,從二品;都指揮僉事四人,正三品。其屬有經歷司、斷事司、司獄司。所設官員均由朝廷選派,不許世襲。
配圖

行都指揮使司,明代地方軍事機構。隸於五府,而聽於兵部。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又置各都衛指揮使司。
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明朝五個行都指揮使司之一,在河西走廊設定的行政區劃。 元朝甘肅等處行中書省,治甘州路。洪武五年(1372年)十一月置甘肅衛。二十五年(...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都指揮使司是官署名,簡稱都司,屬於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地方設定的軍事機構,類似我國現代的軍區。
概述 職位詳細介紹朵甘行都指揮使司,簡稱朵甘行都司,是明朝在青藏高原東部的軍事管轄區名,下轄1衛2法王封地3宣慰使司5招討司4萬戶府16千戶所。
簡介 沿革 轄區洪武八年(1375年)以福州都衛改置,設於福州,公署在布政司之東南(今鼓東都司巷)。 統領福建沿海衛所軍,防守海疆,與設在建寧的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同為福建...
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簡稱“烏思藏都司”,是中國明朝對今西藏自治區除昌都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錫金、不丹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 洪武五年(1372)烏思藏內...
湖廣行都指揮使司,明朝五個行都指揮使司之一。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改均州置鄖陽府,以湖廣都司衛所改設定湖廣行都指揮使司於此。 衛所俱無實土,屬...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大同都衛。 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更名山西行都指揮使司。 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徙治大同府。
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明朝五個行都指揮使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