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淮河行洪區
淮河行洪區。行洪區是指天然河道及其兩側或河岸大堤之間,在大洪水時用以宣洩洪水的區域。
存在問題 發展方向 居民安置 -
洪汝河
洪汝河為西北至東南走向,流經河南、安徽兩省13個縣(市),流域面積12380平方公里,流域內有耕地1100萬畝,人口610萬。上中游分兩支:北支為小洪河...
簡介 歷史發展 成就 參考資料 -
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
汝河,俗稱南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發源於河南省泌陽縣五峰山,流經遂平縣、汝南縣、平輿縣、正陽縣、新蔡縣班台與小洪河匯流入大洪河。與洪河相匯前河長...
河道變遷 幹流概況 水文特徵 主要支流 河道治理 -
洪[姓氏]
洪姓,鼎盛於閩、粵、台。唐朝長安人洪扈遷居福建仙遊;宋朝慶曆年間又有洪忠去福建;傳至洪皓之孫遷居廣東。
基本介紹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宗族特徵 -
姜家湖行洪區
1952年汛期行洪,全線漫溢,決口19處,共長約3.9公里。 1962年,臨淮崗水庫工程停建,恢復姜家湖行洪區,湖堤改從臨淮崗水庫攔河壩北端起,至小涵閘...
工程背景 行洪水域 主要工程 工程效益 行洪補償 -
行洪區[防洪措施]
河道兩側堤防或河岸之間用以宣洩洪水的區域。
概況 特點 現存問題 -
潁河
潁河,古稱潁水,相傳因紀念春秋鄭人潁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為沙河,因此也被稱為沙河或沙潁河。 潁河屬淮河的支流。發源於河南省登封縣嵩山,經周口市、安徽省...
幹流走向 主要支流 水文特徵 航道航運 水利概況 -
洪姓
洪姓,鼎盛於閩、粵、台。唐朝長安人洪扈遷居福建仙遊;宋朝慶曆年間又有洪忠去福建;傳至洪皓之孫遷居廣東。
基本介紹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宗族特徵 -
行洪區[畫作]
行洪區是指主河槽與兩岸主要堤防之間的窪地,歷史上是洪水走廊,現有低標準堤防保護的區域。遇較大洪水時,必須按規定的地點和寬度開口門或按規定漫堤作為泄洪通道。
簡介 分布情況 特點 作用 管理法規或條例 -
衛河
衛河,中國海河水系支流。因春秋時衛地得名,是由古代的白溝、永濟渠、御河演變而來,發源於山西太行山脈,流經河南新鄉、鶴壁、安陽,沿途接納淇河、安陽河等,至...
流域概況 源頭考證 河道走向 河道特徵 水文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