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汝河為西北至東南走向,流經河南、安徽兩省13個縣(市),流域面積12380平方公里, 流域內有耕地1100萬畝,人口610萬。上中游分兩支:北支為小洪河,發源於舞陽縣的筆尖 山下;南支為汝河,發源於泌陽縣境內白雲山北麓。小洪河與汝河在班台匯合,班台以下分為大洪河和分洪道,在王家壩附近注入淮河。洪汝河上游為淺山區,一般高程在海拔200~3 00米之間,自西向東逐漸變緩;在京廣鐵路以東的汝河右岸為丘陵區,中間偶有崗地。山丘區面積占40%,其餘均為平原。
簡介
歷史上洪汝河歷經滄桑。汝河古稱汝水。元朝初期,由於汝水泛濫,古汝水在郾城澧水口處被人為截斷,上源稱北汝,即今日的北汝河,入今沙河東去,流進潁水,下游稱南汝。元朝 末期,又在舞陽截斷汝河上游支流乾江河,使之歸入澧水再匯入沙潁河水系。明代嘉靖九年 ( 1530年),西平縣老王坡一帶因洪水泛濫,五溝營至上蔡朱里橋一段淤塞,舞陽、西 平 之水東出,流入今五溝營以下小洪河。古汝水經過3次大的變遷後才形成了今天的洪汝河水系。
洪汝河歷史上是一條水旱災害頻繁而且嚴重的河流。據記載,自公元前184年至公元1949年 的2 133年間,共發生較大水災233年,較大旱災236年。每遇大的水災即造成“黑風四塞、 雨若 懸盆、魚游城關、舟行樹梢,田禾廬舍崩壞殆盡。父子相食,餓殍遍野,死者枕藉”。每遇 大的旱災即造成“旱蝗肆虐,洪汝河底揚塵,井涸,野無寸草,渴死者無算,骸骨遍郊”的 悲慘景象。
歷史發展
人民民眾為了生存和發展,與水旱災害進行了長期頑強的鬥爭。秦漢至曹魏時代,汝南修建的大量陂塘灌溉工程,曾在古代的灌溉事業中寫下光輝的篇章。灌田萬頃以上的著名大陂就有三四十處之多,其中“汝南東起塘四百里,民得其利”的鴻隙陂,在全國影響很大,東漢初汝南郡陂池堤防歲修款高達3000萬,占全國財政支出的0.5%,可見當時陂塘工程規模之大。 陂塘灌溉也發展了汝南的農業生產,促進了社會繁榮。但是由於朝代更迭,戰亂不休,陂塘 灌溉事業在兩晉之後就逐漸衰落了。明清以來,灌溉不興,古代著名的陂塘已不復存在。
新中國成立後,駐馬店地區和平頂山市的人民積極回響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治理洪汝河。在上游相繼建成了老王坡、吳宋湖、蛟停湖3處窪地蓄洪工程和板橋 、石漫灘、薄山3座大型水庫。1958~1960年在民眾性的水利建設高潮中又建成了宿鴨湖、 楊莊兩座大型水庫和400餘座中小型水庫以及其他水利工程。這些工程為改善這一地區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興旺做出了貢獻。
1975年8月,對河南的豫西人民來說,是一個慘遭劫難的時刻。這一年的夏天,開始是久不落雨,持續乾旱,驕陽似火,水庫水位劇降,河道斷流龜裂,禾苗因缺水而枯萎死掉。從8月4日開始,第3號颱風像惡魔似的闖入洪汝河流域,天空頓時蒙上了一層黑色帷幕,電閃雷鳴,接著暴雨傾盆而下,翻江倒海, 天地間渾然一體,風雨雷電交加,山洪滾滾呼嘯而下,滔滔洪水濁浪騰空。洪河、汝河浪峰迭起,板橋和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的水位急劇上漲。特大暴雨使上游山洪暴發,庫塘漫決; 中下遊河道普遍泛濫,水系竄流,平原地區大範圍積水。暴雨中心出現在汝河上游板橋水庫下游的林莊、漕河上游的郭林,小洪河石漫灘水庫上游的油房山水庫及洪汝河東部平原地區的上蔡。林莊從5日~7日3天雨量為1605.3毫米,最大24小時雨量為1060.3毫米 ,最大6小時 雨量為830.1毫米,暴雨強度之大為我國大陸有記錄以來的首位。洪汝河班台以上平均降雨量達609.9毫米。由於連日暴雨,洪汝河水位8月5日傍晚水勢猛漲,7日夜裡出現本 次暴雨中 最大洪峰,板橋、石漫灘兩座水庫上游來水量驟增,大大超過了水庫的攔洪能力,兩座水庫於8月8日凌晨相繼失事,此外還有24座中小型水庫也垮壩失事,老王坡滯洪區漫決,河道堤防到處漫溢決口。數億立方米洪水像脫韁的野馬,狂奔而瀉。沖毀了田野、村莊、城鎮 ,也沖毀了鐵路和工廠。據不完全統計,這次特大洪水使河南省29個縣市、1100萬人口、1700萬畝耕地遭受嚴重水災,其中毀滅性和特重災害的地區約有耕地1 100萬畝,人口550 萬,倒塌房屋560萬間,沖走和水漫糧食近10億公斤,淹死26000人,京廣鐵路沖毀102公里 ,中斷停車48天,影響運48天。遂平、西平、汝南、平輿、新蔡、漯河、臨泉等城關進水 ,平地水深2~4米。這次劫難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75·8”特大洪水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立即開展了修復堤防、涵閘、井渠 等水毀工程,大型水庫和中小型水庫全部按新的防洪標準進行了加固擴建,決定復建板橋和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60年代廢棄的楊莊水庫也於1993年開始施工改建為臨時滯洪區。板橋水庫復建工程於1987年2月動工,1992年5月建成。復建的板橋水庫按百年一遇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水庫總庫容比原來增加了34%。石漫灘水庫於1993年開工復建,1998年初竣工,復建後石漫灘水庫是工業供水、防洪除澇和灌溉的綜合利用工程。每年將向舞鋼市提供工業及城市生活用水3300萬立方米;可削減洪峰流量,提高下遊河道的防洪除澇能力,減輕下游滯洪區的負擔以及洪水對京廣鐵路的威脅;還可灌溉農田5.5萬畝。
50年來,洪汝河流域所有河道大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1953年春至1954年4月,40萬民工會戰在水利工地,對小洪河下游和大洪河全線進行了系統整治;為解決大洪河承泄能 力不足的問題,開挖了自新蔡班台至阜南張崗與大洪河並行的分洪道;1965~1967年對小 洪河進行了大規模系統治理;80年代實施了洪窪防洪除澇臨時處理工程,增建了排澇涵站。 目前,汝河除澇標準已達3 年一遇,防洪標準約20年一遇,流域內其他支流大都達到除澇5 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標準。
成就
灌溉事業得到了大力發展,自流灌溉、機電灌溉和井灌並舉。新中國建國之初修建的大型水 庫和隨 後修建的一批水庫都配套修建了灌溉系統,發揮自流灌溉效益。目前,流域內共有自流灌區100多處,其中30萬畝以上大型灌區2處。薄山水庫、宿鴨湖水庫、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已成為流域內著名風景旅遊區。
為進一步提高洪汝河的防洪除澇標準,1991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決定》中,已把洪汝河作為跨省骨幹支流河道列入治理工程。下遊河道按3年一遇除澇,近期按10 年一遇、遠期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治理。工程實施後,流域內多年平均可減少洪澇災害 面積約27萬畝,多年平均效益達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