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
AT—Ⅲ:C103.2%~113.8%AT—Ⅲ:Ag0.23—0.35g/L(230~350mg/L)
1.病理性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強,主要見於口服抗凝藥、血友病及白血病的急性出血期等。2.病理性降低:(1)先天性AT—Ⅲ缺乏症。(2)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時,血液抗凝作用減弱,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症、深靜脈血栓形成、腎病綜合徵等。(3)合成減少,如嚴重肝病等。
一般採集安靜狀態下空腹靜脈血。
相關詞條
-
血漿抗凝血酶活性測定
受檢血漿中加入過量凝血酶,使抗凝血酶(AT)與凝血酶形成1:1複合物,剩餘的凝血酶作用於發色底物S- 1. 2.
原理 參考值 臨床意義 -
血漿凝血酶—抗凝血酶複合物測定
用兔抗人凝血酶抗體包被酶標板,加入受檢者血漿後再加入辣根過氧化酶標記的鼠抗人AT(抗凝血酶)抗體,後者使OPD顯色,顯色的深淺與受檢血漿中所含的凝血酶—...
原理 參考值 臨床意義 -
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一個較小的蛋白質分子,可滅活凝血系統幾種酶類。抗凝血酶是一種由肝產生的糖蛋白,由432個胺基酸組成。它包含三...
作用 結構 -
遺傳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
遺傳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由1965年Egeberg等首先報導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男女患病機會相等,以雜合子多見;雜合子AT水平40%~70%。...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酶Ⅲ,是體內重要的天然抗凝蛋白,屬於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員。
參考值 定義結構 作用原理 缺乏症 臨床意義 -
抗凝血酶Ⅲ活性
抗凝血酶Ⅲ(AT-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肝素可誘導抗凝血酶發生構象改變,使其更...
臨床意義 正常值參考範圍 -
抗凝血酶Ⅲ活性測定
抗凝血酶Ⅲ(AT-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肝素可誘導抗凝血酶發生構象改變,使其更...
臨床意義 正常值參考範圍 -
遺傳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遺傳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由1965年egeberg等首先報導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男女患病機會相等,以雜合子多見;雜合子at水平40%~70%...
簡介 病因 發病機制 治療方法 預防 -
抗凝血酶缺乏
雜合子血漿抗凝血酶缺乏是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傳遞,流行率約0.2%~0.4%,約半數發生靜脈血栓形成.獲得性抗凝血酶缺乏可見於急性血栓...),或L-門冬醯胺酶治療期間.實驗室使用抗凝血酶-肝素輔因子試驗進行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