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血清銅銅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可以和蛋白質結合形成銅蛋白,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銅還是某些酶的組成部分或激活劑。血漿中的銅大部分與球蛋白結合形成銅藍蛋白,對紅細胞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測定血清銅可知體內是否缺銅。
成年男性:11.00~22.00μmol/L(70~140μg/dl)成年女性:12.59~24.39μmol/L(80—155μg/dl)新生兒:1.89~10.54μmol/L(12~67μg/dl)3—10歲:4.25~24.08μmol/L(27~153μg/dl)
1.病理性降低:(1)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因體內α—球蛋白缺乏,血清結合銅的能力降低,使游離銅進人組織沉積;(2)Menke捲髮綜合徵:先天性腸道吸收銅障礙,銅在組織中分布不平衡,血清、尿、肺、毛髮、腦和肝中含量低,腎、脾、十二指腸、胰的含量高,腎皮質銅的含量特別高;(3)低蛋白血症:如惡性營養不良、吸收不良、腎病綜合徵等;(4)其他疾病:如嬰兒口炎性腹瀉、嬰兒自發性低蛋白症、燒傷等。2.病理性升高:(1)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等;(2)腫瘤,如淋巴瘤、何杰金病等;(3)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鐮刀狀紅細胞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4)其他疾病,如血紅蛋白沉著症、肝之變、甲亢、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
2.銅增高見於:口服避孕藥,雌激素治療,霍奇金病,白血病及其他許多惡性病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色素沉著病、風濕熱、地中海貧血,創傷及膠原性疾病。
臨床意義
(1)增多:
①內分泌疾病:生長激素缺乏症,艾迪生病,使用雌激素等。
②精神,神經疾病:抗痙攣劑健康搜尋的使用,偏食症等。
③骨肌肉疾病:骨形成不全症,風濕性關節炎等。
④消化系:肝疾病,膽道閉鎖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毛細膽管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
⑤血液及惡性腫瘤疾病: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骨肉瘤,鐮狀細胞性貧血,卵巢癌等。
⑥感染性疾病。
⑦其他:妊娠,口服避孕藥,糙皮病,急性心肌梗死,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老年性黃斑變性症等。
(2)減少:
①攝取不足:動物性蛋白質缺乏的飲食食品加工中銅丟失(粉乳),苯丙氨酸牛奶治療中苯丙酮酸尿症,完全靜脈高營養法(不含銅),精神性厭食症等。
②吸收障礙:
A.先天性銅吸收障礙:鬈髮綜合徵。
B.脂肪瀉,慢性腹瀉,蛋白漏出性胃腸症,兒童脂肪瀉。
③過度喪失
從尿中排泄過多:腎病綜合徵,庫欣綜合徵,使用類固酮等。
④先天性肝臟銅代謝異常:wilson綜合徵(肝豆狀核變性綜合徵)。
⑤其他:服用鋅劑。